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9582931
  • 上传时间:2022-02-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9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飞飞的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哀痛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lì〕禄三百石〔dàn〕,岁晏〔yān〕有余〔yú〕粮, 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解释 〔1〕刈〔yì〕:割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酷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相互诉说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如今念shí〕 〔12〕岁晏〔yàn〕:岁末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 互相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酷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弃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哀痛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成天也不能忘却 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伤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呈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劳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犹如笼蒸,上面犹如火烤,但是他们用完一切力量挥动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好像完全遗忘了酷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需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特别好,是用一种违反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方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日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如今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凄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怜悯在诗的最终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很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判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当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到达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的关怀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劳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劳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久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判,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怜悯而且不是一般的怜悯,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异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心情,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照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选取了举家劳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剧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临时还是有盼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