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怀化市委办座谈情况介绍(单独版).pdf
9页× × × 州工作情况(2007 年 8 月 28 日)× × ×尊敬的 × × × ,怀化市委办公室同仁: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怀化市委办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到我州考察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各位同仁的到来, 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 × × 州委办公室对 × × × 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简要把把 × × × 基本情况向各位作个介绍:一、基本州情× × × 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 年 7 月 23 日,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地带, 属九万大山和武陵山脉连片的内陆少数民族山区 ,东邻湖南怀化市,南接广西柳州、河池地区全州总面积 3.03 万平方公里 , 辖 1 市 15 县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 个民族,总人口445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9 %,是全国 30 个自治州中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明显, 旅游产业发展极具潜力 水能、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 水能蕴藏量 332 万千瓦,可开发 244 万千瓦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 石灰石、煤、黄金等, 其中重晶石占全国储2 量的 60% 以上, 被誉为 “ 重晶石之乡 ” 。
全州森林覆盖率62.22%,是长江、 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州境内森林资源丰富, 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10 个林业重点县,我州占8 个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植物2000 多种,全国重点保护树种37种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有药用野生动植物400 多种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以及320、321 国道和凯麻高速瑞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黎平机场已建成通航, 是贵州省和大西南南下北上东进的重要通道 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 × × × 的区位优势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十五 ” 期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州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五年分别递增10.7%、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 年累计为 “ 九五” 的 3.44 倍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高速公路通向苗乡侗寨, 实现了县县通油路和乡乡通公路的目标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3.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3%和 4.4%公共卫生,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进入 “ 十一五 ” ,我州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州的第一要务, 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 十一五 ” 规划的良好开局。
到2006年底,全州生产总值完成165.66 亿元,同比增长11.6%;财3 政总收入完成15.12 亿元,同比增长 14.7%三次产业比重为30.7 :27.5 :41.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沪瑞高速公路玉凯段投入运营,建设有序推进, 开工建设了凯施二级公路、 凯开大道和通乡油路304 公里、通村公路1000 公里黎平机场商业航班正式运营三板溪电站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 卦治、白市电站和黔东电厂建设顺利推进剑河新县城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县级党政机关搬进新县城办公 三小 ” 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全州引进州外投资项目 145 个,实际到位资金 19.12 亿元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全州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已发展到44 家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7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843 元,同比实际增长7.1%、5.6%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3%以内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可喜变化以“ 两山” 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预计净减少贫困人口 1.49 万人。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今年以来,我州以即将开工建设的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和贵(阳)广(州)快速铁路两条大通道为契机,着力建设旅游休闲、劳务供给、特色农产品、承接产业转移四大基地同时,高度重视 “ 三农” 工作,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4 工业企业生产调度, 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全州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州生产总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2.8%,财政总收入增长24%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9%三、下步发展思路在“ 十一五 ” 规划中,我州在 “ 十五” 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为全州工作的主线,确立了实施 “ 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科教兴州、城镇带州” 的“ 六州 ” 发展战略和凯里城市经济圈、镇远历史文化及舞阳河山水风光旅游经济圈、雷公山苗族原生态文化及自然生态旅游经济圈、 黎平侗族原生态文化及仰阿莎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 黔东工业区的 “ 四圈一区 ” 区域经济发展框架 明确了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力、电冶、森工、重晶石、建材、中药材、旅游“ 八大产业 ” ,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 三大重点 ” 的发展思路。
提出了到 2010 年全州生产总值比2000 年增加两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 ,把× × × 建设成为一个生活比较宽裕、生态环境良好、 民族风情浓郁、 社会和谐稳定的奋斗目标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 我们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 努力打造我州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围绕这个发展思路,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5 (一)把大力发展“ 八大产业 ” 作为推进历史性跨越的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椪柑、脐橙、茶叶、油茶、硒米、红蒜、竹笋等特色产品,抓好香猪、香羊、麻鸭、骡鸭等优良品种的培育开发, 注重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实行标准化管理, 力争打造一批在省内乃至长三角、 珠三角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电力、电冶、森工、重晶石、建材、中药材等工业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扩大工业经济问题作为增强经济实力的最主要任务坚持资源与产业相配套, 加强资源勘查和制定好发展规划,坚决扭转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
按照“ 扬大、弃小、汰劣 ” 的要求,对有实力有潜力有市场的企业进行扶持,对耗能高、 污染大、技术含量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进行淘汰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原生民族文化、 原始自然生态优势,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好旅游经济圈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整合资源要素, 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抓好以交通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重点景区景点交通条件围绕旅游六要素, 切实加强以宾馆、 餐饮、客运、 导游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高标准建设景区景点,6 逐步形成观光游、 休闲游、体验游、文化游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二) 把抓好 “ 三大重点 ” 作为推进历史性跨越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展机遇, 打牢加快发展基础 交通建设方面 搞好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这两条大通道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连接大通道的干线公路路网规划研究,大力加强二级公路、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 积极做好黎平机场新航线开发工作依托交通大通道, 着力建设旅游休闲、 劳务供给、特色农产品、 承接产业转移四大基地 水利建设方面 继续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州重点水利设施的投入,加强“ 三小 ” 水利、“ 烟水配套 ” 等“ 益民工程 ” 建设,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切实加强城镇供水工程建设二是加强城镇体系建设 坚持把城市体系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 按照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积极规划建设区域次中心城市、 发展提升重点小城镇的思路,抓好凯里城市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 加大城市主干道网建设力度, 打通东出口,加快金井河治理 启动规划新兴 - 羊坪- 青溪、黎平、榕江三个区域次中心城市 同时,继续抓好各县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建设三是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按照建设 “ 两江” 生态7 屏障目标,切实加强对 × × × 青山绿水的保护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 封山育林、 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深化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林业体制改革,实施分类经营, 优化林种结构, 促进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降低单位GDP能耗,依法淘汰落后技术、 工艺和设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扎实推进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新型能源建设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推进历史性跨越的基础工作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继续加大 “ 两山” 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力度,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搬迁、长期救助等办法, 将措施落实到村到组到户,集中力量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解决“ 三个基本问题 ” ,加大移民扶贫特别是后期扶持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加大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产业化进程 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劳务输出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行路难、 饮水难、看病难看病贵等实际问题抓好村寨和民居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强化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积极探索推进村组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8 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四)把构建 “ 和谐 ×××”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一是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巩固提高“ 两基 ” 攻坚成果,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办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办学质量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抓好非农职业技术培训, 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科普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把深化内部改革与优化资源配置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人才培养, 努力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促进全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强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 保护、传承和开发,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 扫黄打非” 斗争三是推进卫生、 计生和体育事业发展 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加强人口计生育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提高优质服务管理水平, 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着重统筹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公众9 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四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落实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加强就业培训, 着力帮助“ 零就业 ” 家庭、低保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 城镇 “ 低保” 工作联动机制, 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提高农村特殊困难群众长期救助标准扎实抓好救灾救济工作五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着重抓好农村消防、交通、矿山、建筑、学校、医院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 强化对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