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课时马春涛.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57916605
  • 上传时间:2023-03-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课时:四大件”的变迁教材分析:《“四大件”的变迁》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中主题一《春天的故事》的第一个课题.本单元旨在通过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本主题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对人们及中国的影响.其中"四大件"的变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是单元的导入,又孕育着"腾飞的中国"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四大件”的变迁,感受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2、通过具体事例,从中感悟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质素不断提高3、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感到自豪,并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调查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代人当时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围绕“四大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了解有趣的故事二)教师准备适当了解过去现在“四大件”的变迁,特别是现在的“四大件”看看都有哪些说法教学过程:活动一:《春天的故事》1、课件:歌曲《春天的故事》,学生思考:这首歌赞颂了谁?赞颂了他什么事?2、简介邓小平及改革开放的情况3、板书,并引导学生质疑。

      活动二:《越来越好》1、课件出示:“四大件”变迁的书本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四大件”的含义2、课件出示:(1)60、70年代的四大件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自行车新娘 (2)80年代的四大件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摩托新娘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说说自己家现在的四大件4、课件出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生活越来越好5、小组讨论课前的调查情况:《我与爷爷爸爸比童年》,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谈感受,体会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6、小组内说说有关自己家里“四大件”变迁的趣事,并在全班交流活动三:《走进新时代》1、在小组内讨论:未来的“四大件”,并全班交流2、在教师满激情地思想教育下,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新时代的歌声中,对未来充满信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按满手印的契约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春天的故事》中的课题2《按满手印的契约》它主要呈现了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实以按满手印的契约为切入点,通过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巨大变化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原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

      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志向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改革开发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2.知道实施家庭联产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3、感悟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准备:1.先让学生预习,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在课前预习中,有同学问道:大家为什么要在契约上按手印?不是在旧社会卖儿卖女才要按手印吗?这张按满手印的契约有什么意义?文中提到的包产到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什么来的等......有许许多多不明白,今天我们就一齐学习这一课,去了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2.阅读交流A.学生阅读教材及老师事前准备的资源B.学生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3.汇报学习情况学生就自己在预习的时候提出的问题,通过查阅、交流后,谈自己的感受4.小结刚才,通过交流,我们心中许多的不明白的问题解开了,下面我们来说说: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前后小岗村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5.联系实际谈家乡农村的变化?通过了解农民的收入、房子、生活等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小岗村的改革在当时来说是多么的了不起,它对全国农村改革乃至整个社会的改革开放事业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6.老师总结让学生一起读教科书上老师的话然后说明小岗村的改革及其对全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的概括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之课题3《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材是从一个深圳小女孩的话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的,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附上了深圳的四幅图片,使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感受了深圳的变化小女孩对一位深圳老渔民的访问谈话更向我们展现了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2、明白深圳奇迹是由千千万万个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创造出来的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劳动创造奇迹教学难点:了解经济特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深圳的相关图片(小渔村、大都市图片),请学生欣赏2、导入新课二、引导学生读书1、再次欣赏P60昔日深圳的照片2、说说看了这些照片的感受3、读一读:P61老渔民的话4、看一看:今日深圳的照片5、对比感受:深圳20年来的变化6、讨论: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变化?7、读一读:P61相关语句明白:今天的深圳是千千万万劳动者辛勤汗水的结晶。

      8、讨论: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在很短的时间把深圳建设的这么美丽,需要一种什么精神?9、引导学生看图:象征着深圳精神的“拓荒牛”帮助学生理解建设深圳的劳动者的精神10、小结三、引导学生理解“经济特区”1、读一读:豆博士的话学生提问2、讲一讲:邓小平把深圳确定为经济特区的故事3、师生交流: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4、经济特区的“特”怎么理解理解?5、指导学生理解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6、小结四、总结课文五、布置作业:了解其他几个经济特区,向家长讲一讲经济特区的故事或者含义教学反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