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doc
27页1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 字典辞书的编排: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 ;古代按照平水韵 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 15 韵,上声 29 韵、去声 30 韵,入声 17 韵, 《助字辨略》 《经籍籑诂》 《辞通》 ;注音字母(《词诠》 ) ;守温三十六字 母(《经传释词》 )——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 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 、横(一) 、直(ㄧ) 、撇(ノ)四种或点、横、直、 撇、折(┐)五种依次排列——有的字归属的部首、笔画不确定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 0 至 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靠死记,易忘2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 (唐前) 。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 “呼报反” ,即用“呼”的声母 h 和“报”的韵母 ao 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 (五四以后方案以前)和拼音字母注音 3 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 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 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 常用工具书: 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东汉许慎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 9353 个,重文 1163 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全书分汉字为 540 部, 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2)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 上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分成 214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王引之《字典考证》 (道光;引书错误 2588 条) 、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1981,读音错误,5900 多条) ,进行纠正 3)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是继《康熙字典》后出现的第二部大型字典,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 的新字 4) 《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 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 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 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部首改为 208 部,成为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 用的工具书5) 《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最显著的特点是引书注明篇名,便于核实1958 年 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 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使用简体字做字头,部首改为 250 部,字的归部原则“依据字形定部” (不管字义,根据位置) 6)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 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音形义变化部首 200 部7) 《汉语大词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 年出 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 1 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 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 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 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部首排列,200 部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是二十世纪末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 前者偏重古今的汉字,后者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音词语。
8) 《新华字典》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流行最广、范围以现代汉语用字为限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吕叔湘、丁树生先后任主编,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现代汉语词 典,是一部释义精确、体现目前汉语研究水平的好辞书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 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 个是在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基础上编写的, 《汉语拼音方案》音序排列 9)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学习、研究《说文》的最佳注本) 、桂馥《说文解字 义疏》 、王筠《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对字义的来源和发展有较细致的分析) 10)清代阮元《经籍籑诂》 ,清代阮元主编,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 106 韵,一韵一卷211) 虚词词典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共释虚词 160 个,古声母顺 序排列,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 《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 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收字五百以上收虚词的通常用法、特殊用法,注音字母排列 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 ,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2)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1953 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这部书 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 537 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 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古今词汇二、古今词汇 1.1.古今词汇的继承与发展古今词汇的继承与发展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同一民族的不同时期的语言,它们在词汇方面既有发展演变的关系,又有继承沿袭的关系大 致有三种情况:大量的新词不断地产生出来;一些已经陈旧的词消失了;基本词汇基本上保存了下来 1,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习俗等等的不断发展,人类本身思维的深化,新思想、新概念也大量的产生出来 这些要求语言能够满足适应新的交际需要,因而也推动了新词的大量产生如“罗盘、纸、葡萄、狮子”等都是在秦 汉以后出现的 2,词汇也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这里所说的消失是就这些词是否在后代社会语言实践中使用而言的。
如与某种社会 制度有特殊联系的词汇,由于社会制度的变更,在后代的社会中已经陈旧,不再使用了,如“皂、隶、僚、仆”等表 示各种等级奴隶的词已不为后世沿用(旨在原有意义上而言) 3,语言中有很大一批词从古至今被保存了下来,这就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四词汇中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全民通用, 历史悠久,并且是构造新词的基础,如人、手、山、水、天、地等;其中有些词在古代可以单独使用,现代不可以了, 如“日”在太阳这个意义上已不单独使用 总之,古今词汇的发展变化就其总的趋势来看,大体上可以说:从数量上看,由少变多;从表达思想的功能上看,由 粗疏到越来越精密;从词的音节形式上看,从以单音词为主变为以多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2.2.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 1)古今词义几乎没有变化的词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基本词汇,其常用意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如:天、地、车、马、烧、煮、 黑、白等;复音词如蟋蟀、凤凰、参差、翱翔等,但这种词义几乎没有变化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极少数此外,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些词所代表的事物古今并不一致,如“车”古代指马车、牛车,今天指汽车、火车 等,但作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这一意义没有变化。
2)古今词义毫无关联,如“抢”古代的突、碰、著的意思和今义“抢劫”无关, “该” (完备—应当) ,找(“划船” 的划的异体字—寻找) ;还有一些古词古义至今已经消亡,如“骖、章甫” ,这是由于词语所指称的事物今天已经不存 在了 3)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 就一般情况来说,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少词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或作为词素在使用,但意义却发 生了变化如“凡女嫁于敌国”中敌国指与我地位相匹配的国家,而不是与我相为仇敌的国家;河、江 张本:张本:古今词汇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为数目的增多、减少和形式的变化上,而且很重要的一面是表现在意义的变化上 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古今词义的异同正体现了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们之间既有继承关系,又有发展关系因此我们研究古今词义的异同,重点应该在异不在同 1.有些词,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如“鸡、牛、大、小、笑”等,它们是基本词汇中的词,是语言的继承性、 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但这种词义几乎没有变化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极少数 2,新义的产生:一个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出新的意义,这是词义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新义是词义的引申发展,如“穷”本义是指古人穴居时代洞窟的顶端或尽头,后来引申为动词,追究、用尽, 又引申为指困苦、不得志,再引申为特指生活艰辛、缺乏钱财;“劝”本义是劝勉、鼓励,后来引申为劝解、规劝有些新义和古义的引申关系不那么直接,甚至没有引申关系如“是”在古代表示这、对,引申为判断词,在意义 上看不出有什么引申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语法作用的发展变化而产生了新义再如“抢”古代的突、碰、著的意思和 今义“抢劫”无关, “该” (完备—应当) ,找(“划船”的划的异体字—寻找) 3,旧义的消亡:古代有些词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他原因,它的某些意义已经没有人使用了,也就是说消失了如: “坟”只保留坟墓义, “高出地面的土堆、大、水边高地、高起”等义都已消失;“吴”只保留古国名、地名、姓等用 法,古义“大声说话”和引申义“大”都消失了34,词义的改变:指一个词原来表达某个意义,后来表达了另一个意义,而词义的数目并未增多或减少如:脸由“目 下颊上”义变为“头的前部、面孔” ;臭由“气味”变为“臭的气味” ;涕由“眼泪”变为 “鼻涕” 综上,一般来说,古义和今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义的发展变化不论增加、消失或改变,都不会是在短时间 内突然发生的,总要有一个过程。
如词义的改变,它的发展变化过程,很可能存在一个新义旧义共存的时期,而最终 由新义代替了旧义 (如果只从新义的产生和旧义的消亡角度来讲,所谓新义产生是指旧义保留,而产生新义;旧义消亡是仅仅指旧义消 亡而未产生新义;词义改变是指旧义消亡同时产生新义如果从词汇学与逻辑学关系的角度来讲,所谓新义产生是指 一个词所表达的义项的数目的增加;旧义消亡是指一个词所表达义项的的减少;词义改变所表达的义项的数目并未增 减 ) 3.3.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西洋传统有所谓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之说,这是从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