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第五章新古典经济学.ppt
47页第五章 新古典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所谓所谓“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 l1919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l现代经济学家把A.斯密、D.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J.S.穆勒的经济学说,包括这个时期的其他经济学在内,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l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19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开端:开端:l边际革命继(英)杰文斯、(奥)门格尔和(法)瓦尔拉斯之后,19世纪末(英)马歇尔以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成熟:成熟:l马歇尔大综合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J.S.穆勒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结束:结束:l由于对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无能为力而结束,但当时一些发展的理论后来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前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问世奠定了某种基础。
产生背景:产生背景:l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由于马歇尔和他的忠实门生A.C.庇古、D.H.罗伯逊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所以被称为“剑桥学派”l其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英国在世界市场上日益受到新兴的美国和德国工业的剧烈竞争,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日益广泛传播l资产阶级需要新的辩护理论以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A.马歇尔马歇尔—““当代英国经济学之父当代英国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凯恩斯)lAlfred Marshall Alfred Marshall l((18421842~~19241924))l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l主要著作:主要著作:18901890年年《《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18791879年他和夫人共同署名,出版年他和夫人共同署名,出版《《工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19191919年年《《工业和贸易工业和贸易》》19231923年年《《货币、信用与商业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集多种素养于一身:马歇尔集多种素养于一身:l兴趣的转换:宗教、数学 物理学 哲学、经济学l好学而博学:为学哲学,2度赴德;为研究保护政策,1次赴美。
教学40余年,退休后仍未停止研究、著述l宗教道德家的热忱 对进化论发展的信仰 晚期功利主义者的伦理标准心理因素 数学家的数理逻辑思维l经济学的折衷主义综合色彩局部均衡局部均衡l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如何受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作用达到均衡时,假定不受其他商品价格和供求状况影响,只取决于其本身的供求状况.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以价格代替价值的价值理论)l从供给角度: 约翰•穆勒的生产费用决定价值的客观客观价值论价值论l从需求角度: 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主主观价值论观价值论 l从供给+需求的角度: 马歇尔的需求+供给共同决定价格的均均衡价格论衡价格论l需求理论需求理论::1、以边际效用论说明需求,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化为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2、“需求弹性”:需求量随价格涨跌而变动的程度 需求变动/价格变动=需求弹性 >1(大); =1;<1(小)3、“消费者剩余”=愿支付价格-市场价格(注重心理因素)l供给理论供给理论::1、以生产成本论说明供给将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四要素论 (组织:包括分工、机器改良、有关产业的相对集中、大规模生产和(组织:包括分工、机器改良、有关产业的相对集中、大规模生产和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2、“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生产规模扩大导致 “外部经济”:由于该工业的一般发展所引起的经济; “内部经济”:由于单个企业内部组织与管理效率提高所引起的经济.(与庇古不同)3、供给弹性:供给的变动与生产规模有关,其变动依据时间的长短、报酬倾向的不同而定l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供求均衡时形成的价格三种类型:(引入时间因素)1、暂时均衡价格:极短期 产量不变 供给不变 供给曲线垂直,均衡价格取决于需求2、短期均衡价格:需求与供给对形成均衡价格起同等重要作用3、长期均衡价格:供给对均衡价格形成起重要决定作用,需求只决定交易的数量结论:结论:时间越短,需求对价值的影响越大;时间越长,生产成本对价值的影响越大分配理论:分配理论:l工资理论:(1)劳动的需求价格需求价格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最后一个劳动者所提供的生产力)(2)劳动的供给价格供给价格由培养、训练和维持有效率的劳动者的生产成本决定3)工资由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点决定l利息理论:(1)资本的需求价格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与克拉克基本相同,但只用于需求方面的解释) (2)资本的供给价格由资本对延期消费或对未来享受的“等待”所期望的报酬决定。
与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同)(3)利息由资本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点决定l利润理论(利润=企业家的报酬):使用资本的经营能力: A、资本的供给:报酬=利息 B、资本的经营能力供给 C、一定的组织 报酬=正常利润=管理工资(1)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价格由它的边际生产力决定;(2)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供给价格由它的生产成本即教育训练费用决定;(3)利润由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点决定“连续原理连续原理”l达尔文的生物学+数学 “连续原理”:经济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如同“自然界不能飞跃”经济现象与经济范畴无明确界限,经济理论之间存在联系关系 对经济理论的折中+综合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l李嘉图的推理方法+边际主义的方法结合,古典学派理论统一到边际主义理论体系中,交换理论+分配理论统一到供求论 “理论体系具有逻辑上简化统一的美感”l该书继承19世纪初以来的英国庸俗经济学传统,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l1890-1920年经8次修订l该书被奉为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里程碑”,与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齐名l马歇尔的学说通过其忠实门生,特别是庇庇古古(他于1908年接替马歇尔为剑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在教学和著作中加以阐发和传播,形成学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有支配地位贡献:(贡献:(含凯恩斯、熊比特的评价)含凯恩斯、熊比特的评价)l最终解决了经济学发展史上关于需求和生产费用哪个决定价值的争论l区分长期和短期(均衡),最终导致经济学中的一个 特殊部门—短期分析的兴起l指出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现象,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创始人l提出“消费者剩余”概念,为分析自由放任条件下的福利问题提供了工具l以外部经济和报酬递增为基本分析工具建立了对垄断的分析l事实上建立了一个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l是促使现代经济计量学出现的最有力的影响者之一l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奠基者l拓宽了边际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不仅用于分析欲望、效用和需求,还分析了成本、收益和供给,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均衡价格的形成,还说明了国民收入分配问题l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
不足:不足:l其需求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论的基础上,没有吸收后来的序数效用论的成果l过于偏重局部均衡分析方法l“连续原理”否认事物间质的区别,否认经济发展存在突变和飞跃运动形式:进化、革命)结果:结果:l只对边际革命的初期成果以古典理论为基础进行了综合l对边际革命的几乎全部成果加以总结的是希克斯和萨缪尔森马歇尔与瓦尔拉斯:马歇尔与瓦尔拉斯:((18341834~~19101910))体系严谨,逻辑性强,难懂体系严谨,逻辑性强,难懂但更具生命力但更具生命力完整、结构联系密切完整、结构联系密切只有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帕累托帕累托((18421842~~19241924))体系简洁雅致,雅俗共赏,体系简洁雅致,雅俗共赏,易快速为人接受易快速为人接受结构分散、易分解,为后继者结构分散、易分解,为后继者方便方便----庇古、凯恩斯、罗伯逊、庇古、凯恩斯、罗伯逊、斯拉法、罗宾逊斯拉法、罗宾逊庇古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福利经济学之父”lArthur Cecil Pigou Bigu l(1877~1959)l一译皮古英国现代经济学家马歇尔的最得意的门生、接班人(31岁),凯恩斯的老师主要著作l《产业和平的原理与方法》 (1905):第一部;l《福利经济学》(1920):最著名的一部。
福利经济学的第一部专著l《财富与福利》(1912年)l《产业波动》(1926年)l《失业论》(1933年》l《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1938年》l《就业与均衡》(1941年)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命题:((1)国民收入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国民收入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l个人经济福利总和决定于各个人的收入水平,如果各个人收入增加了,他的经济福利也必然增加如果国民收入总量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也会增加((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福利就愈大—“收入均等化收入均等化”理论l富人收入的边际效用较小,穷人收入的边际效用较大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越少)l如果转移富人的收入给穷人,满足总量就会加大社会资源最优配置论社会资源最优配置论l国民收入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条件: 边际边际私人私人纯产值纯产值= =边际边际社会社会纯产值纯产值l 概念: 1、边际纯产值=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价格 2、“边际私人纯产值”:个别企业(厂商) 3、“边际社会纯产值”:全社会l边际私人纯产值=边际社会纯产值时,它在各生产用途的边际社会纯产值都相等,而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就意味着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
l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国家可采取征税或补贴措施调节生产例如土地或公用事业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不是同一人,使用者不及时改良土壤或维修机器,就会使“社会产值”受到损失外部性外部性::(与马歇尔(与马歇尔“内部经济内部经济”与与“外部经济外部经济”不同)不同)l“内部经济与不经济”:产量增、成本降 内部经济;产量增、成本升 内部不经济l“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使附近的第三者─不是该商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从它得到免费的利益或受到无补偿的损失l(1)冒黑烟的工厂、外部不经济:边际私人纯产值>边际社会纯产值,征税政策加以限制 (2)海上的灯塔、外部经济:边际私人产值<边际社会产值,应通过补助政策,鼓励这类企业的生产评价:评价:l贡献:1、提出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指出外部经济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干扰,论证了政府干预社会福利增长的重要性2、使马歇尔理论体系向实用化方向发展3、提出的政府干预的思想是从马歇尔时代到凯恩斯时代的桥梁l不足:基础:基数效用论—旧福利经济学 序数效用论—新福利经济学l(1898~1983) Sraffa,Pierol英籍意大利经济学家。
l生于意大利都灵1927年转居英国,在剑桥大学任研究员l凯恩斯的得意助手l“新李嘉图主义者”(意意)斯拉法斯拉法l在研究方法上复兴了古典学派的思想,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者 试图找到 “不变的价值尺度”,提出“标准合成商品”以分析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并确定工资和利润的比例l他的理论同20世纪以来西方正统的经济学理论相对立,被认为在资本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工资与利润分割模式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l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他的理论解释了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图式,根据他的理论可以建立“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论”主要观点:主要观点:l著有《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10卷) 、《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等 l1926年《竞争条件下的收益法则》,对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的供求价格论提出挑战指出马歇尔体系的“两难推理”: 均衡价格的假设前提:(1)完全竞争;(2)其他条件不变(一部门生产条件独立于其他部门)这与“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矛盾内部经济(导致垄断)与完全经济不能并存,外部经济与均衡不能并存。
(美)张伯伦张伯伦(1899~1967)l“垄断竞争理论”:补充马歇尔l1933年《垄断竞争理论》,以垄断竞争代替马歇尔的“纯粹竞争”、“纯粹垄断”的假定(英)琼琼·罗宾逊罗宾逊(女,1903~1983)l“不完全竞争理论”:受惠于斯拉法l1933年《不完全竞争经济学》l后追随凯恩斯,并与马克思理论比较50年代后,与新古典综合派论战,形成“新剑桥学派”l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与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两部著作标志着现代西方垄断经济现代西方垄断经济学学的创立,被誉为“现代微观经济理论现代微观经济理论和厂商理论厂商理论发展的里程碑”l两位经济学家被认为“现代西方垄断经现代西方垄断经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