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结构_胡成林_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构造要求.doc
6页1A2.2.1 单向连续板的配筋构造要求如下1.受力钢筋(1)受力钢筋直径通常采用6mm、8mm或10mm,为便于施工架立,支座负钢筋直径不宜太细2)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小于70mm当板厚小于等于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h大于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1.5h,且每米板宽内不应少于3根钢筋3)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随弯矩的减小而部分切断或弯起承担负弯矩,但下部伸入支座的钢筋至少要保留1/3跨中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且每米板宽内不少于2.5根(即间距不得大于400mm)4)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当部分切断时,切断位置可在距支座边l0/10处;当部分弯起时,可在距支座边l0/6处弯起,见(图9-22)弯起角度一般为30度,当板厚大于120mm时,可为45度5)支座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可在距支座边不少于a距离处切断,见(图9-22),a的取值:当p/g≤3时,a=l0/4;当p/g>3时,a=l0/3g为板上的恒载,p为板上的活载,l0为板的净跨板在支座上抵抗负弯矩的钢筋,为保证施工时不至改变其有效高度,一般都做成直钩以便支撑在模板上图9-22)板的配筋构造图a-一端弯起式;b-两端弯起式;c-分离式 (图9-22)为符合上述构造要求的单向板受力钢筋布置的三种方式。
对于等跨或相邻跨差不大于20%的多跨连续板,符合上述构造要求的这三种钢筋布置方式,均可满足板的弯矩包络图要求,不必再绘包络图进行配筋布置只有当连续板的跨差太大或荷载相差过大时,才需画弯矩包络图,以确定钢筋切断或弯起的位置及数量就(图11-22)中的三种钢筋布置方式而言,弯起式配筋较分离式配筋锚固好,并节省钢筋而分离式配筋施工简单,适用于无震动的板和较薄的板图 11-222.分布钢筋单向板除在受力方向布置受力筋外,还要在垂直于受力筋方向布置分布筋分布筋的作用是:(1)对四边支承的单向板,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2)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3)有助于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散在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避免局部受力钢筋应力集中;(4)与受力钢筋组成钢筋网,便于在施工中固定受力筋位置; 分布筋应放在受力筋内侧,每米板宽不少3根,并不得少于受力筋截面面积的1/10支座处上下均有受力筋的地方,都要相应设置分布筋,见(图11-22)3.长向支座的负弯矩配筋 在单向板的长向支座处,配置一定数量的负弯矩钢筋是为了承担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负弯矩,其数量不少于正弯矩钢筋截面面积的1/3,并且每米板宽不少于56。
设置主梁上的板的负弯矩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l0/4处切断(弯直钩,l0为板的短向净跨,见图9-23)图9-23 板的构造钢筋分布图 对嵌固在墙内的板的边支座,由于墙的约束作用,会产生一定的负弯矩,也应配置每米板宽不少于56的钢筋,在伸出墙边不少于l0/7处切断,见(图9-23)在长向负弯矩配筋的内侧也需设置分布筋通常为6,间距300mm 对于两边嵌固墙内的板角处应在双向布置上述构造筋,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少于l0/4,见(图9-23)这是因为板受荷后,角部有翘离支座的趋势,当这种趋势受到砖墙的约束时,角部就会产生与角平分线垂直(与边墙成450)的裂缝,配置角部钢筋可防止这种裂缝的扩展4.板上开洞的配筋构造 板内孔洞周边的附加钢筋,当孔洞的边长b(矩形孔)或直径d(圆形孔)不大于300mm时,由于削弱板的面积较小,可不设附加钢筋,板内受力钢筋可绕过孔洞,不必切断 当边长b直径d大于300mm,但小于1000mm时,应在洞边每侧配置加强洞口的附加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被切断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2,且不小于28如仅按构造配筋,每侧可附加28~212的钢筋,见(图9-24a)。
当b或d大于1000mm,且无特殊要求时,宜在洞边加设小梁(图9-24).对于圆形孔洞,板中还须配置图9-24b所示的上部和下部钢筋以及(图9-24c、d)所示的洞口附加环筋和放射向钢筋图9-24)板内孔洞周边的附加钢筋 1A2.2.2 次梁的钢筋布置 小于或等于3的次梁,按(图9-28)所示进行配筋布置,即可满足弯矩包络图的要求< 根据跨中及支座截面最大弯矩计算出配筋量后,沿梁长的钢筋布置原则上应按内力包络图确定但对于相邻跨度相差不大于20%,且活载与恒载比值p console="Clip1" controls="IMAGEWINDOW,ControlPanel,StatusBar" autostart="true"> (图9-28)次梁的钢筋布置图a-无弯起钢筋时;b-设弯起钢筋时(图9-28)配筋布置的几点说明:(1)在距中间支座边(l0/5+20d)处,可以截断支座上纵向钢筋面积As的50%;而在距支座边的l0/3处,又可截断支座上As钢筋面积的25%;(2)剩余的钢筋(≥AS/4),既承担部分负弯矩,又兼作架立筋,其根数应不少于2根。
考虑到在边支座有一定的嵌固作用,此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应满足ld的要求;(3)正弯矩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按第三章要求考虑 1A2.2.3 主梁的构造要求 1. 主梁伸入墙内的支撑长度一般应不小于370mm 2. 主梁的配筋应按内力包络图的要求,通过作抵抗弯矩图来布置除应符合正截面配筋及斜截面配筋有并构造要求外,还要满足第三章所述的钢筋一般构造要求 3. 在主次梁交接处,在主梁高度范围内受到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的作用,为防止在主梁中下部出现斜裂逢,一般要设置附加横向钢筋(吊筋或箍筋),把荷载传到梁的上部 附加横向钢筋都应布置在集中荷载F附近s(s=3b+2h)范围其中吊筋下部直线段应略大于次梁截面宽度b布置 连续主梁:梁高h=(1/14~1/10)l, l为主梁跨度;梁宽b=(1/3~1/2)h 初步选定截面尺寸后,截面配筋计算时若发现不合理,应及时进行调整 肋形楼盖中的梁、板均属受弯构件,常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和C25当采用II级以上钢筋时,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板内钢筋及梁内箍筋均较细,一般用I级钢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