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鲸鲨各种特征及分布等资料.doc
5页鲸 鲨鲸鲨是须鲨目的一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鲨为鲸鲨科及鲸鲨属中唯一的成员,是一种滤食动物这种鲨鱼被认为大约出现在6000万年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寿命大约有70年 虽然鲸鲨具有宽大的嘴,不过它们主要以小型动植物为食中文学名: 鲸鲨 拉丁学名:Rhincodon typus 别称: 豆腐鲨、大憨鲨 界: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软骨鱼纲 亚纲: 板鳃亚纲 属: 鲸鲨属 种: 鲸鲨 目: 须鲨目 科: 鲸鲨科(Rhincodontidae) 分布区域: 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 身长:约18米 体重:约13.6吨 英文名:Whale shark 外形特征:鲸鲨是最大的鲨,是鱼类中最大者,通常体长在10米左右金钱鲨(22张)最大个体体长达20米,体重10~15吨,为鱼类之冠体延长粗大,每侧各具二显著皮嵴眼小,无瞬膜口巨大上下领具唇褶齿细小而多,圆锥形喷水孔小,位于眼后鲤孔5个,宽大鳃耙角质,分成许多小枝、结成过滤港状。
背鳍2个,第二背鳍与臂鳍相对胸鳍宽大尾鳍分叉体灰褐或青褐色,具有许多黄色斑点和垂直横纹体呈圆柱状或稍纵扁;体侧隆嵴明显;头扁平而宽广眼小,侧位,无瞬膜喷水孔更小,位于眼后方鳃裂特大,具独特之过滤构造,含横断每一鳃裂之薄板,另鳃弧上具许多角质滤耙,分成许多小枝,交叉成海绵状之滤器口裂极大,前位,横向;口角具唇褶;无口鼻间沟鲨鱼的牙齿有规律地松散地嵌在肌肉纤维里,这种肌肉纤维相当于牙床新老更替的过程中, 鲸鲨老的牙齿会不断流血被新的牙齿取代牙齿数量最多的鲨鱼很可能是鲸鲨,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口腔就像一个巨大的过滤器它的口腔里有几千颗细小的、钩状的牙齿,每一颗大约长2~3毫米,排成11~12排,排列在上下颌这些牙齿至少一年更换两次那么倘若鲸鲨的寿命和人类相等的话,它真的称得上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了但是,它是否确实使用了这么多的牙齿至今还是个谜第一背鳍远大于第二背鳍;胸鳍特大,为稍窄之镰刀状;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大,基底亦相对;尾鳍叉形,上尾叉几比下尾叉长2倍,由上叶及下叶之中部、后部组成,下尾叉则由下叶前部突出而成体呈灰褐色至蓝褐色,体侧散布许多白色斑点及横纹,而这些斑纹排列呈棋盘状栖息环境:生活于暖温性大洋海区的中上层,性温和, 鲸鲨不攻击人。
鲸鲨的游动速度缓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晒太阳以浮游生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小鱼为食食量不大,科学家最近意识到,鲸鲨并不像人们以前认为的那样,是一种运动迟缓的动物,事实上它们会像从高空俯冲而下的鹰一样,迅速俯身向下,潜入深水里在菲律宾的DONSAL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鲸鲨观赏海域,每年3-5月,有大批野生鲸鲨出没,可乘坐当地的螃蟹船浮潜观赏另外,日本冲绳的美丽海水族馆目前人工养殖有三条成年鲸鲨,号称亚洲最大的水族箱生活习性食物鲸鲨是滤食动物,也是目前已知3种滤食鲨鱼之一,另外2种分别为巨口鲨与姥鲨鲸鲨鲸鲨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类、磷虾与小型的自游动物(例如小型乌贼与脊椎动物)为食它们的牙齿不是扮演觅食的功用,事实上它的尺寸并不大取而代之的是:鲸鲨吸进一口水,闭上嘴巴,然后从鳃来排出水在嘴巴关闭与鳃盖打开之间的短暂期间,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鳃与咽喉的皮质鳞突(dermal denticles)所困住这个类似过滤器般的器官是鳃耙的独特变异,可以阻止任何大于2至3公厘的物体通过,液体则会被排出任何被鳃条之间的过滤器官所阻塞的物体会被鲸鲨吞下去鲸鲨曾被观察到“咳嗽”的行为,推测这是清理累积在鳃耙中的食物的方式。
鲸鲨聚集在贝里斯加勒比地区海域的礁石区,捕食巨大巴西笛鲷的鱼卵,这些卵会出现在5、6、7月的满月与弦月之间鲸鲨是种活跃的滤食生物, 鲸鲨靠着嗅觉来攻击浮游生物或鱼类这些目标鲸鲨在觅食时不需要向前游泳,它们经常被观察到上下摆动着来吸入海水与排出它来得到食物这与姥鲨完全相反,它们是温和的滤食者而且并不会吸入海水,它们靠著游泳迫使海水通过鳃英国广播公司的自然纪录片《行星地球》曾拍摄到一只正在捕食小型鱼类的鲸鲨性情虽然鲸鲨拥有巨大的身躯,不过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危害 鲸鲨它们经常被科学家用来教育社会大众,不是所有的鲨鱼都会“吃人”实际上,鲸鲨的个性是相当温和的,也会与潜水人员嬉戏有一项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鲸鲨会保持静止,将身体倒反来让潜水人员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潜水人员可以与这种巨大的鱼类一同游泳而不会遭受任何危险,除了会被鲸鲨巨大的尾鳍无意间击中以外潜水人员可以经常在洪都拉斯海湾群岛、泰国、红海、马尔代夫、西澳大利亚(宁哥路珊瑚礁)、巴西、莫桑比克、南非的苏达瓦那湾(大圣路西亚湿地公园)、科隆群岛、墨西哥女人岛、马来西亚西部、塞舌尔、斯里兰卡及波多黎各这些地区观察到鲸鲨的活动菲律宾是世界上鲸鲨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
鲸鲨高清组图(10张)鲸鲨会在1月到5月之间聚集在菲律宾索索贡(Sorsogon,位于敦索尔)的浅海岸区一些幸运的潜水人员也可以在塞舌尔与波多黎各发现鲸鲨群目前知道它们会在9月至12月之间沿着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州来移动,最近也有人发现鲸鲨在西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天鹅岛(Tenggol Island)附近出没有时候鲸鲨会与其他小型的鱼类一起出现,特别是筹分布范围鲸鲨生活于暖温性大洋海区的中上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区,在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较为常见鲸鲨栖息在热带与温带海域,分布大约在南北纬30度的范围内目前认为鲸鲨主要是在远洋地区出没,而鲸鲨季节性的觅食活动偶尔会发生在几个沿岸地区,例如西澳大利亚的宁歌路珊瑚礁(Ningaloo Reef)、洪都拉斯、菲律宾的董索与八打雁(Batangas)及坦桑尼亚的奔巴岛与桑吉巴虽然鲸鲨常出现在近海,不过也曾经在沿岸、潟湖、珊瑚礁与河口发现它们的踪影人类也曾经在700米(2,300英尺)深的海域发现过鲸鲨鲸鲨通常单独活动,除非在食物丰富的地区觅食,否则它们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鲸鲨的活动范围比雌性更大,因为雌性鲸鲨比较偏好出现在特定的地点繁殖方式目前生物学家对于鲸鲨的繁殖习性仍然有许多疑问。
生物学家在20世纪中叶以前,对于鲸鲨是胎生或卵生都仅止于臆测后来生物学家在1956年根据一颗墨西哥近海发现覆有鲸鲨胎仔的卵壳,而相信它们是卵生动物到了1996年7月,台湾台东地区的渔民捕获一条雌鲨,随后在体内发现了300条幼鲨及卵壳,显示鲸鲨其实是一种卵胎生动物鲸鲨会将卵留在身体内,直到幼鲨生长到40至60厘米后才释出体外,这显示出幼鲨并非全部同时出生雌鲨会将精液保存下来,然后在一段长期时间中稳定的繁殖出幼鲨生物学家认为鲸鲨会在3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70至100年历史上最小的活鲸鲨样本是菲律宾海洋动物研究人员在2009年3月7日所发现的, 鲸鲨长度仅有38厘米,约当成年男性的前臂长度当时人们在菲律宾的海滩上发现它,这条鲸鲨随后受到研究人员的照顾并被送回野外科学家相信这次意外事件可能让他们发现一个鲸鲨的繁殖地.种群现状鲸鲨几乎没有天敌,人类捕捞是其数量减少的一个原因鲸鲨在几个季节性聚集的地区是水产业的目标之一东南亚特别是台湾地区是鲸鲨主要捕捞区,捕捞上来的鲸鲨主要食用其肉质,有时也会将它的鳍割下以制作鱼翅在其他地方虽然不是捕捞对象,但也会被误捕目前生物学家仍无法得知鲸鲨的数量,而鲸鲨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是濒危物种。
菲律宾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关于鲸鲨的商业猎捕、贩卖、输入与输出活动,印度则在2001年5月禁止,从2003年开始,台湾将鲸鲨的捕捞数量限制在每年80尾从2008年1月1日之后,则开始全面禁止这类商业活动保护级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鲸鲨属于易危(UV)等级,已经踏入了受胁(threatened)的门槛,中文维基百科收录了的处于IUCN红色名录易危等级的物种还有猎豹、白马鸡、白唇鹿、川金丝猴、鸳鸯、小天鹅、大鸨等人们熟悉的物种,这些物种大多属于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这说明,处于易危等级的鲸鲨的生存现状,也同样需要来自国家行政力量的保护,以避免该物种受胁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强(20张)此外,根据华盛顿公约(CETIS)网站的数据显示,鲸鲨属于公约附录II所列物种,公约约定附录II所列物种需要管制其国际贸易的交易情况以避免影响到其存续在国家林业局网站可以看到华盛顿公约的中文译本,其中并未规定缔约国有义务控制附录载列物种的国内贸易物种命名在1828年4月,鲸鲨首次被生物学家根据一只长4.6米,在南非桌湾被捕获的个体所确认这条鲸鲨的特征在隔年由开普敦的英国陆军医生安祖鲁·史密斯(Andrew Smith)提出。
他后来在1849年公开更多有关鲸鲨细节鲸鲨”这个名称是从鱼类生物学而来,换句话说,表示鲸鲨体型与鲸鱼一样庞大,而且也是一种滤食动物在越南宗教信仰中,鲸鲨被视为成神祇, 鲸鲨并且被称为“Ca Ong”(有“鱼先生”(Sir Fish)的意思)鲸鲨在墨西哥及大部分中美地区因为它们身上斑点形状,被称为“pez dama”或“domino”因为鲸鲨经常有规律出现在伯利兹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靠近人心果群岛(Sapodilla Cayes)海域,所以巴西人称它为“Sapodilla Tom”鲸鲨在肯尼亚被称为“papa shillingi”,这是因为肯尼亚人相信神将先令投掷在鲸鲨身上,所以它们身上才有那样斑点marokintana”是鲸鲨在马达加斯加的称呼,意为“众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称呼鲸鲨为“geger lintang”,意为“背部拥有星星的鱼”菲律宾人则称它们为“bu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