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案例.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9885429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江东中心小学 费唯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3-84的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4题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一个难点,在知识上学生已有多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有两点:一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二是笔算过程中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要用0占位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技能性目标: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情感性目标:体验推理、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具:例5、例6主题图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谈话: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圆为自己祝寿,仙女们来到蟠桃园看见孙悟空正在吃蟠桃,而数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仙女们吓坏了,马上回来向王母娘娘报告。

      课件出示例5的主题图)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 教学例5(1)、出示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2)、组织学生列式计算师:谁能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该怎样列式呢?板书:0+0+0+0+0+0+0=0 0×7=0 7×0=0(3)、想一想:0×3= 9×0= 0×0= 为什么?(4)、组织学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举例: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出示 ( )×( )=0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师:这样的算式说得完吗?用一句话概括怎么说?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 教学例6(1)、课件出示例6的主题图师:老寿星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步行他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18米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师:把每圈518米改成每圈508米,又该怎样计算呢?师: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板书例题:508×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师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不同算法)算法一:500×3=1500        8×3=24        1500+24=1524算法二:   5 0 8              ×    3              1 5 2 4 教师提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2)、学生独立完成105×6=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

      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6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积的十位上是3,而不是0三、 学以致用、巩固提高1、 练习“做一做”中的四组题师: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207×8 603×4 305×92、比一比,哪个算式得数大逐步出示)(1)、1+2+3+4 1×2×3×4(2)、1+2+3+4+5+6+7+8+9 1×2 ×3×4×5 ×6×7×8×9 (3)、师:要想让加法的得数比乘法大,( )里应填几?( 括号里必须填同一个数1+2+3+4+5+6+7+8+9+( ) 1×2 ×3×4×5 ×6×7×8×9 ×( )3、 思考题:师:猜一猜,205×4和502×4两道算式中,积的哪些数位上是0?为什么?4、 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上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而且,我们还能运用这一规律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反思: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师教学生成的依据,是课程目标的体现者,是教师教学的范例,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获取知识的工具,新课程倡导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应在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枷锁”和“桎梏者”,而应成为“跳板”和“促进者”,教师不再是教教材。

      因此,我们要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深入钻研教材,对其内容拥有自己的解读,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整合,从而形成非僵化的,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施教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