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黑土黑钙土和栗钙土.ppt
30页黑土 (湿润),,黑钙土 (半湿润),,栗钙土 (半干旱),,棕钙土 (干旱),,灰漠土和棕漠土 (荒漠),经度地带性分布,内陆干旱区大陆型,特点:气候条件较干旱,土壤受淋溶作用较弱,土壤盐基物质丰富,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交换性盐基呈饱和状态;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反应大部分为中性至碱性第十章 黑土、黑钙土和栗钙土,,,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第一节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哈尔滨至四平、哈尔滨至北安铁路沿线的两侧、嫩江中游地区、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两侧,北界直到黑龙江右岸、南界由黑龙江省的双城、五常一带延伸到吉林省梨树、伊通西界与松嫩平原的黑钙土和盐渍土接壤,至辽宁省昌图八面城,东界则可延伸到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山间谷地以及三江平原的边缘,但除集贤、富锦一带有整片黑土分布外,多与白浆土混存而零星分布65.67%,14.99%,14.63%,,黑土区基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热短促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600mm左右,大部分集中在4~9月的生长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90%左右,尤其是7~9月为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作物生育期间水分较多,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并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大量形成与积累黑土区年平均气温为1℃~7℃,黑土区≥10℃积温的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减,在2000-3000℃之间,相差很大冬季严寒少雪,土壤冻结深、延续时间长,季节性冻层发育明显,对土壤水分的形成、分布和流动有着强烈的影响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川漫岗地但坡度不大,一般为1º~5º由于不同坡向接受阳光时间的长短和冻融的迟早以及土壤侵蚀程度强弱等的差异,地形地貌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黑土的形成和土壤肥力状况黑土的成土母质比较简单,主要有三种:1)第三纪砂砾、粘土层;2)第四纪更新世砂砾粘土层;3)第四纪全新世砂砾、粘土层其中以第二种分布面积最广黑土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大约在50—200m以下,最深可达300m其自然植被称为草原化的草甸植被或森林草甸植被,以中生草甸植被为多,草类以杂类草群落为主,如黄花菜,小叶樟,小叶蒿,报春花,狼角草等报春花,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1. 腐殖质积累过程,2.由质地粘重和季节冻层形成的上层滞水而造成的潴育淋溶淀积过程,(一)形成过程,Ah层:腐殖质层,一般30-70 cm,黑色,粘壤土,团粒结构,湿润时松软,疏松多孔,pH6.5-7.0。
ABh层:过渡层,厚度不等,一般为30-50 cm,暗灰棕色,粘壤土,小块状、核状结构有明显的腐殖质舌状淋溶条带Btq层:淀积层,厚度不等,一般为50-100 cm,颜色不均一通常是在灰色背景下,有大量黄或棕色铁锰的锈纹锈斑,结核,粘壤土,小棱块或大棱块结构pH7.0C层:母质层,黄土状堆积物Ah,ABh,Btq,C,(二)剖面形态特征,(三)基本理化性质,(1)黑土的机械组成比较均一,质地粘重,一般为壤土或粘壤土,以粗粉砂和粘粒两级比重最大 (2)黑土结构良好,自然土壤表层土壤以团粒为主 (3)黑土容重1.0-1.4左右,耕作后容重有增大的趋势黑土透水性、持水性、通气性均较好 (4)黑土的有机质含量相当丰富,且以胡敏酸为主 (5)黑土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6.5-7.0,无石灰性反应;盐基饱和度80-90% (6)黑土粘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含有少量的绿泥石、赤铁矿和褐铁矿 (7)养分含量丰富三、亚类划分及其特征,普通黑土586.40万hm2 79.82%,白浆化黑土35.03万hm2 4.77%,草甸黑土111.52万hm2 15.18%,表潜黑土1.71万hm2 0.23%,白浆化黑土,表潜黑土,五、合理开发利用,第二节 黑钙土,1321.06万hm2,1、气候 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夏季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为-2—5℃,10℃ 积温1500—3000℃,年降水量350-500mm,年蒸发量800-900mm,干燥度0.9-1.2 冬季寒冷干燥,无霜期120-155天,土壤冻结期达120-150天,春季干旱多风。
2、地形与母质 黑钙土分布于大兴安岭西部低山、丘陵、台地,以丘陵为主,大兴安岭东侧岗地、丘陵和松嫩平原地区; 母质既有;冲积、洪积、湖积物、黄土和少量的各种石灰性岩石残积物和坡积物3、植被 草原植被为主,以旱生植被为主,生长较疏稀,覆盖度较小,植被以旱生为主,植被以旱生蕨科蒿类和禾本科草类为主有桔梗,黄芩,兔茅蒿桔梗,黄芪,猪毛蒿,防风,1、腐殖质的积累和分解,2、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黑钙土,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Ah层 即腐殖质层;厚度30~50cm,黑色或暗灰色,粘壤土,多富含细沙,粒状或团粒状,不显或微显石灰反应,pH7.0~7.5,向下呈逐渐过渡 AB层(过渡层):厚度30~40cm,灰棕色,粘壤土,小团块状,有石灰反应,pH7.5,可见到鼠穴斑,向下逐渐过渡 Bk层(石灰淀积层):厚度40~60cm,灰棕色,块状,沙质粘壤土,土体紧实,可见到白色石灰假菌丝体、结核、斑块淀积物,有明显的石灰反应,pH8.0 Ck层(母质层):多为第四纪中更新统黄土状亚粘土,黄棕色,棱块状,含少量碳酸盐,有石灰反应1、质地:砂壤土到粘壤土,粘粒在剖面中部有积聚现象,无明显粘化特征。
黑钙土表层具有水稳性团粒结构,通气性、透水性、保肥性、耕性均较好 2、腐殖质含量在自然土壤多为50~70g/kg之间,耕作土壤明显降低,仅为20g/kg左右黑钙土由东向西演替,腐殖质层逐渐变薄,含量逐渐减少 3、pH值表层为中性,向下逐渐过渡到微碱性 4、次生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三 基本性状,第三节 栗钙土,分布:内蒙古高原东部—中南部、呼伦贝尔高原西部、鄂尔多斯东部及大兴安岭东南麓丘陵平原,以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谷地等为温带干草原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中国栗钙土总面积3748.64万hm2 气候:年均气温-2~6℃,≥10℃积温1700~3000℃,年降水量200~450mm,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70%降水集中于夏季,而新疆栗钙土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年内分配较均匀,表现出地区性差异 植被:自然植被是以针茅、羊草、隐子草等禾草伴生中旱生杂草类、灌木与半灌木组成的干草原为我国北方主要的放牧场目前已有部分土地开垦,主要是一年一熟的雨养农耕地 地形:丘陵岗地、波状、层状高平原、冲积平原和洪积平原,地形以平坦为主 母质:黄土状沉积物、各种岩石风化物、河流冲击物、风沙沉积物、湖积物,一、分布与形成条件,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1、草原腐殖质积累过程 2、石灰质的淋溶与淀积 3、残积粘化,Ah层:厚25~50cm,暗棕色至灰黄棕色沙壤至沙质粘壤,粒状或团块状结构,大量或根及半腐解残根,常有啮齿动物穴,向下过渡明显。
Bk层:厚30~50cm,灰棕至浅灰色,沙质粘壤至壤粘土,块状结构,紧实或坚实,植物根稀少,石灰淀积物多呈网纹、斑块状,也有假菌丝体或粉末状向下逐渐过渡 C层:因母质类型而易,洪积、坡积母质多砾石,石块腹面常有石灰膜;残积母质呈杂色斑纹,有石灰淀积物;风积及黄土母质较疏松均一,后者有石灰质二)剖面形态特征,1、A层有机质含量10~45g/kg,因亚类和地区而异C/N为7~12,H/F0.8~1.2Bk层有机质锐减至10g/kg左右,H/F减至0.6~0.85 2、主要亚类碳酸钙剖面分布反映淋溶程度的差异及潜水的影响 3、pH在Ah层为7.5~8.5,有随深度而增大的趋势盐化、碱化亚类可达8.5~9.5 4、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其次是伊利石和蛭石,受母质影响有一定差别 5、除盐化亚类外,栗钙土易溶盐基本淋失,内蒙地区栗钙土中石膏也基本淋失,但在新疆的栗钙土1m以下底土石膏聚集现象相当于普遍反映东部季风区的淋溶较强三)基本理化性状,普通栗钙土,三、亚类划分及其特征,暗栗钙土29.25%,栗钙土36.21%,淡栗钙土23.63%,栗钙土性土5.25%,草甸栗钙土15.32%,盐化栗钙土1.36%,碱化栗钙土0.20%,草甸栗钙土,淡栗钙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