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考农学 耕作学 考试大纲.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44716728
  • 上传时间:2023-09-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6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学专业(本科)耕作学 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6172)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耕作学》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作物栽培学 与耕作学二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并掌握宏 观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涉及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多熟制、立体农业、 耕地养护等方面的认识及决策能力,微观上能在一个生产单位制定合理的作物结 构与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本门课程的基本思想以社会需求与市 场为导向,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正确处理以用地 与养地为核心的资源利用与养护的关系,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即土地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资源利用、产品增长和经济 增值同步协调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找到对生产所起推动作用的高效、集约的耕作制度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识记:耕作制度的概念,耕作制度的组成,耕作制度的功能 理解:世界农业发展的类型,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综合应用: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有几个方面?第二章作物布局(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作物布局的概念,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作物布局的 主要内容和设计步骤.理解: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作物布局研究方法,我国的作物布局.综合应用: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联系.第三章种植方式(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种植方式、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复种、幅宽、间距、带宽、多熟种 植、熟制、休闲、撂荒的概念,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复种类型。

      理解: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复种的效益原理,复种指数与类型的确定.综合应用: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复种的条件以及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复种 技术,间套作与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与方式第四章 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识记:种养结合的概念,种养结合的意义,庭院立体种养业的特点,理解:种养结合的模式,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庭院立体种养殖模式第五章轮作和连作(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轮作、连作、作物茬口的概念,轮作换茬的作用,作物茬口特性形成,作 物轮作茬口顺序安排原则,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理解: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综合应用:轮作的现实意义,连作的必要性和运用的条件,连作的危害与消除途 径第六章土壤耕作(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土壤耕作、土壤耕作制的概念,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措施理解: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土壤耕层构造与土壤耕作的关系,水稻对土壤耕作的要求综合应用:少、免耕技术的作用和依据,有哪些优缺点?各种土壤耕作措施的作用与方法,土壤耕作制的任务第七章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农田保护的概念,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理解:农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的关系,节水抗旱技术综合应用: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土壤培肥的方法。

      第八章耕作制度的发展与规划理解: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成效,中国耕作制度区划.III有关说明与实施意见一、 对有关能力层次要求诸术语的解释本大纲对于整本教材作了梳理,同时也是考核需要落实的要点一) 识记的要求,就是能够记忆、识记二) 理解的要求,就是能够解释、把握、概括、理解和归纳三) 综合运用的要求,就是能够加以论述、分析、综合和实际操作二、 关于教材本课程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所使用的教材是:曹敏建编著,《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三、学习方法指导(一) 认真阅读本大纲,明确考核内容范围和考核目标二) 了解题型,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四、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一) 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以本大纲为据,试卷的内容和材料均取自“曹 敏建编著,《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二) 本大纲已经规定了试卷试题的考核目标和能力层次三) 试卷的内容和能力层次以及难易度,已经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手册》之规定,即2:3 : 3 : 2 (容易——较容易——较难——难,)的原则命题四) 本课程试卷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题型举例见附录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题量是以中等水平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度附录】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 分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1)五年四熟 (2)四年三熟 (3) 一年一熟 (4)两年三熟 (5)三年一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耕作制度包括 与 两部分三、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持续农业:答案要点:持续农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答案要点:少、免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由于不耕翻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2) 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3) 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再加上免耕不动土,好气性分解较缓 慢,因而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但不利于它的矿化另一方面,耕层下部土壤有机质有 减少的趋势4) 农耗时间减少在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 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这在南方多熟区尤显重要。

      农耗时间的减少,也有利于复 种面积的扩大与复种指数的提高5) 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和减少燃油消耗,但增加除草剂的消耗五、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述你对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设想答案要点:(1) 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作物结构与布局为适应粮食增产与经济发展及轻工业与畜 牧业发展的需要,要根据供求规律灵活调整粮经饲糖茶果菜的比例,既要确保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与总产,也要发展经济作物、蔬菜、果品、饲料、特作等价值较高 的作物在粮食作物中,要考虑口粮、饲料粮及工业淀粉用粮的需要,把饲料粮生产如玉米、 大麦、燕麦及青绿饲料的生产,纳入总体生产计划进行安排经济作物应在最适宜区集中发 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效益的棉区、烟区、麻区、果产区2) 进一步发展多熟制(3) 南方冬闲田的开发利用(4) 因地制宜地发展双季稻 在中亚热带以南的地区,应稳定双季稻和双季稻三熟制5) 北方麦田两熟是北方地区增产粮食的重要途径(6) 改进间套作技术(7) 研究推广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进一步研究菜籽饼、棉籽饼的利用与农作物秸秆 的利用,扩大饲料来源8) 改进旱地耕作制度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研究保土、保水、保肥耕作法,发展 多熟分带轮作、聚垄耕作法,进一步提高旱地的生产力。

      9) 发展高效益耕作制度 目前高效益耕作制集中体现于各地兴起的吨粮田、双千田 各种粮、经、饲、菜、药、果、菌、鱼的立体多层次间套作与复合种养体系有了较大发展, 比较有希望的形式有南方的麦一瓜一稻、菜一稻一稻、菜一稻、蔗一稻,北方的棉蒜两熟、 粮菜两熟及粮菜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等10) 进一步强化养地制度,加强高产稳产农田建设 如吨粮田建设、水利建设、园田 化建设等重视有机肥料,广泛推行秸秆还田,努力按比例增加化肥用量11) 研究适于机械化的种植制度与配套技术 当前应着重研究小麦、玉米、大豆机械 化增产技术,小麦、玉米套作的机械化技术,南方稻麦两熟机械化技术等2014年12月13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2.9.10 装配式施工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管控要点.pptx 1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控制.ppt 2022.7.29 安全关键点验收指引.pptx 10、冲击成孔灌注桩安全文明施工管控.ppt 2022.9.28 花篮拉杆悬挑架培训.pptx 废水再利用生产氟化盐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范文).docx 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半导体零配件生产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参考).docx 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农业光伏电站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家具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多元醇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天然气管网扩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燃气设施及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合成香料生产线扩建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城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县城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