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doc
14页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3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