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学]第六章 粗纱纺纱学.ppt
69页第六章 粗纱(Chapter6 Roving)1第一节 概述l一、粗纱工序的任务 l二、粗纱机的发展 l三、粗纱机的工艺过程2粗纱条子3一、粗纱工序的任务 1.牵伸:将棉条抽长拉细成为粗纱E=5~12)2.加捻:给粗纱加上一定的捻度,提高粗纱强力, 从而能承受加工过程中的张力,防止意外牵伸3.卷绕: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4二、粗纱机的发展l我国Ø50-60年代,A系列A453B、A456A A453B型:锭速600-700r/min左右,卷装 φ122×280A456A型:锭速1000r/min左右,卷装 φ135×320;Ø80年代,FA系列,如FA401、FA421、FA481 (锭翼转速1200r/min,卷装φ152×400);Ø二十一世纪,智能化发展阶段,代表机型 EJ521A、FA425、FA468、FA491l国外Ø丰田FL-100型、青泽670型、立达F5D型等56三、粗纱机的工艺过程67粗纱工序78组成:喂入、牵伸、加捻、 卷绕四部分流程:棉条从条筒1中抽出 导条辊2牵伸装置3前罗 拉钳口锭翼5筒管689第二节 喂入和牵伸 一、喂入机构组成:导条辊、分条器、喇叭口、横 动装置 Ø导条辊:从条筒中引出条子,积极 传动,减少意外牵伸; Ø分条器:隔离棉条,防止纠缠; Ø喇叭口:引导棉条进入牵伸装置, 防止条子打圈、打折等; Ø横动装置:避免须条在钳口固定位 置摩擦。
910粗纱机喂入机构11二、牵伸机构目前普遍使用双皮圈(胶 圈 )牵伸装置特点:浮游区小;摩擦力界分布合理,能有效 控制纤维运动,总牵伸倍数高,粗纱条干好一)组成罗拉、皮辊、上下皮圈、上下销、皮圈张力装 置、钳口隔距块、加压机构12罗拉(Roller)l多节组成,每节4~6锭,节间用螺纹联接,螺纹 旋紧的旋向,须与罗拉的回转方向一致,保证在运 转中越转越紧13l前、后罗拉表面有沟槽 (倾斜或平行),中罗拉 表面有滚花双皮圈牵伸1415皮辊(Top Roller)l双节活芯式、两节组成一套,外包丁腈橡胶l要求:表面光滑、耐磨,并具有适当的弹性和硬度 ;罗拉与皮辊要保持平行16皮圈(Apron)l合成橡胶,要求厚薄均匀,弹性好 l下皮圈套入下罗拉,前端由固定下 销支持l上皮圈套入上罗拉,前端由可上下 摆动的弹簧上销支持l在片簧作用下,上下销之间形成弹 性皮圈钳口l下皮圈由罗拉带动,上皮圈由下皮 圈的摩擦力带动17胶(皮)圈销与隔距块l胶圈销:分为上胶圈销和下胶圈销,作用是固定胶圈 位置,把上下胶圈引至前钳口l隔距块:使上、下销弹性钳口间的最小间距保持统一 而准确18上销与隔距块19罗拉加压机构l作用:产生罗拉钳口压力,使其握持纤维,控制纤维 运动;l形式:弹簧摇架式、气压摇架式、重锤杠杆式l国产新型粗纱机均采用弹簧摇架式。
2021粗纱机YJ1-150A摇架l加压:按下手柄,摇架自锁l释压:抬起手柄,摇架脱离 自锁21气压摇架(F1/1A)l加压:按下手柄,气囊对压力板3作用,杠杆传递力l释压:抬起手柄,传递杆脱离手柄;2223(二)牵伸形式 1、三罗拉双短皮圈(两个皮圈的周长都是短的)2324三对罗对罗 拉组组成两个牵牵伸区,在主牵牵伸区设设置有 上、下皮圈,上、下销销,隔距块块,集合器等附加元 件以加强对纤维对纤维 运动动的控制下皮圈工作边易中凹 ,皮圈滑溜率高,影响粗纱条干242、三罗拉长短皮圈张力装置可使皮圈的滑溜率较双短皮圈小,中凹 现象有所改善,纺纱条干优于双短皮圈,但维护保 养、清洁装置的设计上都比较困难 253、四罗拉双短皮圈也称D型牵伸lⅢ~Ⅳ罗拉间为后牵伸区,Ⅱ~Ⅲ罗拉间为主牵 伸区,Ⅰ~Ⅱ罗拉间为牵伸整理区 l特点:牵伸区不集束、集束区不牵伸26l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的指导思想:(1)避免牵伸过程中纤维微量横向移动;(2)主牵伸区浮游长度减小,使变速点前移且更稳定 27第三节 粗纱的加捻 一、粗纱机的加捻机构(一)悬锭式加捻机构 (二)托锭加捻机构 (三)封闭式加捻机构28(一)悬锭式加捻机构1. 锭翼:用于加捻,由 空心臂(粗纱的通道)、 实心臂(平衡空心臂)、 压掌等组成,转一圈加一 个捻回。
29压掌杆压掌叶30l组成:实心臂、空心臂、压掌;l锭翼回时,压掌叶在压掌杆的离 心力和粗纱张力作用下在粗纱卷绕 过程中,始终压向纱管表面,使粗 纱卷绕紧密l改变粗纱在压掌曲臂上的包绕圈 数,可调节粗纱张力锭翼(Flyer)302.筒管:用于绕纱 3.锭杆:用于支撑筒管 有的没有锭杆上龙筋固定,锭翼装 在上龙筋上,形成悬吊 锭翼(锭翼仅上下运动 )锭杆从上部插入筒 管内,下龙筋带动筒管 作升降运动(筒管既上 下运动又转动)锭翼 由上 部传 动;传动筒管313233锭翼(锭杆) 由下部传动传动筒管(二)托锭式加捻机构锭翼由锭子托着 1.锭子(只转动):由下龙筋传动 2.锭翼(只转动):由锭子传动 3.筒管(转动+上下运动):由上龙 筋传动断头时易干扰临近纱条且落 纱时拔管困难,这种机构已逐 步被淘汰 34托锭式加捻机构35(三)封闭式加捻机构l两端支承,即顶部和底部均有 轴承支承l在高速时锭翼的变形量极小、 运行平稳,特别适应于高速大卷 装 封闭式加捻机构 36封闭式加捻机构37二、粗纱的加捻 (一)加捻的实质纱条各截面间产生角位移,纱条表面的纤维发生 倾斜,产生向心压力,使纱条紧密并获得强力。
38(二)加捻的一般概念1.捻回与捻回角l捻回:纱条绕自身轴线回转一周,便获得一个捻回 一端握持,另一端绕本身轴线回转)l捻回角:纱条加捻后表面纤维发生倾斜,表面纤维 与纱条轴线的夹角,称为捻回角392.捻向S捻、Z捻40(三)加捻的度量1.捻度纱条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称为捻度表示方法:捻/10cm、捻/m、捻/inch不能表示不同粗细的纱的加捻程度412.捻系数423.捻幅单位长度的纱线加捻时,截面上任意一点在该 截面上相对转动的弧长,称为~捻幅也可表示加捻程度 距纱心不同距离处的点 的捻幅与距离成正比43(四)粗纱的加捻Ø握持点:前罗拉 Ø加捻点:侧孔 Ø加捻器:锭翼侧孔以下的纱条不加捻,仅顶孔以 上的一段纱条加捻锭翼回转一圈,给 纱条加上一个捻回 捻度T(捻/m)=锭翼转速n/纱条喂入速度V(r/min) (m/min) 例:前罗拉直径为28mm,转速为 250r/min,粗纱锭子转速为800r/min, 则粗捻度为(捻/10cm) 锭翼加捻44三、粗纱机加捻的特点及工艺(一)捻回的传递和捻陷 1.捻回的传递:捻回从捻度多的加捻点沿轴向向捻 度少的握持点传递452、捻陷:在加捻过程中,因机 件B阻止了捻回自C向A的正常传 递,使AB捻回比正常情况少。
定义?纱条的输送方向与捻回的传 递方向相反,加捻点与握持点 间的摩擦件使摩擦件与握持点 间纱段的捻回比正常捻回减小 ,这种现象叫捻陷喂入点A,加捻点C 捻陷点B463、有捻陷的动态捻回传递T1=n1/vT2· v=(n-n1)+T1 · v式中:T1-AB段的稳定捻度; n1-单位时间加捻点传给AB段的捻回; v-须条运动速度; T2-BC段的捻度; n-加捻点的回转速度T2· v=n → T2=n/ v捻陷对最终输出的纱条捻度无影响n1n-n1474、捻陷的危害B点的摩擦力阻止了捻回的 传递,顶孔以下(BC段)捻回 多,顶孔以上(AB段)捻回少 (比应加的少20%~30%),故 上段粗纱强力低,易断头l解决方法:顶孔刻槽或装假 捻器,产生假捻,提高强度l前后排锭翼:包围弧不同, 前排捻陷更严重;(采用前后 排高低锭杆)捻陷点加捻点48前后排粗纱49锭帽式假捻器粗纱前后排锭翼高低锭杆50(二)假捻的产生及其应用1、静态假捻当纱条两端固定,中间加捻后,加捻器两端产 生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捻回;当加捻器去掉后, 两端的捻度会自动抵消 B称为假捻器 512、动态假捻 设须条原来无捻,则: AB区的捻回:T1· v=nBC区的捻回:T2· v=-n+T1· v=0在运动的纱条上设加捻点,使输入端有捻, 而输出端无捻。
输入端的捻回为假捻,产生假捻 的机构为假捻器假捻效应:纱条作轴向运动时发生在喂入端 与假捻器之间存在的捻回现象,称~可以证明,若AC之间有两只以上的假捻器, 输出端纱条的捻回数仍为零 523、假捻的应用锭翼顶孔刻槽或加装假捻器,纵向摩擦不变, 增加纱条与顶孔周向的摩擦,当锭翼回转时纱条在 顶孔边缘滚动自转,产生假捻,提高AC段强力,减 小意外伸长ACCA53锭帽式假捻器54粗纱加捻总结:握持点、加捻点、捻陷点、假捻点?分别为图中的A,C,B,B点B55捻度越大↑→粗纱的强力↑→粗纱伸长↓→锭速↑→振动与耗电↑→锭速不变,喂入速度↓→产量↓确定粗纱捻系数时考虑以下因素:1、粗纱定量:定量大时,纤维根数多,粗纱 抱合力大,捻系数可偏小2、精梳与普梳:精梳粗纱纤维的长度与整齐 度都较好,可偏小掌握;一般同特数的精梳粗纱 比粗梳纱低10%左右针织用纱的粗纱捻系数应偏大,以提高条干 (针织用细纱的捻系数较小)三)粗纱捻系数的选择563、纤维品种:化纤的纤维长度长、化纤之间的摩 擦系数大,要比纯棉捻系数小4、车间温湿度:温度高时,棉纤维表面的棉蜡融 化,摩擦系数减小,捻系数应大;湿度大时,棉纤 维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捻系数应小。
57第四节 粗纱的卷绕 一、卷绕的基本要求1.松紧适当有适当的紧密度,增加卷装容量2.成形良好纱圈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不脱 圈,不塌边,使退绕顺利3.圆柱形平行卷绕便于下道工序的周向退绕58二、管纱的形成1. 轴轴向:一圈挨一圈地卷绕绕, 往复导纱导纱 ;2. 径向:一层层挨一层层地卷绕绕,直径逐渐渐增大; 3. 两端成截头圆锥形:绕纱动程逐层缩短 往复导纱周向卷绕591.粗纱的卷绕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式中:nw—粗纱的卷绕转速(r/min);L—单位时间前罗拉输出须条长度(mm/min),即Vf;Dx—粗纱的卷绕直径(mm)--粗纱卷绕方程 正常卷绕:任一时间前罗拉输出的长度等于管 纱的卷绕长度三、粗纱卷绕的条件60管导翼导2.筒管与锭翼有相对运动Ø翼导:锭翼转速大于筒管 转速(筒管bobbin,锭子 spindle) 粗纱断头时,纱线易退 绕飘散,影响邻近纱条;大纱 时筒管转速变大,回转易于不 稳定Ø管导:筒管转速大于锭翼 转速棉纺粗纱机上大多采用管导61式中:Nw-卷绕速度(r/min) (wind)Nb—筒管转速(r/min) (bobbin)Ns—锭翼转速(r/min),即锭子转速 (spindle)因Ns、L恒定,故一落纱中:Dx↑,Nb↓对于管导:623.筒管升降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每绕一圈粗纱,筒管(随龙筋运动)需移动一个 圈距。
筒管的升降速度为, 4.升降龙筋的升降动程逐层缩短 为使管纱各层高度逐层缩短(形成截头圆锥形 状),龙筋的升降动程需要逐层缩短 vr--筒管升降速度(mm/min) L--单位时间前罗拉输出须条长度,Vf(mm/min) h--轴向卷绕圈距(mm) 63计算举例:已知某粗纱机的锭翼转速为1100r/min,前罗拉直径 为28.5mm,粗纱的捻系数为121,粗纱特数为540,试 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1)粗纱捻度(捻/10cm)和前罗拉转速是多少(r/min) (2)若粗纱的空管直径为44mm,求空管时的卷绕速度 (r/min) 及筒管转速(r/min) (3)若粗纱的圈距为2.9mm,求空管时龙筋的升降速度 (mm/min)64解:设Tt为捻度,Vf为前罗拉速度,Nf为前罗拉转速,Nw为 空管时卷绕速度,Nb为空管时的筒管转速, Vr为空管时龙 筋的升降速度65四、粗纱张力和粗纱伸长率1.粗纱张力 指作用在纱条轴向的拉力,其表现形式为纱条 的紧张程度张力的产生:卷绕速度大于罗拉输出速度;粗 纱克服运动中的摩擦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