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1398756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轮虫轮虫一、主要特点一、主要特点 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2 有内涵咀嚼器的咀嚼囊 3 内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二、形态结构二、形态结构 外部构造 头: 头冠(轮盘)纤毛环、纤毛带、纤毛沟、前棘刺 躯干部:角质膜,平滑或具有颗粒,兜甲,常有附属肢、棘刺等结构 足: 帮助游泳和爬行,能自由伸缩足腺,趾 内部构造 呼吸系统: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壁 消化系统: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泄殖腔 排泄系统:具有纵长焰茎球原肾管、膀胱 神经与感官:具脑、触手和眼 三、生殖与发育三、生殖与发育 雄体:雄体:个体小,只有雌体的 1/8-1/3,体内 的消化、排泄等器官均退化甚至消失,不 具有口和肛门不摄食,活动迅速,存活 2-3 天 雌体雌体:存活 10 天左右孤雌孤雌(单性单性)生殖:生殖: 非混交雌体,非需精卵(夏卵) 有有(两两)性生殖:性生殖: 混交雌体,需精卵,休眠卵(冬卵)图中蓝色为单雌生活 红色为有性生殖四、分类四、分类 蛭态目 (体蠕虫形,假体节能像套筒式地收缩 ) 轮虫属轮虫属 体细长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前面的吻部足端有三趾 喜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水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旋轮虫属 体较粗壮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面单巢目 (卵巢 1 个咀嚼器呈各种不同形式,但绝不是枝型身体虽能伸缩变动 ) 臂尾轮属臂尾轮属 被甲多呈方形,长度很少超过宽度 前端具有 1-3 对棘刺足不分节,具环纹,并能伸缩摆动趾 1 对 裂足轮属裂足轮属 被甲长超过宽度,前端具 2 对棘刺,后端具 2 对棘刺典型的浅水池塘浮游轮虫龟甲轮属龟甲轮属 背甲上龟纹前端有 3 对棘刺,后端浑圆,或具有 1-2 个棘刺,无足腔轮虫属腔轮虫属 兜甲卵圆形具 2 趾 单趾轮虫属单趾轮虫属 只有一趾常栖息碱性水体 晶囊轮属晶囊轮属 体透明似灯泡,后端浑圆,无足咀嚼器砧型,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后缩入体 内肠和肛门消失,食物残渣有口吐出典型浮游种类,肉食性 同尾轮属同尾轮属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弯曲,具细长、刺状 2 趾左右两趾约等长,但长度不 超过体长的一半;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要超过长趾的 1/3多为底栖种类 异尾轮属异尾轮属 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有些弯曲右趾非常长而发达,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 左趾退化很短,其长度不超过长趾的 1/3大多为浮游种类 多肢轮属多肢轮属 体呈圆筒形或长方形,背腹扁平。

      无足 体两旁有多数针状或片状附属肢,帮助游泳或跳跃 巨腕轮属巨腕轮属 无背甲,体前半部有 6 个粗大腕状的附肢,能在水中活泼划动,无足 三肢轮属三肢轮属 体呈卵圆形,无被甲具 3-4 根细长的附属肢,前面 2 根能自由划动,使身体 在水中跳跃,后端一根不能自由活动 聚花轮属聚花轮属 头冠系聚花轮虫型,围顶带作马蹄形,多为自由游动的群体,湖泊中常见 胶鞘轮属胶鞘轮属 咀嚼器钩型,头冠为胶鞘轮型绝大多数固着生活,借头冠周围刚毛的帮助摄 食五、生态特性和分布五、生态特性和分布 1. 运动:运动: 多数借头冠纤毛的转动作旋转或螺旋式运动 有附肢的种类,跳跃式运动如三肢、多肢、巨腕轮虫等 2.食性:食性: 以轮盘的旋动摄取食物,也有用咀嚼器直接猎取食物的 主要食物:单细胞藻类、细菌、有机碎屑也有摄食原生动物 3.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 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 4. 分布:分布:广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但种量稀少 水平分布:无论池塘还是湖泊,种类和数量都以沿岸带向中心逐渐减少 垂直分布:底栖的种类分布于 3-4 米深度;浮游种类三肢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 在深水湖泊,可以分布到 200 米的深度。

      枝角类枝角类隶属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目-双甲目-枝角亚目 大多数生活于淡水,少数产于海洋,一般营浮游生活 一、主要特点一、主要特点 体由壳瓣包被,侧扁,体节不明显; 头具复眼,A1 小,A2(刚毛序式:0-0-1-3/1-1-3)发达呈枝角状为主要游泳器官, 故称枝角类; 通称溞,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少数种类生活于海洋中; 个体不大(体长 0.2-10mm,一般 1-3mm) 、运动速度缓慢,营养丰富,是水产经济 动物苗期的重要天然饵料 二、形态结构二、形态结构 头部: 颈沟、头盔、复眼、单眼、壳弧 躯干部: 腹突、尾刚毛、后腹部、尾爪 肛刺、壳刺:孵育囊 三、生殖与发育三、生殖与发育两种生殖方式 1 环境适宜时:孤雌生殖 2 环境恶劣时:两性生殖 夏卵:卵膜薄,卵黄少,卵形小,数目多;在孵卵囊发育孵出,长成后再营孤雌生殖 冬卵:经交配受精后产生,卵膜厚,卵黄多,卵量少(1-2 个) ,外包一部分的壳瓣 形成卵鞍,能抵抗寒冷、干旱等不良的环境条件,脱离母体后,要经过一段滞 育期待环境好转才孵出幼溞 生殖周期:从冬卵孵出第一代雌溞开始,通过多代的孤雌生殖,直到两性生殖,重新 形成受精的冬卵,这个过程称为一个生殖周期。

      四、分类四、分类 薄皮溞属薄皮溞属 壳瓣退化,体躯及胸肢均不包被在壳内,体节明显A1 小;A2 大,内、外肢均 4 节体型在枝角类中是最大的,分布于湖泊的敞水区,营猎食性生活 秀体溞属秀体溞属 头大,颈沟明显,额顶浑圆,无吻A1 能动, A2 粗大;双肢,上具多数游泳刚毛 后腹部小,无肛刺爪刺 3 个广布于热带、亚热带或温带地区 尖头溞属尖头溞属 额角尖细尾爪细长,具 2 个基刺;A1 能动,A2 粗大,A2 刚毛序式为 2-6/1- 4; 分布于海洋 溞溞 属属 壳瓣背面有脊棱,后端延伸而成长壳刺,壳面有菱形的网纹;吻明显,无颈沟, 头与躯干的界限不清;本属种类多,分布广,喜栖于水草繁茂的小型水体中 网纹溞属网纹溞属 体呈椭圆形,壳瓣后背角明显向后尖突,网纹多角形;头小、向腹侧低垂,无吻, 颈沟很深;复眼大,充满头顶 裸腹溞属裸腹溞属 颈沟深,无壳刺,后腹部裸露于壳瓣之外 A1 长、大,能动,如刁着的两根香烟头大,无吻,喜生长于富营养型水体中,特别在间歇水域,多周期性生殖 复眼大,通常无单眼 遇缺氧等不良环境条件时常体带红色,在大量繁殖时使水体呈红色故叫红虫 基合溞属基合溞属 有颈沟;壳瓣后腹角不延伸成壳刺,后腹缘列生棘刺; A1 基部愈合,A1 末端具一簇嗅毛。

      象鼻溞属象鼻溞属 无颈沟,体小;A1 长,与吻愈合,像大象的鼻子,但不能活动,肠不盘曲; 在复眼与吻端间具1额毛,A1 基部不合并,A1 中部具一簇嗅毛; 盘肠溞属盘肠溞属 吻长而尖,复眼小;体近圆形,壳瓣短 A1、A2 均较小,无腹突,肠管盘曲一圈以上; 大眼溞属大眼溞属 颈沟深而明显,壳瓣不包被体躯与胸肢,只能盖住孵育囊,孵育囊半球形; 头大,复眼非常大,填满头顶,缺壳弧A1、A2 小,无尾爪,尾突短于尾刚毛嗜寒性冷水种 圆囊溞属圆囊溞属 具颈沟,育室半圆形;壳瓣形成孵育囊,壳瓣圆,呈囊形,不包被头部及胸肢 体短,头大,复眼也大,海水产 三角溞属三角溞属 体呈三角形,吻短而钝,无颈沟,育室锥形五、生态分布和意义五、生态分布和意义 1 栖居:栖居:主要生活于淡水,海洋种类(尖头溞属、圆囊溞属)较少; 2 摄食摄食 薄皮溞和大眼溞等少数种类为猎食性,主要捕食原生动物、轮虫及小型甲壳动物等 大多数枝角类都是滤食性种类,主要食物是细菌、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 3 光照光照 枝角类生活时要求一定的光照强度 4 季节变异季节变异 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内,同一种枝角类的成长个体,具有不同的外形,这种现象称季节变异。

      种类主要有溞、网纹溞、象鼻溞和盘肠溞等属的一些浮游性种类; 主要表现在头顶的形状,壳刺的长短、壳突及壳纹等六、小结六、小结 无颈沟的种类 溞属 象鼻溞属 盘肠溞属 三角溞属 复眼小的种类 盘肠溞属桡足类桡足类一、主要特征一、主要特征 呈圆筒形,分节明显,由 16-17 个体节组成,但由于体节的愈合,一般不超过 11 节,即头部 1 节,胸部 5 节和腹部 5 节 体分为较宽的头胸部和较狭的腹部,即前体部和后体部 附肢:头部 5 对(A1,A2,M,M1,M2) ;躯干肢 6 对(颚足,第 1-5 步足(P1-P5)), 腹部:无腹肢 P5 两性有异,常是分类重要依据 第一触角比较发达常为运动和执握器官 幼体发育:经过变态,要经过无节幼体、桡足幼体阶段 二、形态构造形态构造 前体部(头胸部):前体部(头胸部):头节+1-5 胸节,额角、A1、感觉棒、A2、M、上唇、下唇、 M1、M2、颚足、第 1 至第 5 胸足 后体部后体部(腹部腹部)::生殖节、生殖孔、第 2 腹节、第 3 腹节、尾节、尾叉、羽状刚毛 由 3~5 节组成,雌雄有别,雄比雌多一节 第一触角(第一触角(A1)) 单肢型,细长,末 2~3 节具羽状刚毛,是运动和执握的器官; 有明显的雌雄区别,雄常特化成执握器,哲水蚤目为一侧,剑、猛水蚤则两侧均弯曲。

      第二触角(第二触角(A2)) 双肢型,游泳器官 基肢:2 节(基节+底节),内肢 2 节,外肢 7 节 内外肢各有许多强状的刚毛 颚足:颚足:胸部第一对附肢,单肢型,基肢 2 节较粗大 内肢 5 节,颚足结构随食性和种而异滤食性:羽状刚毛捕食性:则为具有强刺 第第 1~4 胸足(胸足(P1~~P4):): 双肢型,羽状刚毛,游泳足无雌雄差别,基肢:基节,底节内外肢各 3 节,外缘 刺 第五胸足第五胸足 雌雄有别,雌:左右对称,雄:左右不对称三、生殖与发育三、生殖与发育 雌雄异体,雄性用 A1 或 P5 抱握雌体,进行交配交配时把精荚从雄孔排出,用 P5 固定在雌体生殖孔旁,受精形成受精卵 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四、分类四、分类哲水蚤目剑水蚤目猛水蚤目体形前体部宽于后体部前体部宽于后体部前后体部略等宽活动关节明显, 第五胸节与生殖节之间明显, 位于第四与第五胸节之间不明显, 如有在第四五胸节之间卵囊一个(许水蚤除外)二个一个生活方式主要浮游生活主要浮游生活以底栖生活为主第一触角 23~25 节,长度超过后体 部最长可超过尾刚毛 之末端雄一侧变为执 握器长度适中,6~17 节组成, 长达 1/3 头节至头胸部末端 之间。

      雄左右皆为执握器最短,5~7 节,仅为头节长 的 1/5,最长也不超过头节 末端雄左右均为执握器哲水蚤属哲水蚤属 A 中型桡足类,A1 雌 25 节,雄 24 节,长度超过尾叉,末 2 节有 2 条羽状长刚毛 B 胸足的内、外肢均 3 节;末胸节后侧角圆钝 C P5 基节内缘具锯齿,P5 未变形,雌的似前 4 对,雄的左足外肢比右足稍长,雄的左足比 右足大 D 本属分布广,数量大,是重要海洋桡足类,是很多经济鱼类和须鲸的主要饵料 华哲水蚤属华哲水蚤属 A 头胸部窄而长,后侧角顶端具 1 小刺 B 腹部雌性 4 节,雄性 5 节尾叉细长P5 雌性内外肢各 3 节,外肢第二节内缘锯齿状, 末节无顶刺;雄性外肢左右均 2 节; C 本属为淡水或咸淡水种 中镖水蚤属中镖水蚤属 A 雌性第 4 胸节背面有 1 矩状突起腹部 3 节,生殖节长而宽,第 2 腹节窄而短 B 雌性 P5 内肢 2 节,外肢第 2 节末端有 2 根不等长的刺,爪状刺发达 C 雄性第 4 胸节背面无矩突,右足内肢短小,仅 1 节,左足外肢末端的钳板粗壮,内侧面 有横的梯级状隆线 许水蚤属许水蚤属 A 胸部后侧角圆钝,常有数根刚毛。

      B 雌性 P5 第 3 节较短,最末端的棘刺长而锐; C 雄性单肢不对称,右侧底节内缘向后方伸出一长而弯的镰刀状或腿状的突起 D 本属分布于近海的半咸水区 剑水蚤属剑水蚤属 A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