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之楚》阅读答案.docx
10页《苏秦之楚》阅读答案《苏秦之楚》阅读答案1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⑤,寡人闻命⑥矣选自《战国策》) 【解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_____________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______________ ③愿闻其说:______________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①能够,可以 ②到,到跟前 ③听 ④吃 (2)B 2.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3.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4.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苏秦之楚》阅读答案2 苏秦之楚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①,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③就舍:回到宾馆 1.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苏秦:楚王:楚王:虽然傲慢,但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
在听了苏秦的话之后立刻请苏秦暂歇宾馆,说明这是一个比较容易采纳意见的王 4.文中苏秦揭示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评论纠错 参考答案: 1.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2.苏秦来到楚国,过了3天才见到楚王 3.苏秦:机智,善辩,用“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比喻十分生动、简练,很注意外交辞令和说话技巧,尽量借用成语和民间故事来表达、传递自己的意见和信息,使对方感到真诚,乐于接受 4.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苏秦之楚》阅读答案3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巧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干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电.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⑤,寡人闻命⑥矣 (选自《战国策》)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用“/”标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国之食贵干玉,薪贵于桂 译文: (2)水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 4.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1)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 (2)B 2.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3.(1)楚国的粮食比宅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但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4.答案: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苏秦之楚》阅读答案4 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选自《战国策》)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4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苏秦之楚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小题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小题2】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 【小题3】B 【小题4】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小题5】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首先理解语句大意,分析出句子中各成分的关系,然后根据分析合理划分停顿本句中“寡人”是主语,应停顿闻先生”与后面的“若闻古人”是主谓关系,中间应停顿 【小题2】“得、闻”根据语境用合适的词语代替即可临、食”两个词语为多义词,要根据前后文意思推断出属于什么用法,把意思解释出来即可,分别译为“到”“吃”。
【小题3】例句中“之”为动词,是“到”的意思B项与之相同A助词,C代词,D无意 【小题4】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食”“于”,“食”根据语境可知,是指粮食,“于”在句中是“比”的意思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5】根据题干中的“哪些”可知,可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人物身上得到启示,如从苏秦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的启示从秦王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等启示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课外文言文,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所学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大意,题目涉及到的部分再精读,然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苏秦之楚》阅读答案5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一文,完成8一11题14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解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
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源自:中国频道?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2分) 2.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4分) 3.B(2分) 4.(1)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2分,“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2分,“狱”、“察”、“情”译句时须落实) 5.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1分) 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