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罐技术操作规范.doc
3页留罐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是中医拔罐疗法的一种,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留置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它可用于拔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又分为多罐和单罐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二、操作方法【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操作方法】 1. 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2. 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操作程序】 1.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 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 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5.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7. 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三、注意事项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2. 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4. 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5. 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