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双版纳民族情况.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64301469
  • 上传时间:2023-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双版纳民族概况西双版纳民族情况,进一步规范使用少数民族称谓和有关数据,州民宗局组成调研组,于2004年5月至6月,对全州辖区内的少数民族种类、世居少数民族、跨境少数民族及未识别民族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重点调查了苗族、壮族、佤族、景颇族,归属布朗族的曼咪人、昆格人,归属哈尼族的阿克人、补过人、排角人,以及未识别民族的克木人、老品人、八甲人等     一、西双版纳州辖区内所居住的少数民族种类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我州辖区内居住着44种少数民族,共有人口70.4万人,占总人口的70.90%这44种少数民族是: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僳僳族、侗族、纳西族、满族、景颇族、藏族、土族、水族、普米族、朝鲜族、仡佬族、黎族、维吾尔族、畲族、仫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高山族、京族、怒族、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独龙族、东乡族、塔塔尔族、赫哲族、毛南族、塔吉克族  (按人口多少排列)     二、西双版纳州世居少数民族情况     我州世居民族界定为在州辖区内居住时间为100年左右、有比较集中的聚居地的民族。

      经调查,我州世居民族有傣族、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回族、佤族、壮族、景颇族13种,除汉族外,我州有世居少数民族12种     (一)傣族     西双版纳傣族总人口296930人,其中景洪市128415人,勐海县114593人,勐腊县53922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景讷乡、勐旺乡、勐养镇、普文镇、嘎洒镇、勐龙镇、勐罕镇;勐海县的勐往乡、勐宋乡、勐遮镇、勐海镇、勐混镇、打洛镇;勐腊县的勐腊镇、尚勇镇、勐仑镇、勐满镇、勐伴镇、勐捧镇等乡镇另有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景哈乡、勐海县的勐满镇等乡(镇)     西双版纳境内的傣族以傣泐(汉族称水傣)支系为主,兼有傣讷(旱傣)、傣雅(汉族称花腰傣)两个支系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据傣族书籍记载,公元前8世纪前后,部分境外傣族先民不断迁入西双版纳境内,并与原先居民逐步融合,成为至今傣族的主体部分     (二)哈尼族     西双版纳哈尼族人口186067人,其中景洪市71492人,勐海县61232人,勐腊县53343人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比较集中地聚居在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定乡;景洪市景哈乡、勐龙镇;勐腊县勐润乡、关累镇。

      散居于部分乡(镇)、农场     哈尼族自称“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白宏”、“碧约”、“布都”等西双版纳哈尼族内部分为吉围、吉坐、木达、阿克、补过(角)等支系,以吉围、吉坐人口较多     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西北羌人公元7-8世纪时,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红河中游两岸地区,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经元江、江城等地进入西双版纳至澜沧江东岸,而后渡过澜沧江,逐渐分布于全州山区半山区     (三)彝族     西双版纳彝族总人口55772人其中景洪市24673人,勐海县7175人,勐腊县23924人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象明乡、易武乡、勐伴镇以及景洪市普文镇等地     西双版纳彝族自称“腊鲁泼”(泼为彝语,即族或人的意思),他称“香堂”、“本人”、“罗罗”     彝族源于中国古代西北部氐羌游牧部落,是北来羌戎系和南方土著居民长期文化融合和体质混血的融合体清代,彝族祖先中的“腊鲁”支系迁居新平、景谷一带,后因战乱,由景谷经思茅迁入西双版纳境内定居     (四)拉祜族     西双版纳拉祜族总人口55548人其中景洪市11780人,勐海县41924人,勐腊县1844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勐阿乡、勐往乡、勐满镇,部分散居于勐海县的西定乡、勐宋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镇,景洪市的勐龙镇及勐腊县的尚勇镇。

          拉祜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锅挫”、“缅”、“目舍”等称谓解放后,统一定名为“拉祜族”     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公元10世纪南迁至西双版纳、思茅一带,西双版纳地区拉祜族多从澜沧县迁入     (五)布朗族     西双版纳布朗族总人口36453人,其中景洪市5635人,勐海县30605人,勐腊县213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布朗山乡、西定乡、勐满镇、打洛镇,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大渡岗乡、勐养镇、勐龙镇,勐腊县的关累镇、勐捧镇等     西双版纳布朗族自称“布朗”,汉称“浦蛮”,傣称“满”,解放后统一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是云南的土著民族经过长期的民族迁徙和部落、部族分化融合,原居住在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境内的一部分濮人,发展成为今天的布朗族     (六)基诺族     西双版纳基诺族总人口20199人,其中景洪市19250人,勐海县52人,勐腊县897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基诺山乡和勐旺乡的补远村委会,部分散居于景洪市勐养镇和勐腊县的勐仑镇等地     基诺族自称“基诺”,“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者舅舅的民族     基诺族的族源,一说是属氐羌族系分支,由西北迁徙而来;二说是据基诺族创世史诗传说和基诺族送魂路线等口碑,认为基诺族先民发祥于杰卓山(今景洪市基诺乡洛特老寨)。

      另据傣文《泐史》记载,元末明初,西双版纳傣族的第九任召片领刀坎曾娶基诺女为妻,说明当时基诺族就生活在西双版纳一带     (七)瑶族     西双版纳瑶族总人口18679人,其中景洪市2683人,勐腊县15944人,勐海县52人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瑶区乡、勐伴镇、易武乡、关累镇、勐满镇、象明乡、尚勇镇、勐腊镇以及景洪市的勐旺乡瑶家村委会勐海县无瑶族自然村落     瑶族自称“尤门”、“勉”、“寄里门”、“布努”、“拉珈”等他称有“八排瑶”、“过山瑶”、“盘古瑶”、“顶板瑶”、“蓝靛瑶”、“花瑶”等,西双版纳瑶族有蓝靛瑶和顶板瑶两个支系,统称为瑶族     瑶族源于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明末清初,瑶族先民由湖南、广西迁入云南,经文山、屏边、思茅、江城等地进入西双版纳     (八)苗族     西双版纳苗族总人口11037人,其中景洪市2161人,勐海县351人,勐腊县8525人景洪市和勐海县没有苗族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员苗族寨子主要分布在勐腊县,其中有两个苗族寨子为世居苗族寨,即尚勇镇磨憨村委会的纳龙村、磨龙村委会的老陶寨,共110户703人     纳龙村、老陶寨的苗族自称白苗,妇女皆穿长裤。

      据寨中56岁的罗阿生和37岁的村小组长吴桂才介绍,听老人说200多年前他们的祖辈从贵州经云南文山、红河、思茅迁入勐腊,相继在易武、勐伴生活一段时间后,迁入尚勇边境沿线,后有部分苗族迁往老挝,部分逐渐搬迁到现址     (九)回族     西双版纳回族总人口3911人,其中景洪市1617人,勐海县1817人,勐腊县477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城区及勐海县的勐海镇、勐遮镇,部分散居于各乡镇机关、厂矿、农场,其中只有勐海县勐海镇有村落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西双版纳回族有回回和回傣之分回回,傣语称“帕西”;回傣,傣语称“帕西傣”,即回族中的傣族或傣族中的回族     西双版纳州内回族来源,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进入西双版纳经商的大理回族商人与当地少数民族联姻,落籍西双版纳的回族后裔,其次是1950年以后支援边疆建设的内地干部、工人、农民和科、教、文、卫人员中的回族职工及其后代勐海县回傣主要由滇西迁入,州内其余回族主要来自红河州沙甸及玉溪地区的通海、峨山等     (十)佤族     西双版纳佤族人口3112人,其中景洪市996人、勐海县1647人、勐腊县469人景洪市和勐腊县没有佤族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员。

      勐海县有8个佤族寨子,即勐遮镇曼扫村委会(30里)佤寨,曼弄村委会佤族老寨1队、2队、新寨,勐混镇曼扫村委会曼回寨,西定乡暖和村委会浓岛老、中、新寨,共219户938人     佤族自称“佤”据勐遮镇曼扫村委会佤寨44岁的岩很说,祖上是从澜沧、西盟迁来的勐混镇曼扫村委会曼回寨72岁的达翁老人说,佤族是两兄弟由勐养班上领着来到勐海的,曾在离现址1公里的山上建立过“拥红”大寨,人口达到150户,因寨子遭瘟疫,人们四处分散,后又集中建起了寨子西定乡暖和村委会浓岛3 个寨子的佤族来源不一据寨中66岁的魏成忠老人说,他的祖辈是从泰国来的,他祖爷爷那代就来了,当时来了三家65岁的陈老二说他的爷爷那一代就过来了,是从澜沧逃难来的两位老人都说老一辈来这里时,这里森林密布,野兽出没,曼养弄的叭雅就派佤族的祖先来这里守山,建寨的地方有一个长满滑苔的池塘,因此傣族就把佤寨称作“浓岛”魏成忠还明确地说,佤族到这里已有288年的时间,并在经书里有记载     (十一)壮族     西双版纳壮族人口2130人,其中景洪市752人,勐海县437人,勐腊县941人景洪市和勐海县没有壮族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员。

      勐腊县有3个壮族寨子,即勐伴镇曼燕村委会的曼蚌村、勐伴村委会的曼里村、瑶区乡沙仁村委会的沙仁村,3个寨子共162户802人     勐腊县三个寨子的壮族自称“养”或“傣养”,他称“沙仁”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傣族,第三次人口普查进行民族识别后归属壮族     据曼里寨60岁的波燕嘎和曼蚌村70岁的波玉香介绍,听老人说壮族是200多年前从广西经文山、红河、元阳下至江城,一支进入老挝乌德县,一支迁到勐养后因战乱,老挝境内的一些壮族迁到勐腊境内建立了曼里寨,之后勐养的壮族也迁到曼里寨三年后,从曼里寨分出了曼蚌寨,曼蚌寨有了两任叭雅后,西双版纳解放了,到现在曼蚌寨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曼蚌寨分出约60年后,从曼里寨又分出了沙仁寨     (十二)景颇族     西双版纳州有景颇族140人,其中景洪市44人,勐海县90人,勐腊县6人景洪市和勐腊县没有景颇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员,只有勐海县勐海镇有一个景颇寨,即勐翁村委会景颇寨景颇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寨子,全寨58户,268人,其中夫妻双方是景颇族的9户,单方是景颇族的16户,另有汉族26户、拉祜族5户、哈尼族2户,景颇族有90人左右。

          景颇族自称“载佤”据景颇寨66岁的和三妹说,景颇族是上世纪初从德宏陇川经澜沧迁入勐海的当时因为听说这里土地肥沃,就过来了,到现在可能有近百年时间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妇女保留有自己的服饰,住房为汉式平房或楼房     景颇族信仰原始宗教,过去寨子里或家里有什么事,要杀鸡祭献,请摩巴念经,现已不进行这些仪式景颇族现在过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清明节等     三、西双版纳州跨境少数民族情况     我州有15个边境乡镇与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966.3公里跨境民族是指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紧靠边境两侧,居住地直接相连,分居于不同国家中的同一民族我州有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瑶族、苗族、壮族等8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其中傣族、哈尼族与老挝、缅甸跨境而居,彝族、瑶族、苗族、壮族与老挝跨境而居,拉祜族、布朗族与缅甸跨境而居     四、西双版纳州已确定归属的曼咪人、昆格人、阿克人、补过人、排角人的情况     (一)归属布朗族的曼咪人、昆格人     1、曼咪人     曼咪人过去自称为“曼咪族”,1958年民族工作组进行民族识别后归属布朗族曼咪人主要居住在景洪市允景洪街道办事处曼戈龙村委会的小曼咪、大曼咪、江头、曼迈村委会曼咪寨,共219户904人。

      曼咪人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曼咪人的住房、服饰、宗教信仰、节日与傣族一样,由于与傣族长期交往,大人小孩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傣语     2、昆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