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生理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第三篇 血液的功能.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77986222
  • 上传时间:2024-08-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4.7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篇 血液的功能 第六章 血细胞生理 一 血浆: 1 血细胞比容:成年男性:40%- 50%;成年女性:37%- 48%,约为红细胞比容 比容过小——携氧少,组织缺氧;比容过大——粘滞过大,血流减少,缺氧 2 血浆——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肝脏(浆细胞)产生 三个 pH缓冲对 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正常体积 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 3 造血:卵黄囊- 肝脾- 红骨髓(脊柱、髂骨、肋骨、胸骨、长骨骨骺) 4 血细胞生成阶段: (1) 造血干细胞:a 不对称有丝分裂,一个继续为干细胞; b 多向分化 c 增殖潜能 G0 期 (2) 定向祖细胞:分化为一种血细胞 (3) 前体细胞:幼稚细胞——骨髓:红系 25%;外周:红细胞 500 倍于白细胞 5 造血微环境: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造血调节因子、进入造血器官的神经和血管 二 红细胞 1 可塑变形性:糖酵解——NaK泵——维持双凹圆盘形。

      球形;黏度;膜弹性;血红蛋白变性,血红蛋白浓度过高——降低可塑性 2 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叠连 红细胞沉降取决于血浆成分的变化 ——a 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高——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 b 白蛋白、卵磷脂高——延缓红细胞叠连和沉降 3 渗透脆性:在低渗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脆性高因素:衰老;表面积与体积比减小;细胞膜脂质逐渐丢失;Na 渗透性增高 等渗溶液 等张溶液 4 携 O2:氧和血红蛋白 携带 CO2:碳酸氢盐(主,借助碳酸酐酶)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5 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 (1) 铁:65%存在于血红蛋白;35%以铁蛋白形成储存于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和干细胞内 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被运送——缺铁性贫血 (2)叶酸- 维生素 B12- 四氢叶酸——维生素 B12 吸收需内因子(壁细胞产生)——维生素B12 与转钴蛋白结合,被储存或利用 缺乏维生素 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1) 诱导红系祖细胞向原红细胞分化;抑制CFU-E凋亡;加速红细胞增殖等 (2) EPO与血红蛋白浓度负相关 (3) 合成 EPO部位:肝脏——肾脏:肾皮质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 (4) 雄激素促进产生EPO;雌激素抑制 EPO生成 7 衰老: (1)代谢降低(2)膜受损(3)GSH降低,血红蛋白氧化——变形能力降低 8脾脏(主) 、肝脏(次)可清除衰老细胞—— a 血管外破坏(血红蛋白消化) b 血管内破坏(血红蛋白不消化) c 过多破坏——血红蛋白尿 三 白细胞 1 白细胞渗出——趋化性 分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 2 中性粒细胞: (1) 外周:循环池一半、边缘池一半 中枢:骨髓储存,为外周的 15- 20 倍 糖皮质激素——促进骨髓释放到外周 (2)吞噬活性:a 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的活性氧基团 b 颗粒中含抗菌性蛋白分子 3 单核细胞: (1) 发育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强,但趋化迁移速度慢。

      (2) 发育为树突状细胞:吞噬弱,但抗原呈递能力强 4 嗜碱性粒细胞 (1)释放肝素:抗凝血;加快脂肪分解 (2)释放组胺、白细胞三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过敏反应 (3)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限制自身的过敏反应 (4)参与抗寄生虫、抗肿瘤免疫应答 5 嗜酸性粒细胞: (1) 选择性吞噬抗原- 抗体复合物 (2) 产生前列腺素 E;吞噬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排出的颗粒;释放酶类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 (3)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 (4) 释放促炎介质——支气管痉挛 6 淋巴细胞 T、B、NK细胞 四 血小板 1 生理特性 (1)粘附于非血小板表面 (2)释放多种活性物质:致密体、α- 颗粒、溶酶体 (3)相互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物: A促进聚集:第一聚集时相,低浓度致聚剂有关; 第二聚集时相,与血小板 ADP和 TXA2释放有关 (正反馈) ; b 抑制聚集:PGI2,NO(通过提高 cAMP实现抑制) (4)收缩能力:Ca 浓度增高引起 (5)吸附和浓缩凝血因子(凝血因子:I、V、XI 、XIII等) 2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a 血小板粘附并融合到血管内皮中,从而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 b 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 ,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3 具有凝血止血功能: (1)血管收缩的因素:a 神经反射;b 局部血管平滑肌收缩;c 粘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5- HT、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a 1- 2s 内少量血小板附着于内皮下的胶原上(帮助止血栓正确定位) b 局部受损的红细胞释放 ADP、凝血中产生的凝血酶——血小板活化,释放 ADP和 TXA2 ,不可逆聚集,止血栓形成; c PGI2生成减少,助于凝血 (3)血液凝固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不溶的纤维蛋白,加固止血栓——二期止血 局部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血凝块——永久止血 4 血小板的生成: (1) 起源: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 (2) 分布:2/3 存在于外周血液,其余在肝脾中 (红细胞中:外周血的占 0.5%- 1.5%;白细胞,骨髓中的 10- 15 倍,外周中边缘池、循环池各一半) (3) 影响因素:TPO:肝脏生成,生成速率恒定(与 EPO不同) 5 血小板的破坏: 寿命 7- 14 天,主要在脾脏被破坏 第七章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的凝固 1 凝血因子: 12 种:I- XIII ,FVI即 FVa FIV是 Ca2+,其余是蛋白质 丝氨酸蛋白酶:FII FVII FIX FX FXI FXII FXIII 前激肽释放酶 除 FIII外,均在新鲜血浆中,多在肝脏合成 维生素K依赖性 FII FVII FIX FX 2 内源性凝血: 二 纤维蛋白的溶解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