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doc
3页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独店中学 李彦龙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学习方法:1、 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2、 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的地名,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3、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4、 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欣赏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观看反应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的原因: 年 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 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2、 年 月,党中央和 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 前进3、遵义会议: (1)时间: (2)内容: (3)历史意义: 4、长征路线: 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 翻过 通过 进入 5、两次会师: 年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 会师; 年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 结束。
6、历史意义: 二、合作与探究: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失误中中国共产党时如何解决的?对此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 2、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三、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列出学习提纲展示达标测试】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3.遵义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 )A.周恩来 B.朱德 C.邓小平 D.毛泽东4.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A.开天辟地 B.焕然一新 C.生死攸关 D.光明前途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
据此完成5-7题5.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 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7.下列的精神中,属于“长征精神”的是( )①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②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 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课后拓展: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及有关材料,请写一篇以长征精神为题的小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