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报表审核与分析课堂PPT.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92233819
  • 上传时间:2024-09-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2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041104报表审核与分析报表审核与分析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 吴祖鸿吴祖鸿20082008年年4 4月月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内容内容v非现场监管框架v报表分析的原则与方法v报表分析实例:G11v总结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一、非现场监管框架一、非现场监管框架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q 作为银行监管的重要方式,非现场监测(offsite-surveillance)是一个持续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形成监管判断并据此采取监管行动的过程q主监管员制下的非现场监管和传统意义上的非现场监测有很大的不同,非现场监管已经成为银行监管的核心环节,成为银行监管的综合环节、设计环节和启动环节。

      非现场监管框架非现场监管框架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非现场监管框架风险为本风险为本监管理念监管理念监管计划书监管计划书收集监管信息收集监管信息机构概览机构概览日常监管分析日常监管分析分析报告分析报告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现场检查立项现场检查立项立项建议书立项建议书监管评级监管评级评级报告书评级报告书后续监管后续监管监管报告等监管报告等 制定监管计划制定监管计划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非现场监管信息的来源Ø1104系列报表ü基础报表ü生成报表Ø日常监管信息ü走访取得的信息ü三方会谈、审慎监管会谈等取得的信息ü日常监管中取得的其它各种信息,如风险提示ü市场信息 银行披露的信息Ø联动监管信息ü各类现场检查报告ü各类市场准入审批报告和审批文件ü各银监局各类监管报告、银监局的日常监管信息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1104报表的作用q1104非现场监管报告体系的建立使得非现场监管成为可能q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提供了银行监管的基础信息,成为银行分析的起点q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的填报质量充分反映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q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的分析与运用有利于监管水平的提高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二、报表分析的原则与方法二、报表分析的原则与方法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Ø风险为本 贯彻风险为本的监管理理念,重点关注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通过对风险的总体把握和对风险源的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意见Ø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日常监管中取得的各类信息,在重点分析1104系列报表的同时,突出对日常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取得的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

      Ø审慎判断 在分析的基础上,审慎地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与经营情况做出判断,判断分析要以数据说话,有理有据,结论要审慎分析原则9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分析的方法Ø基准分析 将银行各项指标与监管标准值进行比较,发现银行存在的问题Ø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将一家银行与同质同类银行进行横向比较,将一家银行当期情况与历史情况进行纵向比较Ø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不仅对银行风险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对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定性分析1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1104报表体系Ⅰ序号类别编号报表名称1基本财务G01资产负债表G01附注第Ⅰ部分:非应计贷款、委托业务及债券发行情况报表第Ⅱ部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情况简表第Ⅳ部分:存贷款明细报表(二)第Ⅴ部分:人民币备付率报表第Ⅵ部分:各项垫款情况表2G02金融衍生业务情况表3G03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4G04利润表5G05利润分配表6信用风险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第Ⅰ部分:按行业分的贷款(按贷款投向)第Ⅱ部分:资产质量及准备金 7G12贷款质量迁徙变化情况表8G13最大十家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情况表9G14授信集中情况表10G15最大二十家关联方关联交易情况表11G16抵债资产账龄情况表12G17银行卡业务情况表1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1104报表体系Ⅱ1313流动性风险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1414G22流动性比例监测表1515G23最大十家存款客户情况表1616G24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拆入情况表1717市场风险G31有价证券及投资情况表1818G32外汇风险敞口情况表1919G33利率重新定价风险情况表2020资本充足G41资本充足率汇总表2121G42表内加权风险资产情况表2222G43表外加权风险资产情况表2323其他G53分地区情况表第Ⅰ部分:资产负债简表第Ⅱ部分:利润简表第Ⅲ部分:贷款行业情况简表第Ⅳ部分:五级分类情况简表1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三、报表分析实例:三、报表分析实例:G111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报表的主要内容(一)q本表反映填报机构在期末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的质量,包括五级分类情况、抵押品价值情况和损失准备情况q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包括:各项贷款、金融同业往来资产(拆放同业、存放同业和买入返售)、银行账户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和其他应收款q承诺/或有负债属于具信用风险的表外项目,也列在本表中G1102_2007年12月_1_E002H101110101001.xls1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报表的主要内容(二)q各项贷款Ø按行业作五级分类Ø逾期情况Ø重组情况Ø抵押品价值和计提准备情况q其他信用风险资产Ø债券/同业往来:按潜在信用风险分类Ø抵押品价值和计提准备的情况G1101_2007年12月_1_E002H101110101001.xls1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报表的审核要点(一)q充分利用异常变化设置,发现报表中存在的问题ü异常变化设置应当根据机构情况,个性设置如:G11_01行业贷款的异常变化,可以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银行风险情况进行特别设置,如对A银行,我们重点关注了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和境外贷款的增长情况,突出对国家宏观调控和高风险行业的贷款的监督ü对于可疑的异常变化,及时进行询问,了解更加详细的情况ü异常变化既是报表审核的依据,也是风险监管的基础1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报表的审核要点(二)q该表和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和G03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表之间有表间校验关系(系统中已设置系统中已设置)。

      üG11_01[1.各项贷款]A、C、D、F、G、H列的数额应分别等于《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第Ⅱ部分各对应项目C列的数额ü G11_02[1.2贷款损失准备_专项准备]、[1.3贷款损失准备_特种准备]的A列的数额应等于《G03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1.1专项准备]、[1.2特种准备]的G列的数额üG11_02[8.2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准备合计]A列的数额不应大于《G03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3.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合计]G列的数额和《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23.减: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C列的数额 üG11_02[2.拆放同业和买入返售资产]、[3.存放同业]、[5.应收利息]、[6.其它应收款]的A列的数额应分别等于《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各对应项目C列的数额 1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报表的审核要点(三)qG11表和其他相关报表之间有对应关系(系统未设置)(系统未设置)üG11_01 [2.21.3住房按揭贷款]与G42表的6.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之间有对应关系。

      üG11_01[4.3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和G01附表1的非应计贷款之间存在对应关系üG11_01[5.3重组上调]和G12[J重组上调年初不良贷款转为正常贷款情况]之间有对应关系üG11_01[12.21.1信用卡各项贷款]和G17银行卡及风险情况表[6.3未逾期的透支余额]和[6.4逾期的透支余额]之和之间有对应关系;表1[2.21.1信用卡不良贷款]和G17银行卡及风险情况表[6.4逾期的透支余额]之间有对应关系üG11_02[1.4贷款损失准备_一般准备]和G41[4.2 贷款损失一般准备] 、 《G03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1.3一般准备期末余额]G列的数额之间有对应关系üG11_02[4.银行账户债券投资]与G31有价证券及投资情况表中银行账户1.1+1.2行的合计有对应关系;与G33利率重订价情况表中银行账户部分1.3债券投资有对应关系G1700_2007年12月_1_E002H101110101001.xlsG0300_2007年12月_1_E002H101110101001.xls1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表的基本结论风险指标表19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表的基本结论2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表的基本结论(二)增长最快的八大行业贷款风险情况(单位:%)2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表的基本结论(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行业贷款情况(单位:%)2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表的几个关注点q五级分类的准确性问题五级分类的准确性问题ØG11表1[5.5.1重组贷款逾期超过90天]有5344.19亿元次级贷款,明显存在问题。

      ØG11表1[5.2]新重组贷款归为损失类,重组的效率值得怀疑--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Ø逾期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率为90.08%,比平均水平高0.23个百分点ØG11表1[4.1]逾期30天以内的贷款被划分为可疑类(5072万元)和损失类(600万元)ØG11表1[4.3]逾期90天以上仍然被归为关注类(1.24亿元)ØG11表1[4.4]和[4.5]逾期270天以上仍然被归为次级类(1.22和1.78亿元,占次级贷款总额的31.13%)2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表的几个关注点q贷款投放的风险贷款投放的风险Ø对国家重点宏观调控的“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投放的风险情况Ø高速增长的贷款行业的风险情况(制造业、电力、交通运输、房地产、居民服务业)Ø零售贷款的增长变化情况(比增57.43%,低于平均水平5.77个百分点;占全部贷款的占比为13.33%,低于平均水平6.33个百分点;重点关注汽车贷款行业和信用卡透支情况)Ø对境外贷款情况(11.55亿元)和对国际组织贷款情况(5898万元)q贷款以外的其他不良资产(分类、准备金提取)贷款以外的其他不良资产(分类、准备金提取)拆放同业债券投资其他应收款1.74 2.08 1.562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G11表的几个关注点q抵押品价值和计提准备情况抵押品价值和计提准备情况Ø保证金和低质押品价值(38.06亿元)和准备(93.48亿元)总额/不良贷款=154.92%(对比拨备覆盖率110.09%)Ø保证金和抵质押品价值: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偿还而要求借款人提供的保证金或商业银行取得抵质押权的抵质押品的公允价值。

      Ø准备的提取:一般准备的提取问题2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四、总结四、总结2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总结q非现场报表分析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要做出好的分析不仅要求对银行的状况十分熟悉,而且对1104报表体系很深入的了解q非现场报表的分析是一个细致的分析过程,需要对报表的每个项目有深入而准确的把握q非现场报表分析的目的是更准确地把握商业银行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监管行动,包括向银行提示风险、推动开展现场检查甚至要求银行采取整改措施2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谢谢!谢谢!2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