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建筑“实验场”.doc
6页未来建筑的“实验场”-建筑论文未来建筑的“实验场”文/张帆“愿景穹顶”无疑是一场大胆创新、实验未来,且深具丰富理念的建筑 展演,即便只是暂时的建筑装置,但他相信,这并非昙花一现、过眼云烟,而是 让每个有机会与其互动的人,都不断受启发、产生美好愿景你有没有想过,在气候不断变迁的当下,未来的建筑该长什么样?人类 可以在怎样的空间中生活?在都市尚未被规划的空地上, 能够建构出什么模样的展演空间?建筑美学可以和商业建设、 都市规划如何合作?这些答案,或许可以 从丹麦正在进行的移动式实验建筑 “愿景穹顶” (Dome of Visions )窥见一一I •- •让我们一起走进改变丹麦市容的实验性建筑!集结许多哥本哈根著名景点的市中心港边, 去年3月开始,笼罩着一股外太空般的奇幻气息,一个直径 21公尺,高10.5公尺的巨型透明圆顶建筑,“降临”在克罗耶广场(Kr?yersPlads )上;未來感十足的肥皂泡泡造型,和周 边景观显得格格不入,卻又让人眼睛一亮原来这是北欧最大的建设集团 NCC和两位建筑师合作的建筑作品 “愿景穹顶” (Domeof Visions )年轻的丹麦建筑师 KristofferTejlgaard和Benny Jepsen,受到美国未来主义(Futurism )哲学家、建筑师兼发明家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的穹顶建筑(Geodesic dome )的影响,以及被“少费而多用”(More with less )的理念所启发,在哥本哈根港边打造 了这么一座球型穹顶,企图探索未来人类居住在这个温室的可能性。
少费多用的生态建筑“愿景穹顶”以木头做为骨架,再覆以透明的PC耐力板(polycarbonate sheet )一片片的耐力板经过数位控制切割后,尺寸标准化 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2两位建筑师更舍弃密封胶、改以鱼鳞片方式交叠墙 面,不仅能有效地遮风挡雨,而且所有板材皆可重新再利用除了墙面设计外, 整个温室并不采用人工空调,而是以砖土、陶土、马粪和亚麻油混合制成的水平 式移动炉,辅以瑞典特制的液态气加热帮浦,可达到暖气的功效穹顶里头也是以木料作为空间布置,并且分割成上、下两层楼,一楼是特殊空间感的木造展演会场,旁边还有个种植着花草树木、绿意盎然的小花园, 让人一踏入空间也能感受到清新自在 二楼则是个工作室空间,不只摆设了丹麦设计师打造的家具,处处还撑着可让人悠闲谈天的大阳伞,对春天姗姗来迟的丹 麦来说,仿佛也寄托了对温暖的向往若是下起雪,空间当然变得寒冷、视线也 会被积雪遮盖,但若是个艳阳天,温室内的温度随之上升,透明的帷幕更让人可 以望透四周的好景色在这个巨型的透明球体建筑里,绿意盎然的植栽种满了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丹麦人民倚坐在树丛旁谈天说地,甚至也成为另类的办公场域体验文化的视觉盛宴设计的发起团队希望,“愿景穹顶”不只是个温室,更是一个辩论的平 台和开放的舞台,因此有许多的座谈、表演、音乐会、晚宴等等文化活动都在这 里进行。
除了建筑、艺术与文化功能,这个展演空间也丰富了港边的风景,相较于对岸方方正正的“哥本哈根皇家剧院” (The Royal Danish Theatre )以及 旁边有着博士帽形状的“哥本哈根歌剧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 在不同季节与时间欣赏“愿景穹顶”,都有着不同的视觉体验当夜幕渐黑,打着灯光的穹顶就成了港边闪耀的一颗珍珠; 白雪覆盖时, 穹顶犹如爱斯基摩人的冰屋;艳阳高照时,穹顶微微映出湛蓝的天色和海水,同 时投射出变化多端的光影极简的设计加上永续性绿能建筑理念,让整个巨型球体建筑在短短的 2周内,就能从无到 有地构筑出来,下一站将前往丹麦第二大城的奥胡斯(Aarhus),势必将为该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带来另一重的都市景观冲击和 文化刺激!大胆创新实验未来NCC总监Martin Manthorpe 表示,这是一个多面向的实验,或许不是一个最终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概念新颖的愿景穹顶确实体现了数个面向:将原 本十分天马行空的建筑概念落实为实体建筑,将一个都市空地转化成创意和美学 的舞台,更因为这个实验建筑,使建筑师、建商和都市规划得以互相联结、多方 合作,达成共赢。
除此之外,北欧建筑和设计的趋势,近年来都不离创新、实用性、永续性、绿色环保等主题,也结合一直以来人本的重视,因此,“愿景穹顶”特别以“环保、永续发展和未来建筑”为设计核心,突破了室内空间运用和建筑外观材 质的既定限制,更提供了市民另类的都市体验和艺文舞台, 同时激发了许许多多 对于未来可能性的对话和思考!建筑师Benny Jepsen也表示,作为改变和创新的先驱,总是需要更多 的勇气,来突破现阶段的框架、传统和习惯,以保有打造更好未来的愿景!“愿景穹顶”无疑是一场大胆创新、实验未来,且深具丰富理念的建筑 展演,即便只是暂时的建筑装置,但他相信,这并非昙花一现、过眼云烟,而是 让每个有机会与其互动的人,都不断受启发、产生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