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中图版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章末综合检测第二章 Word版含解析.doc
10页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完成1~2题1.下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意思,“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则气温变化是由高到低,气压变化必然是逐渐升高,所以②曲线符合答案:B2.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 )A.a减弱 B.b减弱C.c减弱 D.d减弱解析: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小,易产生霜冻现象a表示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b表示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c表示大气逆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所以是c减弱,造成“是夜必霜”答案:C读下图,完成3~4题3.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解析:根据图中所示,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太平洋上是低压,应为冬季。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受强冷空气的影响答案:D4.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为(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C.乞拉朋齐降水量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解析:德干高原是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这时气温较低,降水也少,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答案:A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5~6题5.图中a、b、c、d、e五地中最有可能降水的是( )A.b地、d地、e地 B.a地、d地、e地C.a地、b地、d地 D.a地、c地、d地解析:根据图中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b地位于冷锋锋后、d地位于暖锋锋前、e地受低压系统控制,这几处都易形成降水答案:A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天气系统控制我国时,可能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②乙天气系统冬季控制我国时会带来寒潮灾害 ③在春季,A天气系统可能会给北方带来沙尘天气 ④江南丘陵的绵绵春雨可能与丙天气系统有关 ⑤丁天气系统会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梅雨天气A.②④⑤ B.③④⑤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甲为高压,受其影响,易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A为冷锋,我国北方受其影响会形成沙尘天气;丙为低压,受其影响,会造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春雨绵绵。
答案:D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7~8题7.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加剧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有利于雨污分流④有利于地下水回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答案:B8.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主要表现在( )A.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B.增加水循环中的地下径流C.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D.增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解析: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答案:A下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完成9~10题9.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 )A.其中的一支是东澳大利亚暖流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解析:③属南印度洋,为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其中一支是西澳大利亚寒流答案:C10.有关洋流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该洋流影响下,会形成世界性大渔场B.该洋流会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故该洋流沿岸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C.该洋流会使自南向北航行的船只航速增加D.在该洋流的影响下,沿岸地区形成了沙漠气候解析: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B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所示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B.①②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C.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D.⑤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答案:C12.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A.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B.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C.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D.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答案:B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13.①处的构造地貌为( )A.背斜 B.向斜C.背斜谷 D.向斜谷解析: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为谷地地形,同时岩层年龄中心老、两翼新,说明为背斜构造答案:C14.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向斜——沉积——断裂B.向斜——断裂——沉积C.向斜——侵蚀——断裂D.向斜——断裂——沉积——侵蚀解析:从岩层弯曲形态上看,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飞来峰两侧岩石年龄不同,说明出现了断裂;另外较老的岩层位于较新的岩层之上,必然出现了别处较老岩层到此处沉积现象;图示飞来峰呈尖顶形状,应该受到外力侵蚀作用。
答案:D15.造成②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降水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解析:图中飞来峰东侧较陡,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故影响坡度差异的因素是降水答案:B二、综合题16.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图1 图2(1)判断两图各自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2)图1中的C和图2中c及e分别受哪个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这说明影响它们气候的因素是什么?(3)图1中A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E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此季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图中大陆为亚欧大陆,图1中与下面甲、乙气候类型相同的地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甲 乙 答案:(1)图1为冬季,原因是30°N~40°N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或大陆东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图2为夏季,原因是30°N~40°N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或大陆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2)C处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处受东北信风控制,e处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这说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3)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4)E B17.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
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①②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___海域,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________A.1、2月 B.3、4月C.7、8月 D.11、12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4)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2)题,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季风,暖湿的季风经过寒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因此选项C正确第(3)题,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时要观察其位置,考虑水汽来源和抬升运动,综合分析风、地形因素,另外还要考虑洋流的影响第(4)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其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地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答案:(1)② 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2)C 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季风经过寒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3)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4)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地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茂,鱼类的饵料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