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蒲松龄的三苦.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56756412
  • 上传时间:2022-07-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蒲松龄的三苦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 《聊斋自志》里杜撰的宿命故事 而他一生更是相当苦,可以说三苦并存:生活很贫苦;科举 失利很痛苦,创作《聊斋志异》很艰苦他的苦是和民族苦 联系在一起的,他五岁那一年,满清贵族入主中原,改朝换 代,天崩地裂,老百姓水深火热而蒲松龄始终是下层百姓 的一员第一、生活的贫苦蒲松龄青年时在父亲羽翼下安心读 书,但好日子没过多久,二十五岁时,分家了蒲松龄的两 个哥哥是秀才,两个嫂嫂却是泼妇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整天 闹得鸡犬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四个儿子分家家分得 不公平,好房子好地都给哥哥分走, 蒲松龄分了薄田二十亩, 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找堂兄借了块门板, 带着妻子、儿子搬进去,他分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一家 三口吃三个月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 的私塾老师生涯私塾教师待遇不高,一年能拿八两银子就 算不错而维持一户庄稼人最低生活得二十两,这是《红楼 梦》里刘老老算的反过来说,蒲松龄教书一年挣的钱,不 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蒲松龄三十多岁时,四个孩子陆续出生,父亲故去,老母在堂,他到了家徒四壁妇愁贫的地步, 有时他不得不卖文为活,替别人写文章挣几个钱,比如说写 封婚书,写篇祭文,报酬不过是一斗米,或者一只鸡,两瓶 低档的酒。

      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 登门?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谓“敲比” ,就是把欠税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 掉缸底的存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 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长银子?蒲松龄多次写自己的贫困有 首诗写他看到市上卖青鱼,很想吃,但是没钱,只好“安分 忘馋嚼”,青鱼很便宜,但大作家蒲松龄吃不起他的《日 中饭》写全家没有干粮吃,煮了锅麦粥,几个儿子抢起来, 大儿子先把勺子抢到手里,到锅底捞稠的;二儿子拿着碗叫 着吵着跟哥哥抢;三儿子刚会走路,翻盆倒碗像饿鹰;小女 儿站在一边可怜巴巴看着父亲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 说:穷神,我和你有何亲,偏把我的门儿进?我就是你贴身 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几天假你为何步步把我跟, 时时不离身,像个缠热了的情人?在古代大作家里,蒲松龄 的平民特点很突出,贫困使他和下层百姓同命运,共呼吸, 使他对吏治黑暗有深刻认识第二,科举失利的痛苦:蒲松龄一生科举不得志,这不 得志又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顺治十五年( 1658),十九岁 的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在县、府、道三试中名列榜首成为 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

      清初诗坛号 称“南施北宋” ,指的就是安徽的施闰章和山东的宋琬施 闰章给童生道试出的第一道制艺题是《蚤起》 蚤起”这两 个字出自《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形 式上有严格要求,写多少字,分哪些段,都有具体要求,更 重要的是,内容要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是 “蚤起”,顾名思义,就应该模仿孟子的语气,阐发《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文章本义,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大道理蒲松龄却写成了既像小品,又像小说的文章文章 开头写了一段,是文言文,我们用白话说出来: “我曾经观 察那些追求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的功名,小人追求 发财致富,有些人自己并不富贵却迫不及待地伺候在富贵者 门前,唯恐见晚了,至于那些悠然自在睡懒觉、无所事事的 人,不是放达的高人,就是深闺的女子 ”这段话不像八股 文,是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 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追 踪丈夫,而且想“我得起来了 ”,写到妻子决定跟踪丈夫时 对妾说:“你关上门吧,我走啦 ”有人物心理,有人物独白 和对话,很像小说,怎能符合八股文要求?但是,蒲松龄遇 到的是大文学家施闰章,爱才如命的施闰章,施闰章欣赏蒲松龄对人情世态栩栩如生的描写,他加批语说蒲松龄“将一 时富贵丑态毕露于(蚤起)二字之上。

      ”把人们追求富贵的 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活了,写绝了还写个批语: “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 一名蒲松龄三试第一,名气很大,踌躇满志地走上了求仕 之路但他接连参加四次乡试(举人考试) ,都名落孙山 追根究底,施闰章对蒲松龄的赏识实际是误导,蒲松龄用写 小品和小说笔法写八股,虽然得到施闰章的赞赏,其他考官 却不会认可他们都是用刻板的八股文做敲门砖取得功名, 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也只欣赏这样的文章可以说,蒲松龄 最初参加科举考试就偏离了跑道蒲松龄 31 岁时到江苏宝应县给知县孙蕙做幕宾,知县 就是人们所说的县太爷,幕宾就是代写公文书信的秘书孙 蕙的家离蒲松龄很近,蒲松龄三试第一后颇有些名气,孙蕙 邀请了他蒲松龄平生唯一一次混迹官场,他观察了官场的 方方面面,也坚定了进入官场的决心有一次孙蕙问他:你 想仿效古时什么人啊?他回答: “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 似郭汾阳有朝一日我的名字能上凌烟阁,气派像汾阳王 郭子仪这似乎很滑稽,明明是县官请来处理文稿的文字秘 书,却说将来要做郭子仪那样大的官,比县官大得多的官!其实不难理解,蒲松龄如果不想青云直上,他数十年如一日参加科举考试是为什么?蒲松龄做了半个多世纪秀才。

      秀才是最低的功名,却最 辛苦,总得考试各省学道任期三年,学道一到任先举行秀 才考试,叫“岁考”,岁考决定秀才的等级,考得不好降级, 考到一等,有了做廩生的资格,所谓“廩生”就是享受朝廷 津贴的秀才廩生有名额限制,即使岁考一等,也得有了空 额才能“补廩”岁考第二年举行“科考”,成绩分六等,考 前两等可以参加乡试,考五、六等降级乡试三年一次,纳 税多的省可以录取百名左右举人蒲松龄参加了多少次乡 试?从有关资料看,十次左右也就是说,蒲松龄为了求区 区“举人”功名,用了不少于三十年时间反复参加岁试、科 考、乡试实在太可怕也太可惜了我们现在旁观者清,当 年蒲松龄却当局者迷因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 举制度是下层知识分子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出路蒲松龄一 直希望有朝一日金殿对策,光宗耀祖他反复练习,挖空心 思琢磨写八股文四十多岁时他写的八股文跟当年施闰章欣 赏的文章已经很不相同可是,他还是考不上! 一方面,科 举腐败,金钱和权势越来越起作用;另一方面,蒲松龄很没 运气从他写的词看到他乡试失利的具体情况他四十八岁 那年参加考试,拿到考题,觉得很有把握,写得很快,回头 一看,天塌地陷!原来他“越幅”了,违犯了书写规则。

      科 举考试有严格的书写规范,每一页写十二行,每一行写二十 五个字,还必须按照页码 1、2、3 连续写蒲松龄下笔如有 神,写完第一页,飞快一翻,连第二页一起翻过去,直接写 到第三页上了,隔了一幅,这就叫“越幅” ,而越幅要取消 资格还要张榜公布蒲松龄写了首词《大圣乐》描写闱中越 幅的感受:“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 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 ,他痛心疾首,无颜见江 东父老五十一岁时参加乡试,头场考完,被内定第一名, 偏偏第二场考试他因病没能考完又是名落孙山!他的《醉 太平》词写: “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 ”蒲松龄的 妻子刘氏比他看得开,劝蒲松龄:不要再考了,如果你命里 有官运,早就位居台阁了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一定要“肉 鼓吹”?也就是听打着板子向老百姓催税的声音呢?蒲松龄 自认为他做个进士绰绰有余,只是缺少举人这个环节蒲松 龄始终通不过的,正是举人考试, 《聊斋志异》反映出强烈 的“举人”情结 《王子安》写到秀才考举人有七似:入场 前光着脚提着考篮, 像乞丐; 入场后俯首帖耳听着官呵吏骂, 像囚犯;进了号房写文章,上边露头,下边露脚,像秋末之 冷蜂;出了考场时神情恍惚,像出笼之病鸟;等发榜等得坐 卧不宁,像被拴起来的猴;听到落榜的消息,下决心再也不念了,再也不考了,四书五经都丢了,灰心丧气,像吃了毒 的苍蝇;过一阵子,又做起当官的美梦,像跌了蛋的斑鸠, 重新衔草抱窝。

      七似”对秀才入闱的精彩概括,没有切身 体会绝对写不出来蒲松龄在科举路上拼搏了几十年,折磨 了几十年,终于明白:“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壁, 不能自达于圣明现在看来,蒲松龄的苦恼实在可笑、可 怜、可悲中国古代举人数以万计,世界级短篇小说大师有 几个?但正是蒲松龄的可怜可悲可笑,成就了中国小说史上 多篇精彩小说,《叶生》《王子安》《司文郎》《贾奉雉》等 因为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有深刻认识, 《聊斋志异》是较早的集中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危害的作品蒲松龄十九岁成秀才,七十二岁成为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所谓岁贡,又叫“挨贡”, 就是做廩生做够年头,挨号排到了,带安慰赛的意思做了 贡生,蒲松龄得了个“侯选儒学训导”虚衔, “儒学训导”是哪级官?不是官,也没有品,算个小吏封建社会有各级官学,国子监,府学,最低的县学县学正教官叫“教谕” ,需要举人出身,副教官叫“儒学训导”,而蒲松龄的“儒学 训导”前边还加了两个字“侯选”,就是你有儒学训导资格, 能不能做上?还得看山东省除淄川县之外,有没有空出位 子,如果空出位子,再看有没有排在你前边的人对于年逾 古稀的蒲松龄来说,贡生只带来精神安慰和小小的实际利 益:四两贡银。

      县令却迟迟不肯给蒲松龄树旗匾,发规定的 贡银,蒲松龄不得不一再上呈, 请求县官给树旗匾,还声明, 因为天旱少收,他欠了税,急等这几两银子交税县令给他 树了旗匾,那几两贡银蒲松龄却始终没拿到我们现在看到 的蒲松龄画像,就穿着贡生的官服,这是蒲松龄七十四岁时, 他的三儿子请偶然到淄川的江南画家朱湘鳞画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