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毛概考试重点整理(部分).doc
3页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话两大理论成果1. 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能够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①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绝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问题 ②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两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民众路线、独立自主7.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丐哥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并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9. 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四象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条件?①时代依据②历史依据③现实依据④理论基础⑤主观条件11. 十二大(理论命题的提出)十二届三中全会(商品经济的明确)十三大(理论轮廓的勾勒)十四大(理论体系形成)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七、八大(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1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虚的最新成果。
13. 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4.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治国全面从严知道是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即使,推动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知道是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又从思想路线的角度,不仅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还对其用科学含义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完整的描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3.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等建筑以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5.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明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核心问题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6.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7.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噫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徒弟归农民左右,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8.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10.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11. 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从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族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②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特点:“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创造,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4.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①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相互合作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用和平赎买的方方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5.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3. 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叙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弥着矛盾 ②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③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4.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5. 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6.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段一部分的观点7. 社会主义建设道理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956-1976)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
2. 列宁当时主要回答了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①我国社会经已是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初一初级阶段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室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5. 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7.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级部的活力源泉第6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机,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 怎样坚持科学发展?①坚持以人为本 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③坚持统筹兼顾5. 中国梦的内涵?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7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 改革开放的性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总目标是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于市场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