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历史军事.ppt
43页德国历史军事,制作小组:第三组,德国历史的开始,德意志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八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耳曼语种的方言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分裂,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后来用以称呼他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兰与中国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对于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过程中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民族、国土、国家常常是相互分离的因而从德意志历史整体考察,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有了统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德国统一之前的历史,史前时期考古证据表明,在现今德国国境内,约70万年前就有人类踏足从此推测,约50万前开始,人类就陆续移居于此 德意志立国时期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三十年战争由于德意志是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
黎塞留主政的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为以后德法争战埋下隐患 德国统一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德意志邦联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强大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由自己领导德国统一,后来普鲁士渐渐取得领导权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回北方近丹麦边境的多个领地1866年普鲁士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并合并数个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也称“德意志第二帝国”现代德国,一战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和协约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而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奥、俄、德、英、法等国进行全国总动员一战全面爆发(1914、7),,,,一战历时四年,31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
双方动员兵力达889师,共计7400万人大战中死亡人数达1000多万人,受伤2000多万人,其中700多万人成为终身残废所有参战国的直接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无法计算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全德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的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魏玛共和国(德语:Weimarer Republik,英语:Weimar)是形容1919年至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之历史名词由于共和国的宪法(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府被称为魏玛共和国共和国于德意志帝国崩溃、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成立虽然共和国废除帝制,但仍然保留以前的正式国名德意志国家或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魏玛共和国之名词,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共和国的官方名字魏玛共和国总统旗,魏玛共和国战旗,魏玛共和国 (1919年—1933年)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
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全靠总理兼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洪登堡总统,魏玛共和国银币,魏玛共和国行政区,施特雷泽曼总理,希特勒总理,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突破凡尔赛条约的封锁,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参与西班牙内战11月25日德日缔结《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于柏林订立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表示“取得苏德台区以后,德国不再有领土要求”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的驱使下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德国背约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共同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二战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坦克战之父 古德里安,闪电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也叫闪击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等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然后利用装甲兵团快速突破敌军防线.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袭、集中、速度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陆空联合作战的国家,并将先进的无线电投入战争,开启了战争史的新纪元波兰的战争中,古的第十九装甲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在随后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的装甲军的高速前进就使战术落后的波兰人陷入重围,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俘虏包围 他和隆美尔一起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最快的进攻速度,在不到六天的时间里他的装甲军长驱直入四百多公里横贯法国,将坦克开到了大西洋岸边 德国仅用六周彻底征服法兰西 圈里的敌军波兰41天全境沦陷 西线, 苏德战争中,德国在半年时间里,占领了苏联近1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俘虏数百万苏军。
闪电战的辉煌:,纳粹德国海军司令邓尼兹,首先以单舰、侦察机巡逻,发现船团先不要攻击,先向总部通知通商船团的航行路线、规模、护航舰数量等资讯,再以无线电通知邻近潜艇集结起来埋伏,自己则跟踪船团,当船团进入攻击范围内就以包围起来攻击(通常是夜间展开攻击) 仅1939年9月至1940年3月,共击沉盟军222艘商船,764766吨物资,使大西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上坟墓,,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一个高贵的民族将败于一个不屈的民族”,陆军元帅曼施坦因镰刀收割计划,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大败英法联军沙漠之狐——隆美尔军事家,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负盛名的将领,也是希特勒最为宠爱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隆美尔率领2个师的军队在北非仅仅用了2个星期就让英军之前2个月的战果丧失殆尽)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终极boss: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被公认为是二战的主要发动者在二战前期,德国及其他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然而1942年之后,盟军开始反攻,德军渐居劣势1945年德国战败,他的下落成为历史之谜不仅如此,希特勒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未解之谜的人物,一个非德国本土出生的人,既没有政治经验,也没有资金和政治背景,居然成为了德国元首,并发动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二战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德国纳粹党首领,第三帝国元首兼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北部边境小镇布劳瑙其父是海关一小职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在巴伐利亚步兵团作为志愿兵服役,他参加了著名的松姆河战役、阿腊斯战役、伊普莱斯战役,并在战斗中两次负伤1919年,希特勒参加了一个叫做“德国工人党”的小团体,并成为该党主席团成员1920年希特勒将该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民社党或国社党,按德语缩写音译为纳粹党)随着纳粹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希特勒在党内的地位也日益突出1927年希特勒最终夺取了党的领导权,成为该党主席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暴动”,威胁正在开会的巴伐利亚首脑卡尔交出政权,终因孤立无援而失败。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及其主要成员因叛国罪被判刑希特勒利用在狱中这段时间,写出了《我的奋斗》一书书中系统的阐述了他创建第三帝国,征服欧洲的野心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在大资产阶级的策动支持下,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开始实现他称霸世界和使德国纳粹化的计划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与戈林合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国会纵火案”,诬陷是*敏感信息过滤*人所为,以达到消灭政治对手的目的接着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现了“纳粹党”一党独裁 1934年,兴登堡总统逝世,希特勒操纵国会宣布:“德国总统和总理的两个职务合并为一”因此,希特勒自称为元首和帝国总理,拥有国防军最高统治权德意志第三帝国正式形成希特勒上台后,撕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军备的限制,开始恢复军事力量,加紧扩军备战1936年10月与意大利签定了“轴心协定”,同年11月与日本签定了“*敏感信息过滤*产国际协定第二年意大利也加入此协定,德、意、日三国结成了法西斯联盟(即轴心国)1938年到1939年,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开始对英、法进攻,只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就打垮了英法联军。
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苏联.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希特勒丧失了30万精锐部队,从而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等国迫于形势,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配合苏联红军在东线的进攻,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见败局已定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埃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接受洗礼4月29日,苏联坦克向火车站附近的动物园推进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埃娃•布劳恩则与此同时吞下了毒药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军毯包上,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一个炮弹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