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物化学要点小节.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26671778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7章 糖代谢糖无氧发酵——糖酵解(EMP)概念: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并生成ATP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亦称糖的无氧氧化位置:细胞质特点:不需氧糖酵解小结1.全过程:三个阶段,10步反应,需10种酶2.三个关键酶?不可逆反应!3.反应部位:胞浆;4.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5. 调节位点: 已糖激酶 QG-6-P; 磷酸果糖激酶 QATP、柠檬酸、脂肪酸; ÅADP、AMP; 丙酮酸激酶Q乙酰CoA、ATP; ÅADP、AMP6. 总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2Pi Þ2C3H4O3 +2NADH +2H++2ATP+2H2O7. 能量计算:氧化一分子葡萄糖净生成 2ATP 2NADH ————— 6ATP 或 4ATP 8. 生物学意义:(1)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共同途径,通过糖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2)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脂类合成提供碳骨架;(3)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

      TCA循环要点小结三羧酸循环(TCA)1. 概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反应部位:线粒体特点:需氧总反应式: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 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 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生理意义)为生物体提供能量,是体内主要产生ATP的途径 ;2)循环中的中间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如草酰乙酸、a-酮戊二酸可转变为氨基酸,琥珀酰CoA可用于合成叶绿素及血红素分子中的卟啉3)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等代谢的枢纽能量计算酵解阶段: 2 ATP——2 ATP 2 ´ 1 NADH——2 ´ (3ATP或2 ATP 丙酮酸氧化:2 ´ 1NADH———2 ´ 3 ATP三羧酸循环:2 ´ 1 GTP——2 ´1 ATP 2 ´ 3 NADH——2 ´ 9 ATP 2 ´ 1 FADH2——2 ´ 4 ATP总计:38 ATP或36 ATP第8章 脂代谢β-氧化作用的概念概念: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β-氧化。

      证据: 1904年Knoop:苯基脂肪酸氧化试验场所:线粒体基质1. 脂肪酸β-氧化时仅需活化一次,消耗1个ATP的两个高能键;2. 长链脂肪酸由线粒体外的脂酰CoA合成酶活化,经肉碱运到线粒内;中、短链脂肪酸直接进入线 粒体,由线粒体内的脂酰CoA合成酶活化3. 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脱氢、硫解4个步骤;4. 每循环一次产生1分子FADH2、1分子NADH、1 分子乙酰-CoA脂肪酸β氧化最终的产物为乙酰CoA、NADH和FADH2假如碳原子数为Cn的脂肪酸进行β氧化,则需要作(n/2-1)次循环才能完全分解为n/2个乙酰CoA,产生n/2-1个NADH和n/2-1个FADH2;生成的乙酰CoA通过TCA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水并释放能量,而NADH和FADH2则通过呼吸链传递电子生成ATP一)饱和脂肪酸(软脂酸)的从头合成原 料:乙酰CoA、ATP细胞器:细胞质供氢体:NADPH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 区别要点从头合成β-氧化细胞内发生场所胞液线粒体运载系统柠檬酸-乙酰CoA肉碱-脂酰CoA酰基载体ACP-SHCoA-SH电子供体或受体NADPFAD、NAD二碳单位参与/断裂形式丙二酸单酰ACP乙酰CoA对HCO3-和柠檬酸的需求需要不需要b-羟酰基中间物立体构型D型L型能量耗能及NADPH产生ATP酶单一肽链未知方向甲基端羧基端第9章 氨基酸代谢脱氨基作用 1.氧化脱氨 2.非氧化脱氨1.氧化脱氨作用• 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程称为氧化脱氨基作用。

      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氨基酸氧化酶——直接脱氢氧化脱氨作用;• 氨基酸脱氢酶——脱氢氧化偶联脱氨基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