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doc
3页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兴衰过程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7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的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 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4、开发思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附:板书设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一、 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