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优秀教案(四篇).docx
24页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优秀教案(四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案设计知识与技能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过程与方法】1.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顾茅庐中人物的精神品质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人物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学习刘备的诚心、虚心、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1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2.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资料助读1.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8226;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 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2.师生共同正音拜谒(yè) 侥幸(jiǎo) 拱立(ɡǒnɡ) 半晌(shǎnɡ) 纶巾(ɡuān) 鹤氅(chǎnɡ) 末胄(zhòu) 愧赧(nǎn)谬举(miù) 迄无所就(qì) 箪食壶浆(dān)3.学生积累词语。
如雷贯耳:意思 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 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寻求 有才德的人 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回答下列问题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告诉我,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明确: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2.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能成功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明确:能成功之所以三请能成功靠的是诚心诚意,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五、合作探究3.再读课文,从总体印象上说说你了解到的刘备、诸葛 亮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刘备:尊重 人才诸葛亮:淡然处世、不慕荣利、雄才大略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三顾茅庐,留下一段佳话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刘备是如何体现诚意的第2课时一、导语上一 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弄清了刘备用诚心感动了诸葛亮,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还请诸葛亮出山为其效力,接下来继续分析文章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生三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发言1.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体现在语言上: 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2)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睡觉,所以尽量放轻脚步,缓缓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2.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得到诸葛亮的辅助了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明确: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 品味文章语言特点3.“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见青天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句话用一个词语怎么形容?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刘备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后茅塞顿开的感觉比喻成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拨云见日)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明确:围绕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他人”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来谈即可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袁枚《随园诗话》曾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横生,令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仅仅是《三国演义》这部近八十万字巨著中小小的一角当你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智者诸葛亮;当你认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当你同情“既生瑜,何生亮”的大将周瑜时,你才会真正明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中所蕴含的落寞与安然请同学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再读《三国演义》,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出示片1:连一连:《三顾茅庐》 罗贯中《红楼梦》 施耐庵 《西游记》 曹雪芹 《水浒》 吴承恩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 ) 惭( ) 快( ) 渐(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 (man man)埋怨 只得 (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 (she she) (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随机教学“复姓——诸葛”)3、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4、交流: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5、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 学生交流、汇报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指名读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女生齐读(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指名读(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中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过渡:到了隆中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6.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指名说.(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学生生模仿动作。
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4)“恭恭敬敬地站”又说明了什么?(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打动诸葛亮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响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个站法?谁来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动作: 小结: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着,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阶下恭候了几个小时,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诚恳啊!(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求贤的迫切心情)(6)体会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刘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7)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 (9)比赛读师小结:古人曾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刘备的诚心诚意一定会打动诸葛亮,一定会把诸葛亮请出山请出山了吗? 过渡:“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从中我们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诸葛亮果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7.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顿开”?2、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过渡:再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片9,齐读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生交流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密切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如鱼得水)过渡: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四、拓展延伸,归纳总结1、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2、展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3、想进一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五、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板书: 三顾茅庐刘备 诚心诚意、尊重人才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