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高院就民事诉讼法修订答记者问.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02695673
  • 上传时间:2023-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6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正确适用修改后民事诉讼法不断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民事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就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答记者问2 月 4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 《解释》),自2015年 2月4 日起施行就《解释》起草背景、意义、原则和主要内容等问题,最高 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出台背景及意义记者:请谈谈《解释》的起草背景和意义负责人:2012年 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改决定),于2013年1月 1日正式实施民 诉法修改决定是自1992年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对民事诉讼法作出的第一次全面修改,共有60 条, 修改条文近100 处,新增加了诚实信用原则,新规定了公益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举证期限、行为 保全、小额诉讼、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实现担保物权等多项重大诉讼制度,对民事诉讼原则、管辖制 度、调解制度、证据制度、立案制度、简易程序、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和涉外程序等 均有重大修改完善这次修改,有力地支持了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对民事主 体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立法成果,在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民诉法修改决定通过后,第一时间成 立了贯 彻实施修改后民事诉讼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 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局、室、办共计17 个部门参加,正式启动了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起草工 作自2013年 1 月至 2014 年年底,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历时两年,先后经过全面论 证、专题论证,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送请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高检院、 司法部等国家机关的意见,下发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征求意见,先后召开专题论证会、座谈会共计 150 余次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起草工作2014年 12月,我院审 判委员会经过五次认真细致讨论,通过了《解释》《解释》共分23 章,共552条《解释》对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 明确具体的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是内容最为丰富、十分 重要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参加起草部门最多、参加起草人员最多的司法解释,是人 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适用最为广泛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 神的重大举措。

      《解释》的制定实施,对确保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的正确、统一、严格、有效实施,更 加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更加积极地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有力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司法公信,提高司法权 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起草遵循的原则记者:请谈谈《解释》的起草原则负责人:在起草过程中,我们着重坚持了以下几项原则:第一,坚持依法原则确保《解释》符合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法精神,严格按照新民事诉讼法的 条文规定,在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权限范围内作出解释第二,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领导小组妥善处理了统一制定和 单独制定的关系:一是确立了新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的起草应当坚持“搞批发,不搞零售”的工作思路 即对 1992年发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 下简称 92 年民诉意见)进行全面修订,对此前有关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部分梳理、 整合,对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存在问题的部分条文在本解释中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以制定统一的司法 解释,便于法官、律师和当事人查阅、理解与适用;二是将民事诉讼法主要内容以及涉及当事人重大 权利义务的内容写入统一的司法解释之中,其余内容可以通过制定单个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三是先搞 统一的司法解释,后搞单个的司法解释。

      统一司法解释制定后,对需要更加细化的环节,如立案、执 行、审监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再单独制定司法解释予以明确第三,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的原则一是突出对2012 年民事诉讼法新增加和修改的重要制度 的落实,明确适用标准,细化具体程序;二是突出对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对于一些内部操作规范和 诉讼文书样式的内容,原则上不规定在解释中,另行通过诉讼文书样式的修改和制定规范性文件解决 三是突出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只针对民事审判执行中争议大,适用标准不一的内容进行解释,严格 控制解释的条文数量,避免大而全,对于无害条款不作规定第四,坚持注重听取意见、汇集多方智慧的原则起草过程中,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听取地方法院 尤其是中、基层法院一线办案法官的意见,通过下发征求书面意见、邀请地方法院代表参加座谈会的 方式,认真汲取全国法院的审判经验和司法智慧同时,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曾多次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送请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高检院、司法部等国 家机关的意见,还邀请语言文字专家对解释内容乃至文字标点进行研究推敲对各方提出的意见,我 们根据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并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反复修改 因此,也可以说,《解释》凝聚了全社会的法治智慧。

      进一步强化程序意识,确保民事诉讼程序公正 记者:请谈谈《解释》在确保民事诉讼程序公正方面作了哪些新的规定? 负责人:任何一项实体法律制度都必须通过程序法律的具体配合,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党的十八 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 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公正的诉讼程序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障,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程 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当事人在民事审判活动中,不仅期望案件得到公正的判决, 也期望享受公正、便捷的审判过程诉讼程序是否公正,不仅对诉讼的裁判结果会产生很大影响,也 最容易引起当事人对审判工作的争议、质疑,甚至形成社会炒作只有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有 机统一,法院裁判才能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信赖、认同和尊重,才能保障案件审理的法律与社会 效果的统一,才能树立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强调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 兼顾公正与效率,重视程序的公开透明,落实两便原则等,使民事诉讼制度更加科学和更具有操作性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健全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的要求,贯彻程 序公正的理念,坚持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和诉讼义务的平衡负担,《解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作了进一步完善:1. 对专属管辖、地域管辖、管辖转移等作出细化规定,以减少管辖争议和异议。

      对哪些不动产纠 纷应当适用专属管辖的问题,争议较大《解释》增加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不 动产纠纷是指因不动产的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物权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 不动产已登记的,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不动产未登记的,以不动产实际所 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解释》对人民法院多年来确定合同履行地的有关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予以梳理整合,制定了 简明、统一的确定标准《解释》规定: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 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 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 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为规范管辖案件中“上交下”问题,《解释》明确规定,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依照民 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可以在开庭前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一)破产程序中有关债务人 的诉讼案件;(二)当事人人数众多且不方便诉讼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其他类型案件 人民法院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前,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后,人民法院应 当裁定将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为严格执行案件移交制度,避免地方不当干预,《解释》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 诉讼,不得重复立案对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解释》还规定,下级人民法院应当中 止审理,指定管辖裁定作出前,下级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裁定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定指 定管辖的同时,一并撤销下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2. 严格落实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确保司法公正《解释》根据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结合 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有关回避制度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进一步细化规定了审判人员应当自 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适用情形及处理程序,以杜绝人情案、关系案3. 明确缺席判决的适用条件,确保诉讼程序依法有序进行对一审普通程序缺席判决的适用条件, 《解释》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 按期开庭或者继续开庭审理,对到庭的当事人诉讼请求、双方的诉辩理由以及已经提交的证据及其他 诉讼材料进行审理后,可以依法缺席判决对简易程序缺席判决的适用条件,《解释》规定,以简便 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缺席 判决。

      4. 细化规定一审普通程序相关规定,增加规定庭前准备、争议焦点归纳、法庭审理范围等内容 《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以及证据交换的情况,归纳争议焦点 并就归纳的争议焦点征求当事人的意见《解释》还规定,法庭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争议的事实、证 据和法律适用等焦点问题进行5. 增加规定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小额诉讼案件审理程序的转化等内容,依法保障诉讼程序有 序进行《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前 作出裁定并将合议庭组成人员及相关事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为防止诉讼程序随意转化,《解释》 规定,已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后不得转为简易程序审理《解释》还对小额诉讼程序 转化为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问题作出规定6. 明确“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判断标准,规范二审发回重审的标准《解释》规定,原判决存 在以下下列情形,二审法院可以认定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一)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二)应 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三)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四)违法剥夺当事 人辩论权利强化诉权意识,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记者:请谈谈《解释》在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定?负责人:起诉是当事人参与民事诉讼,实现和维护其民事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诉权是当事人 启动和推动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权利,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当事人 的诉权,是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功能,也是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本质要求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 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把加强对当事人诉权 的保护作为重点修改内容除了新增加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第三人撤销诉讼两项重大诉讼制度以外, 还通过完善起诉制度、证据制度、送达程序、审前程序、审理程序、再审程序、执行程序等,进一步 加强了对当事人诉权的司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