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等级划分.docx
17页公路等级划分公路等级是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流量进展的划分,中国大陆 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五个等级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 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30000辆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 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 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 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公路等级的选用根据公路网的规划,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 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同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 的车疲乏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公路使用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二级公路为15年;三级公路为10年;四级公路一般为10年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开展最 重要的根底设施之一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三个层次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旗、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 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 国、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效劳的公路,以 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 络的公路农村公路主要供机动车辆行驶并到达一定技术标准县道一 般采用三、四级公路标准;乡道采用四级公路或等外路标准 按照?公路法?的要求,新建公路应当符合部颁标准要求,原有不符 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等外公路,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改造为符 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公路鉴于目前一些贫困山区中连接乡 (镇)与 行政村、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乡村公路交通量小,且路上行驶 车辆也多为拖拉机、农用车等体积、载重相对较小的机动车,所 以,对这些公路的路面宽度、路线纵坡、曲线半径适当放宽要求, 暂时采用等外路也是可行的以下为交通部?农村公路建立标准指导意见?,从中可以看出 交通部对农村公路建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农村公路建立标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交通部公路司二00四年二月目录1总那么2控制要素13路线4路基路面5桥涵6隧道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8村镇路段总那么为加强农村公路建立的技术指导,确保建立质量,提高投资 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农村公路建立实际,制定? 农村公路建立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乡级〔包括乡级〕以下的农村公路新、 改建工程西部县际公路特殊路段可参照执行农村公路建立应坚持“规划先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 步实施〃的根本原那么,走可持续开展之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注重环境保护,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 环境农村公路建立标准原那么上应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因受经济、地形、地质和其他自然条件限制实施困难的路段〔以下简称受限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报审通过,可按本 ?指导意见?执行但是,当条件具备时应尽快改建,以到达等级公 路标准农村公路中未到达?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 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 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10年预测控制要素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除受限路段外,农村公路设计速度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有关规定执行,受限路段的设计速度推荐按不低于 10km/h控制不同路段交通量变化较大时可采用不同标准分段实施,不同 设计速度的路段间应设置过渡段,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能够明 显判断路况发生变化的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一条路线宜采用同一净高,一般不宜小于 4.50m。
经技术经 济论证可以适当降低,但应满足当地农村公路的运输需求路线一般规定1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条件,根 据工程造价、社会环境等因素进展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 合理运用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方面要素,保证线 形连续、均衡,行车平安2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那么;少拆房屋、少动迁公 用事业管线;充分利用旧路,平安利用原有桥隧,防止大改大调 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方便农〔牧〕民出行,效 劳城镇化;注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 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3尽量防止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等地质不良地段 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 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路基宽度〔包括车道和路肩宽度〕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 定,其中,其中又车道不小于5.5米,受限路段双车道路面宽度 应不小于5m,单车道路面宽度应不小于3m采用单车道路面的, 单侧路肩宽度应不小于0.75m单车道公路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驾驶 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车辆的有利地点,路基宽度不宜 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20m。
连续的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平安处应设置避险车道受限路段一般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10%,海拔2000m以上 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当采用最大纵坡时,其最 大坡长应不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受限路段设有超高的平曲线,其合成坡度值不宜超过11%〔海 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除外〕第5页受限路段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小坡 长、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等技术指标,经技 术经济论证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出现不利因素的组合,并设置交 通平安设施,保证行车平安当受限路段采用回头曲线时,其技术指标宜参照?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JTJ-97〕有关规定,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并 应设置交通平安设施和必要的限速标志路基路面一般规定1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形、 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尤其应重视排水与防护 设施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2因受自然、经济和其他条件限制不能一次到位的路面工程, 应按照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原那么先通后畅,使前期工程在后 期能充分利用3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应作好调查研究,结合 当地实践经历进展个别设计。
标准路基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出 路基两侧地面积水0.5m以上,确保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沿河及受 水侵淹的路段路基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平安高度其中,四级公路设计洪水频 率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路基压实当采用砖块、片〔块〕石、水 泥混凝土预制块等联锁块路面时,路基压实度可适当降低路基 强度和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或因缺乏压实机械及未做分层碾压导 致压实度缺乏的填方路段,应暂缓实施路面工程或采取简易路面 过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路基防护应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及地产材料等情况,针对易 塌方的高边坡、不稳定的高路堤、受冲刷较大的沿河路段等重点 路基部位,采用护岸、挡土墙、石砌护坡、石笼、抛石等工程防 护和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 保证路基稳定地形特别险峻、工程量巨大、易发生塌方的改建路段,在满 足机动车通行的前提下,可维持原路基和防护的稳定状态,同时 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平安设施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路面类型应根据交通量、自然和社会环境、地产材料和建立 资金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
1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 面2 一般地区可采用沥青贯入式、沥青碎石、沥青外表处治、 石块、混凝土块、砖块等类型路面3分期修建的工程可采用砂石、贫混凝土砂砾等类型路面4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上可修建过水路面5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应采用摩阻系数较大的路面, 潮湿和过湿路段不应采用砖铺路面6积雪冰冻地区,公路等级较低的路段不宜采用沥青路面和 水泥路面,宜修建砂石路面应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合理进展路面构造设计,各构造层厚度, 有条件时按标准计算确定;受条件限制的,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最小厚度表各类路面构造层最小厚度构造层构造层类型施工最小厚度〔cm〕铺装路面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简易铺装路面沥青石屑沥青碎石沥青贯入 式沥青砂沥青外表处治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未铺装路面砂石路面10砖块路面12水泥混凝土块路面10块石路面15基层水泥稳定类15石灰稳定15类工业废渣类15柔性基层8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农村公路,如重载车辆较多的矿区公路 等应结合实际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情况进展专项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应结合沿线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 件,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涵排水、 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一般路段应设 置梯形土边沟,冲刷严重的山区路段应设置硬化边沟,边沟底宽 和沟深不宜小于0.4m,村镇路段边沟应按本?指导意见?的有关规 定执行桥涵一般规定1桥梁应兼顾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利于养护等 因素,根据所在公路的功能要求、性质和预期开展的需要,按照 “平安、实用、经济、适当照顾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那么进展 设计2新建桥涵推荐采用标准跨径、技术成熟、容易施工、经济 实用的桥〔涵〕型一般宜修建简支梁桥,根底承载力满足要求第10页可修建拱桥,季节性的宽浅河流上可修建漫水桥,跨径较小、水 文地质情况适宜的桥梁推荐采用轻型桥台原有桥梁应根据水文 地质条件、交通组成、原桥使用状况等因素确定利用方案3桥涵应考虑农田排灌的需要,靠近村镇、铁路及水利设施 的桥梁要适当考虑综合利用,必要时应修建导流构造物或防护构 造物标准新建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应采用公路一II级以上标准〔包括公一II级〕原有利用的大中桥和重型车辆少的四级公路新建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一I级车道荷载效应的 0.8倍,车辆荷 载效应可采用0.7倍桥面宽度一般不宜小于6m,单车道路段桥面宽度不宜小于4.5m ;当桥梁宽度小于路基宽度时,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 单侧渐变长度不小于20m。
村镇行人密集区桥梁应设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 0.75m大桥及50 m以上〔包括50 m〕中桥应设置防撞墙〔或护栏〕,其余中、小桥应设置平安带〔或低栏杆〕原有桥梁应本着经济、平安的原那么合理利用1大中桥应进展专业技术鉴定,达不到荷载等级的可采取加固、局部利用、限载或撤除新建等方案;小桥应对其行车的平安 性进展论证,确定是否利用2旧桥加宽应采用与原有桥梁一样〔或相近〕的构造型式、 跨径,并以新旧桥共同受力为宜,提倡桥梁加宽与加固同步进展, 并到达荷载等级要求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技术和其他因素 不能加宽、加固的桥梁应设置窄桥或限载标志涵洞设置应满足路基排水的要求,涵顶填土应满足最小厚度 要求,涵洞类型宜采用圆管涵等经济实用的涵洞型式隧道一般规定1根据公路功能和开展的需求,遵照平安、经济、利于保护 生态环境的原那么,综合考虑路线所处路段的地形、地质、施工、 养护等因素,路基开挖深度在25 m以上时,应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