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论文(共7499字).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一****云
  • 文档编号:269406318
  • 上传时间:2022-03-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论文(共7499字)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论文 1现行专升本培养模式及其弊端(1)专升本招生考试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专科学习结果目前各高校专升本考试科目与考试方式往往过于单调,有的学校理工科专业只考英语、微积分、计算机应用三门课程,对于其它知识、技术、能力不做任何考查,这样的指挥棒使得有些学生从进入专科起就主攻这三门课程,只是为了升入本科的目标,忽视对专业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这种实践技能理应是应用型人才的长项这种招生方式一开始就偏离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若是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考核与考试相结合,就可以弥补这种单一考试的缺陷2)专科学习结果不能带入本科并得到承认造成重复学习、浪费学生时间目前多数学校专升本学生的培养采取的是最简单最粗糙的培养方式,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后,直接插班在相应专业的本科三年级跟读,专升本学生的两年本科课程计划安排与普通本科学生三、四年级课程计划完全相同本科的教学计划安排在一、二年级重在通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三、四年级更加侧重专业课与实践实习的训练,高职专科的培养也是重在专业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的时间是在重复专科阶段已经经历过的实践实习,而对于专升本学生所欠缺的通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没有任何加强与弥补。

      对专升本学生毕业审核只审核本科教学计划的三、四年级课程,学位审核只审核在三、四年级所学的学位课程,专科所取得课程学分没有带入本科的学习,也不做任何考查,把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一刀切”式地分开了这种培养方式表面看减少了教学成本,实际则是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牺牲了专升本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达到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3)现有的专升本培养模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从专科升入本科,缺少学习结果积累转换的过程,不能全面公正考核专科的学习结果,也不能把专科与社会的学习结果带入本科学习,专科培养与本科培养截然分开,培养方案不能对接,没有基于个人学习基础的配套课程设置与选课,也没有量身订制针对专升本学生的毕业学位考核标准总之,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学分积累与转换,贯通专科与本科,找到更加精细、科学、方向明确的培养模式2学习积累与转换方法学生受教育的地点单位可以是不相关无传承的,但学生的再学习应是以旧的学习积累与学习结果为基础的,是连续的从专科到本科,只有对旧的学习积累与学习结果有一个科学的转换、认定与评价,新的学习才不会盲目,才会更加系统有效,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也才是成功的1)设置合适的学分绩点转换标准是从专科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

      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贯通中,找到一个量化的、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学生在专科的学习结果与积累并带入本科,这是至关重要的以学分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量,学习成绩转换成的绩点反应学习质量,那么学分绩点就可以基本反应学生的学习结果与积累从国内到国外,学分绩点制的实质是相近的,但具体的绩点设置与度量方法千差万别,作为从专科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它有别于大学内部的学分绩点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基础不同的学生群,不同老师、不同的学习背景、不同环境导致的成绩内涵的差异如果采用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学习成绩与绩点的直接换算,会掩盖差异,不能做到从专科到本科学习结果对等的积累与转换一般的普通大学内部的学分绩点划分大致情况,按这样的学分绩点换算,专科学生在专科学习所得到的学分绩点,与普通本科学生得到的学分绩点是没有可比性的代表学习量的学分具有通用的可比性,但由成绩直接转换成的绩点,不能科学地衡量与本科对等的学习质量首先,由于高考分数的分档,接受教育的本科人群与专科人群学习基础是不一样的,假设学生的成绩在专科与本科不同人群中都呈正态分布,同样的分数所代表的学习质量是不同的另外,由于师资条件及背景条件的影响,我们也无法评判每门课成绩分布的期望值。

      如:某专科学生在专科教育过程中,高等数学是83分;本科学生在本科教育过程中该门课也是83分,但所代表的学习质量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这种绝对成绩转化的学分绩点比较是无意义的,不能成为专科上升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绝对比较行不通,可以利用相对比较的方法,也有些学者称之为标准绩点制的理念,通过学生课程成绩在本专业特定人群中的排名,转换成绩点,带入本科在专科中,只有学业较好的学生才能进入本科学习,所以我们重点考查的是成绩在前40%的学生,见表2通过学生成绩在专科人群中的排名,使得本科与专科有了可比性的对接也就是说排名越前的学生绩点值越大,学分绩点越高,也只有考试成绩在前40%才能作为专科学习的学分绩点积累,可以带入到本科学习中,并参与本科的学业考核,其实也是尾部淘汰这种学分绩点设置,尽可能地规避了各种差异带来的绝对成绩不可比性,使学分积累与转换更接近客观与公正当然,具体的专科阶段、本科阶段的绩点值如何设置,才能更科学地评价学习结果并实现积累与转换,要根据实际情况,最好以大样本的实际人群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完整、科学、适合特定情况的学分绩点模型学习结果积累与转换不能只采取单一的方法,对于通用性、可比性很高的国家考试、行业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可以直接转换学分绩点。

      如英语的国家四、六级证书,托福、雅思考试证书;国家计算机考试等级证书;会计、律师等行业资格证书;代表各种技术水平的焊接、车工、钳工等技术证书;某些技术大赛证书等等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获取,不一定是来源于学校,可以是非学历教育、培训教育、社会学习等各种途径的,但只要是社会、行业承认的或学生能证明的实用技能,学校就应该承认其学习成果并转换成学分绩点,划分到相应的模块中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就应该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承认各种学习积累、灵活转换、个体培养、差异考核中体现出来,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这过程中实践并推广2)按统一标准转换成的学分绩点应成为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招生标准对于什么样的专科学生可以进入本科学习,获取就读本科的资格,招生的方式其实是指挥棒式的效应,而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招收专科学生升入本科,一是对专科学生学习积累的直接认可,二是考试加考查学习结果是对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综合考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根据学时与绩点,以表2为换算方法,折算总的学分绩点;技术、能力的考量可以凭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术资格证书、学术大赛等通用证书,最终折合学分绩点。

      对知识的考查可以采用平均学分绩点与总学分绩点相结合,对技术能力考核可以用总学分绩点,按照学分绩点划分标准线,当超过较高的第一标准时,可以直接进入本科学习;当达到第二标准线时,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方能进入本科学习3以转换结果为基础的后续本科学习专科到本科的无缝对接,除了对专科学生前期学习积累进行考核、转换、认可外,实现按个人基础与需要选课,并以普通本科培养方案为基础,对学习的量与质做细致科学的要求,这些既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引导方向,也决定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1)根据学生个人学习基础,实现按需选课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后,把前期学习已经转换认可的学分绩点归入相应的模块,按现有的培养方案分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社会实践模块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普通本科该专业所开课程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转换获得的学分绩点,对应每一模块相应的毕业学位要求,有选择性地选课以弥补弱项,增加学分提高学分绩点每学期开学初,固定时间为专科升入本科学生开放选课,只要是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就应该是基于学生个体培养的管理系统,完全可以做到部分学生按需选课。

      2)适当增加自学为主的小学分课程弥补专科相应课程学时不足在相近专业的本科与专科培养方案中,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但专科的课时少,内容浅,按表2进行学分转换后,学分绩点一定比该专业普通本科学生略少学生进入本科后就需要弥补这些不足,可以设置一些小学分课程,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分组并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课题,最终以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来考核学习结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该门课程的深入学习并融会贯通的过程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多掌握几个知识点更加重要,这种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但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容易产生弊端,如果任课老师对这种小学分课程的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任由剽窃与抄袭发生,学生依然所获不多3)提供灵活获取学分的方式学生个性选择并完成本科学业同一门课程,学生在专科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分绩点,但没达到本科毕业的要求,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跟下级同学重新修读这门课程;也可以自学为主向老师申请免修,但需参加本科学生的考试获取学分绩点;还可以修读与该课对应的小学分课程,弥补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课,例如英语、计算机可以凭国家等级证书获取学分绩点;又或者参加该课程领域的竞赛,获得一定的奖项也可以折合相应的学分绩点。

      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两年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达到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4)科学设置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学位考核标准因学生学习经历与培养目标差异,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审核标准可以是不同的,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中细划分不同的模块,以平均学分绩点、总学分绩点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总的学习量和普通本科要求一致,但学习量在各模块中的分配与普通本科可以不一样,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考核的标准也不一样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雅思托福成绩都可以直接转换为本科的计算机与英语学分与绩点;用总学分绩点考核的模块,各种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体现学生能力的比赛奖项等,都可以转换为学分绩点,承认其社会学习与实践的结果4实例研究与探讨以东华理工大学的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与高职区域普查与矿产调查专业(以下简称区调专业)为例,探讨专科到本科学习积累与转换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东华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与之相近的专科专业学生生源较好,希望继续系统深入学习取得本科文凭的愿望很高,而地质队、矿山等基层用人单位也希望招收更具有实践技术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两种需求的契合,为该专业的试点工作提供良好的土壤与环境,打通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实现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此专业可以先行试点1)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本科、高职专科、专升本学生培养方案相互对比,审视目前的专升本学生培养弊端在哪里,以供借鉴从表3前两年的对照可知,本科的很多理论课程、实践训练,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学习经历过,但自然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多数课程学时不够,还有待在本科阶段得到加强但从后两年的培养方案对照可知,专升本学生自然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没得到深入学习,更多的是在重复专科的实践与学习目前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宝贵的2年时间里,所有的学习与实践实习共包括10门专业课程的学习、34周的专业实习与实践,其中有6门课程在专科有过不同程度的学习,有33周的专业实习实践训练在专科已经参加过进入本科后所学新的课程只有4门(选修课4选3),包括电子电工技术68学时、专业英语(选修)30学时、矿山地质学(选修)30学时、石油地质学(选修)38学时、地史学(选修)30学时可见专升本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接受重复教育,而专科学生本身欠缺的基础课程如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自然基础课(本科336学时,专科160学时),专业基础课如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本科478学时,专科340学时),多数课程入学时不做任何考查,本科学习也没有得到任何加强。

      在毕业学位审核中,这些重要的课程被完全忽视了,只审核专升本学生参与的后两年的学习活动普通本科有8门学位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