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背景下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
10页大数据背景下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的应用问题研究 蒋银洁Summary: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无论是智能手环、手表还是无人机、遥感监测等,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本研究主要探讨物联网在连接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作用,以及传感器新闻如何影响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同时,本研究还探讨了物联网及传感器新闻在应用中存在的技术不够稳定、从业人员结构亟需调整、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等问题,以期为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地使用尽绵薄之力Key:物联网;传感器新闻;大数据;新闻生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逐步融入人类社会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也就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站物联网做到了在将物与互联网连接的同时又将物与物、物与人连接起来,从而构造了一个网络体系而今天的物联网则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活动,从智能手环、手表、谷歌眼镜到大型的无人机检测、智能城市建设,物联网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物联网的发展、应用以及优势(一)物联网以它更加便捷的携带装备及使用方式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物联网在连接人与物的方面充分地发挥了其装备轻便、使用方便的优势,如以智能手环、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
苹果公司旗下生产的Applewatch—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苹果官方给出的宣传语就是“焕然一新,唤醒更好的你”,甚至在iphone系列销售量下滑的情况下,Applewatch仍然可以创造较高的销售记录究其原因,在于苹果公司第一次将一个完全智能的移动终端制作成为手表展现出来,同时还兼顾了随身携带的便捷性以Applewatch为代表的这一微型智能终端在两个方面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是将智能网络植入手表中,让手表实现同一样的功能无论是小米手环还是Applewatch,技术人员都将微型移动网络和蓝牙植入手表中有了移动网络就可以轻易地实现打、发短信、发等一系列社交功能,让用户使用更加便捷用户可以轻易地通过一块手表完成原来需要、电脑才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将大提升效率以及用户使用的满足感智能对人而言,始终是某种程度上的束缚,因为操作占用了人的复杂肢体结构和动作,而这种局面因智能手表的到来,而得到显著改善拥有智能手表,用户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更加便捷地与外界联系,用户只需要做到抬起手表并唤醒Siri(苹果的智能语音助手AI),而不用再去寻找来完成,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还可以避免发生丢失的情况二是通过物联网准确精密的数据监测来实时了解人体的各项数据,如心跳、步频、体温以及睡眠时间等。
小型物联网是以智能手环为代表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监测人体的各项数据,并且给予反馈,可以让用户得知自己的身体状况Google glass甚至可以通过内置的音响系统和骨传感器根据环境声音在屏幕上显示距离、方向以及温度对于这些可穿戴设备,老年人已经成为购买他们的中坚力量,甚至超过了年轻人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手环来测量心跳、血压、睡眠时间以便实时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他们身体某一项数据出现问题,那么可穿戴设备(手环及手表)就可以通过共振技术及时告知,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突发疾病的治疗成功率所以这些智能物联网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时尚,更是提高用户生活水平的工具二)物联网通过遥感监测、无人机技术等实现智能城市(农村)的建设物联网的使用用户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个人用户群,第二类则是以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为主的政府部门以及大型企业而物联网给第二类用户带来的便捷则主要体现在智能城市及农村的建设当中阿里巴巴旗下拥有一个名为“阿里云IoT物联网市场”的网站,这个网站将各个方面的物联网应用创造者集中起来,为有兴趣或急需使用物联网的企业提供可以了解和挑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的建设是两类含金量最高的项目。
由某个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济南旅游北路综合管廊项目”,就是利用物联网进行城市建设,实现了管廊内部环境监测、火灾报警以及设备控制的一体化,对照明、通风、排水、安防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联动再比如,上海市有关机构通过无人机监测房顶违章建筑面積,并进行3D云端建模技术进行实时监测这些项目都是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城市建设的典型,并且都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政府利用物联网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建立智能农业体系政府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针对农村普遍不发达的现状,破除传统科层障碍,多主体共同参与,对农村进行智慧治理,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物联网+农业”已经在农村逐步普及,电脑控制大棚、可控灌溉设备都开始在农村成为现实这些设备利用红外线、温度感知等传感器,实时调节大棚内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环境同时,农民可以通过他们的和电脑监测大棚环境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这样就可以降低农民的劳动量,同时也可以实现农作物的量化管理,提升效率和产量无论是物联网与个人,还是物联网与政府企业、城市建设管理,“物联网+”给用户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更好地利用物联网改变人类生活,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二、从物联网到传感器新闻——引发的新闻报道形式变革随着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媒体行业利用传感器进行新闻报道成为常态化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说过:“如果说印刷媒介代表了以一致性和重复为基础的机械过程的诞生,并为后来的大规模生产、商品与知识的标准化提供了一种模式的话,那么,电子媒介则克服了视觉空间的感觉分裂,为人的高度参与和介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传感器新闻正是所谓的“人的延伸”的表现所谓传感器新闻是基于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以数据处理为支撑的新的新闻生产模式传感器新闻作为一个以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闻生产模式,精确性是传感器新闻最明显的特性百度春运迁徙”是百度于2014推出的数据新闻,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百度公司运用百度地图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百度天眼,对其拥有的LBS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采用全新的可视化呈现方式百度迁徙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就是它首次实现了全程、动态、即时、直观地展现中国春节前后人口大迁徙的轨迹,并且十分精确如8小时迁徙图中最高迁入热市是北京、重庆、上海,分别是50%、30%、29%利用这些信息,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并且准确地了解有关春运的各种相关信息。
人们总是会更加信任大量的数据,并且相对人类自身来说更相信机器,所以传感器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可信度会更高传感器新闻实现了用户与媒体及数据的无缝对接,那么对于现在web2.0以用户为主的时代,传感器新闻也会展现出更强的个性化,以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未来的一些可穿戴设备或许可以通过监测用户浏览不同信息时的心跳反应、情绪状况来判断出用户的喜好,从而为用户提供其想要的信息如智能耳机,可以在用户参观不同历史古迹时,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讲述不同类型的历史故事,用更加个性的内容以及形式,让使用者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以提高用户使用的满足感由于传感器的存在,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记者或许可以成为一个不必需品有了无人机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记者这个行业有时会变成技术人员或编辑人员他们可以不用外出采访就可以得到一手数据、资料甚至更为精准的新闻信息,所以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记者可能面对的风险2015年的天津港爆炸事件,2016年的洪灾监测事件,以及2017年的九寨沟地震事件,无人机的监测以及报道的精确性都对事件处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险情的采访地区,传感器新闻的作用会更加巨大,与此同时新闻采访人员的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
同样,在报道一些负面新闻时,记者的出现可能使得被采访人警惕性加强,从而导致采访到虚假信息的情况出现但利用传感器进行新闻报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时增加报道的精确性《太阳哨兵报》的“超速警察”报道一直是传感器新闻的一个典型方式,在试图采访佛罗里达州警察局被拒绝之后,两位记者利用美国《信息自由法》向高速公路管理局申请公开了Sum Pass(不停车计费系统)数据,并围绕这些数据做了一系列深度调查报道由于其数据使用准确权威,因而有效维护了公共利益,该作品因此获得了2013年普利策公共新闻奖可见,在面对不适宜正面采访的情况下,利用传感器获取新闻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尽管传感器新闻在报道危险性较高的新闻(战争、灾祸)时,有它独特的优势,但使用传感器报道新闻是否会造成新闻“温度”的降低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三、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发展面临的困境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虽然现在已经应用广泛,并且獲得了学界与业界的好评,但是相较于传统新闻生产模式来说,它们还属于新生事物,在新闻生产拓展路径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在利用传感器进行新闻报道时,传感器的精密度、精准度以及仪器的使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如果用不适合或是不精确的传感器来监控或者报道,就会使新闻的准确度降低。
在无法获取专业权威数据的情况下,有些媒体不得不采用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而这种传感器的精度比较低,加上受主体操作方法的影响,所获取的传感数据就会和专业监测机构的结果存在差距第二,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打破了原有的新闻报道人员结构,对新闻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还需大力提升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在本质上都需要大数据的支撑,那么,从事物联网以及传感器新闻的新闻人就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分析大数据,同时也要了解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新闻呈现给受众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记者一编辑一技术人员”的结构阿里云IoT物联网市场”网站上,很多从事物联网与传感器设计项目的公司人员结构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司内部有70%的员工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同时也要兼具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对新闻媒体而言,通过传感器搜寻数据、论证事实、评估价值,需要比较完备的人才结构,统计师、数据分析师、交互设计师、程序员等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传感器新闻生产过程中,应该建立的是复合型人才结构,以保障物联网及传感器新闻的准确发布第三,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对用户的影响仍然令人担忧这种担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用户的接受程度不同。
一些用户如文化程度较低或电子产品接受能力较低(没有、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在阅览传感器新闻时,可能会出现不太理解新闻报道事实的现象,从而造成这些用户会选择不去观看传感器新闻,导致传感器新闻受众面变窄二是物联网以及传感器新闻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用户的隐私权物联网与传感器新闻在保证接受数据准确性的同时可能会读取用户的一些私人信息,但这些信息并不是用户愿意对大众公布的无人机技术可以在高空对地面建筑、植被或者人类活动进行监测但大部分人的活动是个人的隐私,无人机在记录其他信息时,有意或无意地将公众隐私也记录了下来无论是无人机、摄像头还是用户的可穿戴设备,都将用户的所有信息暴露在网络中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在他的著作《行动中的密涅瓦——当代认知活动的权力之维》中提到,“相比于互联网,未来成熟状态的物联网与全景监狱在运行目标、机制和方式上更为契合因为其具有极强的电子监控能力,如果对物联网用于电子监控不加限制,物联网有沦为组织压制个体的集权工具的可能”令人担忧的是,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有些商场或者商家会通过监控设备观察顾客的穿衣风格或者兴趣爱好,或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研究他们是否喜欢某类商品,从而对顾客进行过度推销。
一部分组织或个人已经利用摄像头监控个人隐私,侵犯个人合法权利比如,《中国青年报》在2011年10月28日曾刊登一篇名为《河北一老上访户家门口被安装监控摄像头》的报道,在报道中村支书虽不承认安装摄像头是监视老上访户,但是承认这个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