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工作培训班学习材料汇编-修订编选.pdf
90页班主任工作培训班学习材料汇编 目 录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2 、谈教育心理学理论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20 、心理学指导下的“学生观”24 、班主任应有的学生观27 、以爱感人 以情动人30 、班主任应首抓学风建设36 、辩证地看待班主任工作中的“严”、“勤”、“爱”40 、班主任道德修养的三个“着力点”46 、德育工作要有效,坚持“十性”很重要50 10、班主任的威信是怎样失去的?56 11、班主任工作应注意的 18 个细节60 12、班主任可以不为的几件事63 13、送给班主任的十则寓言故事66 14、新时期班主任忌语79 15、学生思想工作八忌80 16、每天让学生自问的九个问题84 17、案例一 85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 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 个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 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 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科学地了解和认识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 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这些工作只 有在了解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时才可能圆满完成 中小学班主任老 师面对的是多样的学生,既有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有各种原因 造成的个性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不同年龄阶 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1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 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避免用成人的心理来推测学生的心理,避 免提出不符合学生特点的要求 学生的心理发展都具有脑与认知的基础儿童期的脑还在发育 中,很多方面如控制和执行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很多认知能力都与 成人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考虑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兴奋和抑制系统还不够协调,这就 导致他们在注意、情绪、抑制等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 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 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 边听课边记笔记, 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 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他们的注意特点,合理 安排教学活动,而不能提出他们能力不及的要求有些教师在学生一 入学就要求学生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课,认为这样才算是遵守纪律, 这样的要求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强烈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动机和日 常行为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很容易大喜大悲缺乏控制比如,他 们受到表扬立即兴高采烈,挨了批评则马上情绪低落,这就要求教师 在与学生互动时注意方式关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积极情绪 实现对儿童学习的促进作用 很多班主任老师习惯于课前处理班 级问题,然后再讲课,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问题,一是浪费了学生学习 效率最高的时间,二是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课堂气氛和学 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 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 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 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在学习活动中,虽然 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因此,教师 要求小学生做需要长久意志努力的事情时, 最好能设定阶段性的小目 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这样既避免学生觉得枯燥、不好完成, 又可以让学生经常体会成功的感觉,提高他们的参与乐趣随着年龄 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需要学生自觉坚持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自觉 性和坚持性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的心理 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作为班 主任老师, 除了学习方面的特点, 还要注意中学生的一些独特之处 中学生的大脑额叶尚未发育成熟,执行控制能力不足,容易情绪 化,并且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加工信息多使用情绪通路,这些都决 定了青少年的脑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 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自身情 绪、而非逻辑本身的支配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 情绪特点,避免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强烈冲突的行为,如控制自己的不 良情绪,避免当众批评讽刺、体罚学生的行为同时,在平时的教育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绪 控制能力 青春期大脑前额叶的急速发育使得青少年容易将问题过度复杂 化,将社会理想化并且言行不一。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学生 很敏感、很容易胡思乱想,老师和同学的一点小的行为变化可能就会 引起他们各种猜测,并随之引发喜悦、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状态 还有一种让教师无所适从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对所有的道理都 很明白,对别人的要求也很高,认为别人都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一遇 到不良现象就十分愤怒,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高,总有各种理由为自 己辩解老师们有的时候会特别气愤,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是故意 跟老师作对 其实这种言行不一、对己宽松、对人严格的现象是受青春期脑认 知加工特点影响的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因此给学生扣上表里不 一、品行不良的帽子,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教育活动, 既不能只重复讲道理,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抵抗心理,也不能认 定学生已经懂得道理了, 就跳过这个环节, 直接对他们提出行为要求, 而是要把重点落在认知和行为的联系上, 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出言行一 致、品学兼优的学生 中学生既容易被新异刺激吸引,又渴望组织的归属感教育者应 该考虑青少年在智力、情绪、社会性发展上的多种需求,把学校建设 成安全、支持性的社会型组织,满足青少年的社会渴求,避免学生因 为冲动性强、抑制力弱、追求新异刺激而形成吸烟、饮酒、网瘾、吸 毒等不良行为。
作为班主任老师,一方面要注意与学生加强沟通,形成和谐 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避免学 生因缺乏同伴交往而加人不良群体比如,可以通过班队活动营造温 暖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具有安全感、亲密感和归属感师生、同伴之 间的合作与友好相处,可以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从中学习良好的交 往模式,建立起社会支持体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感到孤单和孤 立无援,这样有助于他们打开封闭的心理,培养开朗的性格,抵御不 良行为和不良群体的影响 总之,班主任老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 虽然与小学生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各方面的发展还没有成熟,还具 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满 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2主动关注儿童心理的多样性是成功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 证 儿童心理发展受环境影响 由于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儿童,会因 为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发展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具有不同 的特点 如比较发达城市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 家庭生活比较富裕, 这些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中心、耐挫力差的特点;农村的学生比较淳 朴真诚,承受力强,具有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的美德,但交往能力、 卫生习惯比较差。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在区域的特点在班主任工 作中加入新的元素,如城市的学生教育可以加入一些体会生活艰辛、 培养抗挫折能力和自理能力的环节, 而农村的学生教育可以加入交往 技巧训练和卫生习惯培养的内容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性格特点、教育方式,都会影响他们的 心理发展从家庭教养方式来看,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孩子就有可 能蛮横无理、攻击性强;家庭教育溺爱、放纵,孩子则会以自我为中 心,很难体会别人的立场 ; 而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 有的由爷爷、奶奶带着,有的寄住在亲戚家中,缺乏心理沟通和多样 的交往活动,这些学生往往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不愿在大庭广众下 说话,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这只是一些典型家庭的教育问题,其 实家庭教育不能这样简单分类,每个家庭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每 个孩子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考虑家 庭对学生的影响,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 同促进学生发展 因为学生的发展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班主任老师在教育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 不能以一种方式应对所有类 型的学生 儿童个体因脑的发育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由于脑的特异性,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如有些学生 擅长语言文字的学习,有些学生擅长数学学习,有些学生擅长运动, 有些学生擅长音乐、美术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有 些儿童习惯于通过听觉学习,有些儿童习惯于视觉学习,有些则习惯 于通过动觉方式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设 计教学方式,提出教学要求,不能给所有学生设定同样的标准 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的速度具有差异性,有些儿童的某些方面发 展很快,而另外一方面可能发展很慢,就像大家常说的有“早慧”的儿 童,也有“大器晚成”的儿童因此,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起点和发 展变化,不能凭学生一时的表现就武断地预期以后的发展 另外,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障碍问题除了智能明显较低的孩 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注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特异性障碍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受阅读障 碍、计算障碍、注意缺陷障碍、学习障碍等认知障碍的折磨,他们中 许多人智力正常,但却存在不同的学习困难也就是说,每个班主 任老师的班级里都有可能存在有认知障碍的学生, 只是老师和家长 很少注意到这些问题, 大家经常把这些学生的成绩不良归咎于学习不 认真,态度不端正,总是采取批评教育、加大作业量等方式解决,这 样的解决方式不但错过了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时机, 还容易影响 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充分认识班主任在改变学生过程中的职责与能动性 1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勇于担当改变学生的职责 班主任既要承担学生各种要求带来的压力,还要承受学校的管理 压力,这些压力使很多班主任疲于应付,身心疲惫而由于学生生活 环境的复杂化,又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和变数教师经 常辛辛苦苦做很多工作,但因环境影响,效果不够明显,以致经常充 满无力感很多老师因此视班主任工作为畏途,逃避班主任工作但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责任,班主任工作也是教师工 作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就放弃自己的责任这是教 师这个职业的要求和责任 2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改变学生的能力 学生入学后,班主任老师是与他相处时间最长的重要他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反应 在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促进工程”项目中有这样一次实践作业: 每个老师选择一个自己平时不喜欢且很少关注的学生, 主动对其表示 友好和关注,比如,见面时跟他打招呼、微笑点头,等等对这些老 师来说,这个友好的表示可能最初不是真心的,他们也不完全相信这 能够改变学生的行为和师生关系, 但做起来并不难, 所以就坚持下来 一段时间后,老师发现,这些以前跟自己很疏远的学生也开始报以真 诚的微笑,并且行为表现也有所改善。
教师的主动改变真的引发了学 生的变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教师也经常有这样的议论,说什么老 师带出什么学生,学生的性格特点、做事风格甚至字迹都会带有自己 喜欢的老师的特点这些事情都说明,教师具有影响学生的能力,教 师的行为会引起学生有意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