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可行性报告范文.docx
17页村可行性报告xxx村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2022.08 xxx乡人民政府 目 录 1 概述 3 2 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3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 2.2有利于节约投资、集约用地 3 2.3 有利于改善环境、提升品位 4 2.4 便于管理、淳化民风 4 3 规划设计方案 4 3.1 规划设计依据 4 3.2 区位分析 4 3.3 现状分析 4 3.4 设计理念 4 3.5总体规划 ![endif]-->5 3.5.1总平面布置 5 3.5.2住宅布局 6 3.5.3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6 3.5.4绿化景观系统设计 6 4 建设模式 7 4.1 统规统建 7 4.2 户型结构 7 4.3 建筑风格 8 4.4 建设期限 8 5 环境影响评价 8 5 .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 5.1.1 固体废弃物排放 8 5.1.2 建筑噪声污染 8 5.1.3 水污染 8 5 . 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9 5.2.1 施工过程中主要污染及措施 9 5.2.2 运营期可能污染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9 6 项目组织与施工进度安排 10 7 投资估算 11 1 概述 1、项目名称:xxx新村,以下简称新村 2、项目建设单位:xxx乡人民政府、xxx村委会 3、项目拟建地点:新村位于xxx村、xxx农贸市场背后, 国家4A级风景区冠豸山竹安寨景点必经之处,距离县城2公里。
4、项目面积:总规划用地面积11623.6平方米,其中安置户数为48户,预留安置户5户,总共53户 5、项目性质: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争创省级村镇住宅示范小区 6、项目用途:主要用于原观景路拆迁户安置及农民新村住宅,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引导部分村民从事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 7、项目投资情况:投入征地补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600万元 2 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要求加快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的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2.2有利于节约投资、集约用地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既能节约房屋建设投资,集约利用土地,集中资金改造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设施,有利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公共服务事业 2.3 有利于改善环境、提升品位 通过新村建设,可使农村布局从松、散、乱形态向科学规划形态转变,便于集中处理各类污染,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国家4A级风景区冠豸山的周边区位环境 2.4 便于管理、淳化民风 农民集中居住可以对农民实行社区化管理,便于进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便于对农民进行文化、科技、法律、技能等宣传培训,便于对农民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倡树文明新风,极大地提高农民文化程度和文明素质。
3 规划设计方案 3.1 规划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xxx乡城镇总体规划》 3.2 区位分析 新村位于xxx乡xxx村、农贸市场背后,国家4A级风景区冠豸山竹安寨景点、九龙湖景点必经xxx村 3.3 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7.43亩,房屋建设用地为6.36亩,全部为农业设施,地势较为平坦 3.4 设计理念 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示范点的建设标准,项目规划设计上适度超前,同时将新村建设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辅以生态能源、太阳能源等绿色环保设施 建设,建成一个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宜人、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新村示范区 设计中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使居民乐居其中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居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居住区锦上添花 3.5总体规划 3.5.1总平面布置 整个地块东面邻农贸市场,南面邻集镇道路,西面邻居民区,北面邻村文化广场整个地块呈带状,房屋为南北偏东朝向,联排式个人住宅通过种植绿化措施,提高整体环境质量附有公共绿地,停车场以及垃圾收集站,便利区间小路以及优雅的绿化使人们感受到居住的舒适性 本新村的停车以各户门前空地为主,并结合主、次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3.5.2住宅布局 住宅户型全部为独立式联排分户住宅,建筑层数为三层,采用具有浓郁南方风格的粉墙黛瓦坡屋顶形式,与自然环境、旅游环境融为一体 3.5.3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新村的主要道路系统呈带形贯穿全区,主入口设于用地东部,在中部设有次入口主干道宽度10米,采用双车道行车方式主次干道的布置自然地形成了新村的分区,道路的尽端设回车道 各户采用宅前小路与道路连接,并通过宅前路将绿地延伸至房前屋后,形成点、线、面景观层次 3.5.4绿化景观系统设计 充分应用现有自然景观,并结合周边景观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观,营造舒适亲人的景观环境原有的绿化景观:利用林地中的树木,同时保留部分孤植,与小广场、绿化、公共设施、宅前绿化有机的结合于其间,体现了新村注重生态与环境,展现出自然的气派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及有机联系,功能区景观特性鲜明,力求使每个组团居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新村内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4 建设模式 4.1 统规统建 对联排式个人住宅采用统一规划设计进行统一户内施工图规划设计,统一按规范标准集中建设,建设期为一年 4.2 户型结构 户型全为统一联排分户住宅,每户占地面积约为8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三层,按照各户需求灵活安排和组合,规划设计的主要指标为:建筑密度为36.48%,绿地率为28.9 %,容积率为1.103独立式共53户具体建设时根据规划部门许可的容积率等指标,按实际需求,户型及面积再作适当调整。
4.3 建筑风格 采用具有浓郁南方风格的粉墙黛瓦坡屋顶形式,与自然环境、旅游环境融为一体 4.4 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 5 环境影响评价 5 .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5.1.1 固体废弃物排放 建设期:项目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达11623.6平方米,总规划最大建筑面积达到12826平方米 ,建筑密度36.48 % , 建筑垃圾排放包括建筑废水、泥浆、废弃砌块、渣土等使用期:项目预计总入住人数186人,使用期间年产生活垃圾约0.2万吨,垃圾总量不太大,包括食品类、电器类等 5.1.2 建筑噪声污染 建设期:项目采用挖土机等施工机械的采用,会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5.1.3 水污染 建设期:施工期间会产生部分建筑污水,项目相关人员生活、办公也会产生少量生活污水,适当处理后不当会对当地植被、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 使用期:新村内居民户数53户左右,人数约186人,每天会产生生活污水 5 . 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本项目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主要为:《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5.2.1 施工过程中主要污染及措施 在本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是施工现场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振动、噪声等。
施工中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将废气、废水和噪声等控制在法律、法规及施工管理规定的范围内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妥善处理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 (2)不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它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中的扬尘; (4)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机械,采取限时施工等有效措 5.2.2 运营期可能污染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在投入使用后可能会成为污染源的主要是因人流增加后产生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粉尘、污废水和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等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直接进入小区雨水管网污水首先经过化粪池处理,去除其中的粪便等大部分的固体物质后,满足《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本项目将设置二个污水总排放口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建设项目所有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其风管上均设消声器;选用的主要设备要求噪音低,运行振动小,所有带振源的设备,如水泵、风机等,在其进出口接管上加设软接头,使主体建筑周围环境达到GB3O96 一93 噪声标准要求。
(3)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建设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办公垃圾统一收到垃圾收集站,由环卫部门负责安排运到4公里外的垃圾填埋场处理,而且做到当日收集,当日处理建设项目固体废弃物外排量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本项日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通过实行各项环保措施,可以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范围内 本项目建成后,将因其合理的布局,优美的环境,优秀的配套服务设施将成为我县新农村居住小区的典范,其形成的人工生态环境将改善该地区环境面貌,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较大影响 6 项目组织与施工进度安排 乡政府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的监管和领导 7 投资估算 xxx新村 一 征地费用 单位 数量 单价 (万元) 合价 (万元) 备注 水田 亩 17.43 5.553 96.79 小计 96.79 建筑成本 1 土地平整 项 30 2 统建房 平方米 12826 0.142 1821.29 5 公建摊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