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脉经》对脉学的贡献.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814636
  • 上传时间:2021-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脉经》对脉学的贡献♦廖佑杰(武汉中医药大学 湖北 武汉430000)【摘要】《脉经》是魏晋名医王叔和集3世纪以前脉学精华而成的我国 第一部脉学专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内经》、《难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 论》等自此构建了中医脉学的基木理论体系,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 础在中医脉学、诊法、辨证、治疗及古医学文献保存上均做出了杰出贡献关键词】王叔和;脉经;脉学;学术价值;研究王叔和,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著有《脉经》十卷,97篇北宋林亿《校定脉经序》言:“臣等观其书,叙阴阳表里,辨三部九侯,分人迎、气口、 神门,条十二经、二十四气、奇经八脉,以举五脏六腑、三焦、四时之疱若纲 在网,有条而不紊,使人占外以知内,视死而别牛,为至详悉,咸可按用王 叔和以平牛之力,撰成《脉经》,不仅总结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且结合自己平牛 的临证经验,从而构建了脉学的基木理论体系,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 础,使中医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为中医脉学的构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 贡献也因此使他获得了 “脉学鼻祖”之誉1《脉经》的渊源《脉经》全书共十卷,97篇,“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 著,是公元3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

      正如王叔和在《脉经 ·自序》言:“今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十卷百病 根源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侯,糜不赅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 所传异同,咸悉载录沈炎南《脉经校注》云:“《脉经》学术主要木于《内经》、《难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并择取魏晋以前历代名医的脉学精华而成 由此可见,《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魏晋以前的历代名医,为中医脉 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王叔和将魏晋以前有关脉学的论述结合自己毕 生的临床体验,总结并完成了脉学巨著《脉经》2《脉经》的学术价值在《内经》、《难经》及《伤寒杂病论》中都有关于脉学的论述魏晋以前历 史也记载了从战国吋的医和、医缓、扁鹊至汉代的仓公、郭玉、张仲景、华佗等 许多名医都精于脉诊,但却未进行系统整理,更无著述传世《脉经》一书的价 值就在于:它集魏晋以前脉学之大成,把脉学理论系统化、完整化由此具有很 高的理论学术价值,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临床诊断疾病 的一个重要指标《脉经》中收载了大量魏晋以前的医学文献其王、阮、傅、 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它们中有现存的,对其校勘、补遗 起到参考对比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那些湮没佚失的古籍脉学著作,在《脉经》中也有所记载,对于研究、考证古 典脉学也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该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除了脉学在临床具有重要的诊断学意 义之外其对辨证论治、针灸学等的总结,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王叔和强调四 诊合参,全面诊断,脉、证、治三者密切结合,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在 针灸上弥补了《内》《难》的不足;总结出脏腑虚实病候在寸口脉法基础上的针 刺规律;各种脉象所主症候的针灸治疗;充实和完善了奇经八脉症候的描述;明 确记载了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强调经络和脉诊结合的针灸辨证论治3《脉经》对脉学的贡献3.1对仲景脉学的总结宋本《伤寒论》卷一的第一、第二两篇文章分别为《平 脉法》和《辨脉法》,历代医家一直质疑此两篇非仲景而是叔和所作要了解仲 景的脉学思想,就一定要注意仲景的此两篇内容,才能全面了解仲景脉学的全貌 在《脉经》中王叔和也引用了很多《平脉法》和《辨脉法》的文字《脉经》卷 五《张仲景论脉》中的一些段落出自《平脉法》,由此也说明叔和对仲景脉法的 深晓,及仲景脉法对叔和脉法的影响王叔和还将仲景《伤寒杂病论》内容的大 部分,引录到其《脉经》中基本上约有2/5以上的内容引自《伤寒杂病论》, 因此可将《脉经》中收录的《伤寒杂病论》内容看成现存最早一种古传本,且保 存了仲景的部分佚文。

      他从病、脉、证、治几方面着手,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精 神强调脉证合参,将仲景所用治法加以分类比较,非常切合临床应用这也是 研究、校注《伤寒杂病论》的主要版本3.2对中医临证的指导作用《脉经》是以脉学为核心、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依 据,结合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对后世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更加 丰富了临床治疗学的内容在《脉经·卷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 三》中以寸、关、尺三部脉象归纳临床常见的各种病脉及主证,根据脏腑经络辨 证,来诊断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提出药物治疗、针灸补泻以及饮食生活宜 忌被后世医家有效地应用在《脉经》第二、六、十卷中,还详细记载了十二 经脉及奇经八脉的理论,从而补充了内难不足、并强调针灸和脉诊结合的针灸辨 证论治4结论王叔和的《脉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是集魏晋以 前脉学之大成在脉学理论、辨证论治、针灸学上颇多总结与发挥在古典医籍 保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脉学方面,首先总结出24种基本脉象,确立了 脉象的指下标准,确立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医学教育I网搜集整理并确立了 寸、关、尺三部的脏腑分配是临床脉诊的-一大改革,给临床带来很大便利,一 直沿用至今。

      对中医诊断学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以脉诊为中心的基础 上强调四诊合参,全面诊断《脉经》的学术思想主要本于《内经》《难经》和张 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择取魏晋以前历代名医脉学精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而成该书全面继承了魏晋以前脉学成就,集其大成,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脉学的 结晶是中医脉学的不朽之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