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析王充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6287997
  • 上传时间:2021-11-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7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析王充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康萍萍摘 要:王充以其独特另类的思想问题的角度成为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从古至今,教育一直为世人所重视时代变迁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王充《论衡》中的教育思想却与时俱进,对当代社会的教育尤其是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巨大价值关键词:思想来源 教育思想内容 教育改革王充身处谶纬神学盛行的年代,儒家的神学观念和思想成为官方哲学,世人大都相信“圣人生而知之”,均不敢与权威对抗而王充虽受儒学教育却不茫然信从,对于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提出批判和质疑,并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与看法留存于仅存的著作《论衡》中1 王充教育思想的来源[1]一是前人的思想积淀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为了能广布自己的学说,纷纷广收学徒,开办私学孔子、孟子、荀子等在教育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诸如教育的作用、目的内容以及学习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二是现实的需要王充处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东汉时期,儒家的重教思想盛行,统治者的重视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思想家积极开展教育理论的探索王充作为思想大家也加入这一行列中。

      三是个人的努力王充自幼聪明好学,常好奇于世间百态,并以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2 王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2.1 教育目的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明确将人才分为四类: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故夫鸿儒,所谓超而又超者”由此可见王充最想要培养的人才是鸿儒,鸿儒不仅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而且通过优秀的表达能力针砭时事,对国家事务建言献策其次便是“文人”,这类人才可以成为国家称职的行政人才,他们知识渊博,而且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并且提出建议由此可见,王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文人”和“鸿儒”2.2 教育内容《论衡?实知》篇批判汉儒“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2]的言论,认为圣人虽然知识渊博,但绝不会准确地知道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学习因此王充倡导人才教育应该博通古今,通百家之言,不能仅仅学习孔子等圣人的儒家经典,而应该全面学习,善于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认知王充虽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但针对儒家经典中的不实言论仍提出批判,在教育人才方面提出不能拘泥于一种学说,而应该广学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成为更加有用的人才。

      2.3 教师的修养无论古今教育中教师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因此王充对于教师的修养也有所涉及首先教师要博通古今,王充倡导“博”与“通”目的在于,一个学者不仅要博览诸家知识,做到胸中有墨,同时还应该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其次作为教师,必须不间断的学习,因为随着时间的前进,之前的各种知识可能被新的知识所取代,那教师如果仍用旧的错误的知识来教授学生,那么他的罪过就大了教师要讲求教学方法王充认为,无论教师的课程讲得如何生动,但如果缺乏事实的根据就难以令人相信因此王充主张用典型的实例去诱导和感化,用生活真实存在发生的事情来验证自己的言论,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好的事[3]3 王充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3.1 王充批评“圣人生而知之”的言论,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将老师视为权威,对于老师的话语深信不疑,不敢质疑因此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改革中一方面应该逐渐转变老师与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从内心将对方当成良师益友,彼此可以互相交流学术思想,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更多新的知识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教育虽然应该因材施教,但对于学生应该平等看待,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因为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后天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3.2 提倡教学内容多样化,鼓励理性批判创新精神王充提倡教学内容应“博古通今,通百家之言”,可以看出那时王充的教育思想就极具创新性现代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实际中很多学校为了升学率大量取消学生的非专业课程,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只会读死书,其他方面得不到正确的发展,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思想有时过于保守,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我认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会开发他的创造能力,对于不符合事实依据的事情也敢于批判,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是创新精神的形成3.3 学以致用,培养实用性人才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现在很多学校多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带领,无论是理工科的科学实验还是文史科的实地考察项目,这些都需要亲自其体会,仅仅在口头上说是没有用的,只有你真的去实践你才会发现理论的真伪,有可能还会有新奇的发现参考文献:[1] 赫建平.王充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兰台世界.2015(39).[2] 論衡全译.王充原著 袁华忠、方家常译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8页.[3] 魏平.王充教育思想浅析[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9).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50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