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采掘接替、瓦斯抽采、探放水三项计划说明书.doc
81页贵州中耀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贵州中耀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金龙川煤矿金龙川煤矿20162016 年度年度““采掘接替、瓦斯抽采、探放水采掘接替、瓦斯抽采、探放水””三项计划说明书三项计划说明书金龙川煤矿金龙川煤矿二二 0 0 一五年十一月一五年十一月织金县金龙川煤矿20162016 年度年度““三项三项””计划计划编制人员:编制人员: 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矿矿 长:长: 目目 录录 一、文字说明 ..............................................................4 1、矿井概况 .............................................................4 2、矿井煤层地质、矿井水文地质及补勘情况 .................................5 3、矿井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鉴定结果 ..............32 4、2016 年“三项”计划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34 5、矿井“三量”及各采区可采储量变化情况 ................................34 6、采区接替、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接续概况及机械化情况 ................34 7、现有回采工作面、备用工作面的储量情况 ................................35 8、2016 年生产条件分析..................................................36 9、2016 年生产接替接续方案..............................................36 10、管理机构的配备及劳动组织定员情况 ...................................38 11、2016 年瓦斯治理及抽采计划...........................................39 12、设备检修计划 .......................................................52 13、2016 年采掘作业计划.................................................74 14、2016 年探放水计划...................................................75 1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75 二、三项计划附表 .........................................................75 三、三项目计划附图 .......................................................79 1、井上井下对照图(比例:1:2000) ......................................79 2、通风系统图 ..........................................................79 3、采区布置图 ..........................................................80 4、2016 年度采掘作业计划图..............................................80 5、瓦斯地质图 ..........................................................80 6、瓦斯抽放系统图 ......................................................80 7、瓦斯治理工程计划布置平面图 ..........................................80 8、矿井水纹地质图 ......................................................80 9、矿井井下水害预测图 ..................................................80 10、矿井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工程平面布置图 .................................804织金县珠藏镇金龙川煤矿织金县珠藏镇金龙川煤矿20162016 年年““三项三项””作业计划作业计划一、文字说明一、文字说明1 1、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1.1 矿井地址矿区位于织金县城正南,隶属珠藏镇。
直距约 28km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711501) ,面积:2.4062 平方公里,开采深度(+1530-+1200m) ;矿区由 12 个拐点坐标圈定地理坐标:北纬26º32ˊ33“~26º33ˊ18“,东经 105º39ˊ11“~105º40ˊ38“矿区范围内的交通仅有公路,安顺到织金的 209 省道位于矿区东侧 3.5km,织金经阿弓到六校的 107 县道由矿区南侧通过,并有乡村公路通至矿区内由矿区东行至织金县城约 28 公里,至珠藏区约 3.5 公里,西行至阿弓镇约 30 公里,交通较方便1.2 矿井设计能力根据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井下开拓部署、安全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该矿井布置两个炮采工作面可满足 30 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30 万吨/年1.3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即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1.4 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方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矿井通风方法采用机械抽出式主斜井、副斜井为进风井,风井为回风井5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后退式全负压通风1.5 煤层开采情况及本煤层采掘现状矿井全区主采煤层为三层,即为 M16、M21、M23 煤层。
2 2、矿井煤层地质、矿井水文地质及补勘情况、矿井煤层地质、矿井水文地质及补勘情况2.1 煤层地质一、地层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下三迭统飞仙关组下部,上二迭统龙潭组,峨嵋山玄武岩组,茅口组,由新到老叙述如下: (一)第四系(Q)矿区内第四系为基岩风化碎块和亚粘士,粘士的混合物,以残、坡积为主,沟谷中及河溪两侧等低洼处有洪积及冲积物堆积,最厚约 35m,一般几米至十余米左右 (二)下三迭系飞仙关组(T1f) 矿区范围内的飞仙关组仅残存第一段,分布于矿区西南侧 1.三叠系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 该段以浅灰、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和钙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的泥灰岩和少量的薄层灰岩,水平层理及少量的斜层理;底部粉砂质泥岩中夹数层中厚层状硅质泥岩;下部含瓣腮类和菊石等化石 该段的岩石组合:一方面是泥质岩中夹薄层的泥灰岩和灰岩,有由下往上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部夹泥灰岩和极少的灰岩,另一方面是下部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夹钙质泥岩及少量薄层泥灰岩,往上逐渐过渡以钙质泥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和少量灰岩粉砂质泥岩和钙质泥岩为薄至中厚层状,6部分呈球状风化,风化后一般呈页片状脱落总厚 90m 左右 (三)上二迭统(P2)1.龙潭组(P2L) 龙潭组为矿区内唯一的含可采煤层的地层,属海陆交替相沉积,组成岩石以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和可燃有机岩等占少部分。
煤组地层总厚度 285~320m,一般为 310m 左右,含煤层 25~35 层,一般为 30 层,煤层总厚度 17~28m,一般厚 24m 左右,其中主要可采煤层3 层(M16、M21、M23) , (矿区内 6 煤层属可采煤层,但埋藏浅,多位于风氧化带,主要分布于中寨以南地带,中寨以北无赋存,其浅部多被小窑开采,故未计算资源量) 局部可采煤层 3 层(M14、M27、M30 煤层),煤层用织金煤田的统一编号,由上往下的顺序排列含灰岩标志层(以下称标志 层)6~13 个;发育好,厚度比较稳定及与煤层对比关系密切的有:标三上、标三,标四、标五,标七、标九,标十一、标十二、标十三等 9 个根据含煤特点、岩层组合特征和标志层的存在及其稳定性,将煤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分段界限是以标五底限和标七顶限(与织金煤矿区各井田一致)即长兴组底限至标五灰岩底限为煤组上段,标五底至标七顶限为煤组中段,标七顶限至玄武岩顶限为煤组下段兹将各段特征分别叙述 (1)煤组上段(P2L3) 该段厚 60~70m,一般厚 65m 左右:含煤 5~8 层,一般为 6 层(M2、M5、M6、M7、M8、M9 煤层),其中 6 煤层为可采及局部可采层,其余煤层均成薄层,发育差。
含标志层 5 个(标三上、标三,标四,标五上、标五),除标五上厚度薄且属局部发育外,其它 4 个标志层的岩性、物性、7厚度及层位均较稳定,确保该段煤层对比的可靠该段岩层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灰岩及泥岩次之,煤层仅占 3~10%细砂岩,粉砂岩多为钙、泥质胶结,部分为泥质胶结 (2)煤组中段(P2L2) 该段厚 110~120m,一般厚 115m,含煤层 8~16 层,一般为 12 层其中 16、煤层为可采层,14 煤层为局部可采层,一般由 3 个分层组成该段仅有发育不太好的标六,辅标两标志层:标六一般为钙质泥岩,与上下岩层的物性差别小,辅标成薄层,且有局部尖灭 该段岩层以碎屑岩为主,煤层次之,仅局部见有 1~2 层极薄的灰岩碎屑岩中以细砂岩,粉砂岩占绝大部分,泥岩多以煤层的夹石、伪顶及直接底板产出,层数虽多,一般层厚在 0.5m 以下,约占总厚的 10%左右,煤层的层数多,主要煤层仅 3 层,其他煤层成薄层(一般多小于 0.70m) 本段中部的 M14 煤组之上、下部分的岩性与含煤层状况各有特点 M14 煤组以上的碎屑岩,以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占多数,胶结程度好,13 煤层顶板为浅灰色厚层状钙质细砂岩,发育好,厚度大,是对比煤层的辅助标志。
该层段中含 3-4 层发育不普遍的煤层 M14 煤组以下,碎屑岩与煤层相间沉积,似互层状,煤层间距小,煤层间的碎屑岩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多为钙泥质及泥质胶结,少部分为钙质胶结,所含煤层大多数发育较好,有局部增多或减少的现象该段的岩性及厚度一般变化较大,规律性亦不甚明显,厚度为 60~75m,一般为 68mM16~M17 煤层间距为 1.0~10m,一般为 5m (3)煤组下段(P2L1) 8本段厚 100 ~112m,一般厚 105m,含煤层 11~17 层,一般为 14 层(M22~M35 煤层),其中 M23 煤层为可采层,M27、M30 为局部可采煤层:含标志层有标七,标七下,标九、标十、标十一、标十二和标十三等 7 个,标七发育最好,岩性及厚度均稳定,标七下和标十属局部发育,其它的有局部尖灭现象 本段以碎屑岩为主(占 70%),灰岩(占 10%)与煤层(占 7.4%)次之,底部有一层铝土质泥岩(厚 0~7.4m,一般为 2.5m 左右)和一层铁铝岩(厚0~26 m,一般为 10m 左右)层间组合层序及厚度由上往下是: ①标七顶~M23 煤层层间厚度 11~22m,一般 17m; ②M23 煤层~M27 煤层层间厚度 12~29m,一般 21m; ③M27 煤层~M30 煤层层间厚度 13~33m,一般 20m; ④M30 煤层~M32 煤层层间厚度 9~23m,一般 16m。
(四)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 暗绿,深绿色块状玄武岩,局部夹块状角砾状玄武岩或凝灰岩,气孔及杏仁构造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