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44568384
  • 上传时间:2023-10-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1、 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和次要特征1、脊索(notochord)1)发生:胚胎的原肠背壁加厚,脱离原肠而发育,是中胚层而来2)位置:消化管与神经管之间3)结构: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明而有弹性的一条圆柱形不分节的轴索4)存在:2、背神经管(dorsal neural cord)1)发生:由胚胎体背面纵沟内陷而形成,起源于外胚层2)位置:位于脊索或脊柱的背侧3)结构:呈管状4)存在:3、咽鳃裂(gill slits)1)发生:消化管的前端,起源于外胚层2)位置:咽部两侧3)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的呼吸器官;4)存生:脊索动物一些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1、后口:与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相同2、三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3、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4、次生体腔(真体腔):以中胚层细胞围成的真正的体腔,从环节动物开始就有了次生体腔5、分节现象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2、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及其主要特征根据脊索的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的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取代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5)、鸟纲(6)、哺乳纲(兽纲)3、试论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1、环节动物论: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因为都是两侧对称、分节、封闭式的循环系统2、棘皮动物论: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这是基于胚胎发育,棘皮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属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一般无脊椎动物不同,但与脊索动物相似3、演化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出现于地质年代古生代的早期,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这种动物称为原始无头类原始无头类有两个特化的分支:一支进化为尾索动物和头索头动物;另一分支进化为原始有头类,原始有头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进化为比较原始,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类(甲胄鱼、圆口类);另一支进化成具有上、下颌的有头类,即为鱼类的祖先4、 文昌鱼胚胎发育的主要过程受精卵 ——桑椹胚 ——囊胚原肠胚 ——神经胚——(孵化)——幼体——(变态)—— 成体5、为什么说研究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中有十分重要意义?文昌鱼一方面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些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进步特征,是一个典型的脊索动物的缩影。

      另一方面又区别于脊椎动物体,身体结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的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的肾脏 从胚胎发育上来看,文昌鱼一方面是以简单的形式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发育又与棘皮动物很相似 所以从比较解剖学上、胚胎学上来看,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是动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联系环节6、分析文昌鱼的器官结构中哪些是原始性的,哪些是进步性的,哪些是特化性的?一方面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些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进步特征身体结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的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的肾脏7、 试述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分类到纲)脊椎动物的的主要特征: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复杂结构的脑,称为有头类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3、咽囊和鳃裂: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作为呼吸器官,陆生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4、出现了完善的捕取食物的口器5、完善的循环系统6、排泄系统出现了集中的肾脏。

      7、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专门的运动器官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5)、鸟纲(6)、哺乳纲(兽纲)8、 简要说明圆口纲的原始性和特殊性圆口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包括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水栖动物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这类动物的外形虽然像鱼,但不是鱼,比鱼类低级得多,还没有出现上、下颌,因而称为无颌类,又因它们都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称为圆口类圆口纲的主要特征1、没有真正的上颌和下颌,圆口类又称无颌类2、没有成对的附肢,没有真正的牙3、终生保留脊索4、头骨不完整5、肌肉保持原始的肌节6、脑的发达程度较低圆口类表现出的特化性特征:1、具吸附性不能启闭的口漏斗2、皮肤光滑、无鳞3、嗅囊单一,只有一个鼻孔,开口在头顶中线上4、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9、简述脊椎动物进化的地质年代10、试述脊椎动物首次出现的组织与器官11、说明鱼类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与特征1、出现了上、下颌;(1)主动捕获食物;(2)随着颌的出现,同时也出现了牙齿;(3)颌的出现可带动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2、有了成对的附肢;(1)大大加强了动物运动能力,是动物获得积极主动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之一.(2)为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3、出现了脊柱代替了脊索;(1)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的能力;(2)增强了动物生存斗争的能力.4、脑和感觉器官更为发达。

      1)脑分主明显的5部分;(2)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头骨完善,能更好地促进体内各部的协调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12、试述脊椎动物上、下颌的出现的重要意义1)主动捕获食物;(2)随着颌的出现,同时也出现了牙齿;(3)颌的出现可带动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13、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1、体形多呈纺锤形;2、用鳃呼吸,以鳍作为游泳器官;3、身体分头、躯干和尾3部分;4、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5、受精离不开水,受精卵要在水中发育;6、血液循环是单循环;7、身体两侧具有特殊的侧线,侧线内有感觉细胞,可以感觉水流的快慢,利于鱼类的捕食、防敌和洄游等活动14、鱼类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鳔的类型和功能鱼鳞的种类:(1)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鳞片;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构造分两部分,基板:埋于真皮内,齿质部分,中央有髓腔、血管和神经通入分布于全身呈斜向排列,手触有粗糙感2)硬鳞:是硬骨鱼类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鲟鱼等A、来源于真皮;B、构造斜方形,表面覆盖有一层充分钙化的物质,含有硬鳞质,发特殊亮光3)骨鳞:是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的鳞片A、来源于真皮;B、构造:圆形,前缘插入真皮,后缘光滑游离,或具有许多细小锯状突起,称为栉鳞。

      C、覆瓦状排列鳍:奇鳍:背鳍(D,dorsal fin) 臀鳍(A, anal fin) 尾鳍(C, caudal fin)偶鳍:腹鳍(V, pelvie fin) 胸鳍(P, pectian fin)偶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奇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还可以协调游泳尾鳍结合着肌肉的活动,可以起稳定身体控制游泳的方向,起舵的作用,可以推动鱼体前进尾:(1)原尾:将尾为上下对称的两叶;(2)歪尾:将尾为上下不对称的两叶,多见软骨鱼类;(3)正尾:尾为上下对称的两叶,末端向上翘鳔(gas bladder):(1)、种类:根据与食道之间有无鳔管分为两类,开鳔类(管鳔类),如鲤形目;闭鳔类(无鳔管),如鲈形目2)、作用除少数鱼类的鳔具有呼吸作用外,对于大多数鱼类,鳔是一个身体比重的调节器从发生上看,鳔是由食道上分出来的一个小泡发展而成,与陆生种类的肺的发生相同,这可能与其原始功能有关15、简述鱼类肾脏在调节体内渗透压方面所起的作用答: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按渗透原理,体外的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性的鳃和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

      淡水鱼类在尿液的滤泌和排泄过程中,丧失的盐分很少,这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将滤泌尿液中的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内海洋鱼类肾脏内的肾小体数量比淡水鱼类少得多,甚至完全消失,以此达到节缩泌尿量和水分消耗的目的16、为么说两栖类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答:一、初步适应性的特征:基体上解决了在陆上运动,支持体重,防止水蒸发,呼吸等生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发展了五趾型的附肢; 2、成体用肺呼吸; 3、循环系统改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4、脊柱坚固程度加强,出现了荐椎和颈椎,提高了体重的受重力和头部的灵活性 5、皮肤开始出现轻度的角质化,可防止在陆地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6、大脑半球完全分开,顶部也有了神经细胞; 7、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感觉器官,特别是听觉,出现了鼓膜和耳柱骨等二、 不完善的地方: 1.附肢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地位; 2、肺发展还不完善,以皮肤等作为辅助呼吸器官;3、皮肤角质化程度不高,体内水分蒸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4、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不能远离水环境生活; 5、皮肤透性大,不能生活于盐水或盐分较大的环境中; 6、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为变温动物在高寒地区很难生存 7、卵的受精和幼体必需在水中进行。

      还没有能彻底摆脱水的束缚17、两栖类循环系统与鱼类相比有何进步?循环:由鱼类单循环演变为不完善的双循环提高了血液的循环的压力和速度18、两栖类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有何重大变化?大脑:两个半球已完全分开,左右脑室已分开;两半球顶部有了零散的神经细胞,即出现了大脑皮层,称为原脑皮,这是在鱼类中所没有的进步间脑:顶部有一个不发达的松果体;底部有一个漏斗体和一个脑下垂体;间脑的脑室外为第三脑室,与大脑相连中脑:顶部为1对圆形的视叶,左右中脑室彼此相通小脑:不发达,不如鱼类发达,这是与它们的活动范围狭窄,运动方式简单相联系延脑:位于小脑下方,其空腔称为第四脑室,延脑后面与脊髓相连分开视觉、嗅觉、听觉和侧线等19、两栖类的肩带、腰带和四肢的结构和组成1)肩带(由上肩胛骨、肩胛骨、锁骨、乌喙骨和上乌喙骨组成):两栖类肩带脱离和头骨的联系加强了前肢的活动,通过肩臼与上肢相连2)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组成):通过荐椎和脊椎相连,通过髂臼与后肢相连3)上肢骨:肱、桡、尺、腕、掌、指骨4)下肢骨:股、胫、腓、跗蟅、趾骨20、试述两栖类的起源与进化可能起源于距今3.5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的某些具有“肺”的古总鳍鱼。

      最早发现的两栖类化石鱼头螈已经具备了与头骨失去连接的肩带、五趾型的四肢等两栖类的特征这些古两栖动物与大约15亿年间在征服新的陆生环境的同时,迅速地向个方面辐射演化,但以后相继灭绝现存两栖动物出现在侏罗纪以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机能既保留着远祖的水栖特性,又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21、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答:脊椎动物中首先出现羊膜卵的是爬行类由此,动物的生殖可以摆脱水的束缚,确保了动物陆上生殖成为可能羊膜卵的最大特点是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羊膜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