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技术讲座(一).docx
49页纺织技术讲座第一部纺纱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第一节配棉棉花的品种、产地,生长条件,轧工质量不同,则原棉的长度、线密度、成熟度、强力、含杂、含水等指标有较大差异配棉工作是纺纱工艺的最前期工作,它是根据纺纱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原棉搭配使用,充分发挥不同原棉的特点,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降低成本的作用这种搭配使用原棉的技术工作称为配棉一、配棉的目的(一)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产品的实际要求通过混合棉纺纱,充分发挥各种原棉的特性,相互取长补短,又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纱线的质量要求二)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各种原棉的性质指标和纺纱性能不同,如采用单唛原棉纺纱,当一批原棉在几天用完调换另一批原棉时,大幅度地调换原料,势必造成生产和成纱质量的波动通过结合成纱要求和原料性能实行分类排队,搭配使用原料,从而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三)节约用棉,降低原棉成本质量好的原棉并非所有指标和纺纱性能都好,反之,质量差的原棉也非都差如在纤维较短的混合棉中,适当混用一定比例长度较长的低级棉,在纤维线密度较粗时,混用部分成熟度较低,线密度较细的低级棉,不仅成本降低,节约用棉,还使成纱质量有所提高二、配棉依据(一)棉纱的种类与要求棉纺厂是多品种生产,品种不同时质量要求也不一样,在配棉时应全面给以考虑。
不同品种纱线对原棉性质要求见表1-1-1表1-1-1不同产品用途对原棉性质的要求项目类别对原棉主要性质的要求混合棉品级、长度范围成纱细度---||特细、细特纱原棉品级高;1.7-2.5级29.4-30.4mm|纤维细、长,含杂和含短绒较少||中、粗特纱比上述要求可低些,2.4-3.9级28.4-29mm|并可混入部分低级棉和再用棉---|纺|精梳纱纤维长度长、品级高、成熟度适中、1.9-2.1级29-29.8mm纱|含水率低、轧工较好(棉结少)的原棉|系|粗梳纱纤维长度较精梳纱为短,品级适中1.9-2.5级28.4-29.4mm统|---|成|单纱原棉品级较高,短绒率较低,与成纱特数有关纱|纤维强力较高|股|股纱成纱特数相同时,相对单纱原棉品级可较低,与成纱特数有关数|短绒率和含杂率较高,纤维强力可低---|经|经纱纤维细、长,成熟度适中,强力较高,与成纱特数有关纱|原棉结杂质可允许稍高|纬|纬纱原棉绵结杂质要少,纤维可粗而短,与成纱特数有关纱|纤维强力可稍低,外观手感要好---|织|高密原棉品级要高,短绒率、含水率要低,与成纱特数有关物|纤维细、长,强力要高密|度|一般密度比高密度织物的原棉要求较低与成纱特数有关---|加|染色原棉品级较高,纤维成熟度较好;与成纱特数有关工|含有害疵点较少|方|漂白原棉品级可低与成纱特数有关|法|印花对原棉品级要求较低,并可配用部分低级棉与成纱特数,4、/■有关---|纱|针织纱原棉品级较高,棉结杂质小而少,2.1-2.6级28-29mm线|产区要稳定,纤维较细、长,单强较高|用|起绒纱纤维粗而短,可混用部分低级棉或精梳落棉3.3-4.3级27-28mm|途|毛巾纱纤维细而长,单强较高,原棉含短绒率要低些3.3-4.3级28-29mm三、配棉方法(一)分类分类就是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成纱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
原棉分类时,先安排特细和细特纱,后安排中、粗特纱;先安排重点产品,后安排一般或低挡产品,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原棉资源分类时要考虑棉季变动和到棉趋势,并结合考虑各种原棉的库存量要做到瞻前顾后,留有余地2、气候条件严冬干燥季节,为使挡车工操作方便,需适当提高成纱强力梅雨季节,可在混棉中适当混用成熟度好,棉结、杂质较少的原棉适当的调度便可稳定生产3、机械性能当使用的机器型号、性能不同,应针对开松、除杂、牵伸等效率的不同,合理选用原棉4、原棉性质差异采取“短中加长”、“粗中加细”的配棉方法,有利于改善成纱条干和成纱强力,接批棉间的性质差异越小越好二)排队排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去排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为主体成分,一般主体成分占70%可以产地为主体,也可以长度、线密度为主体2、队数与混用百分率一般选用5-8队,队数多,生产管理麻烦,队数少,则混用百分率高,混合棉性质差异大每队原棉最大混用百分率控制在25%以内3、交叉抵补当接批混合棉中某一唛头某项指标太差或太好,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或较差的唛头同时接批以便互相弥补。
但同一天调换唛头不宜超过2个,比例不宜超过25%4、勤调少调即接批时每次调动的比例小些,调动的次数多些,使混合棉质量稳定如一批原棉混用25%,接近用完前,先将后批原棉用上15%左右,当前一批原棉用完后,再将后一批原棉增到25%,避免混合棉性质突变三)原棉性质差异的控制见表1-1-2表1-1-2原棉性质差异控制范围控制内容|性质间差异|产地|品极|长度混合棉中原棉|接批原棉性质差异|相同或接近|1-2|2-4mm|混合棉平均性质差异|地区变动<25%|1级12mm||(针织纱<15%)|0.3|0.2-0.3mm含杂|细度|断裂长度1%-2%|2.00-1.25tex|1-2km含杂率1%以下疵点数接近|3.33-2.00tex|接近含杂率0.5%以下|20-6.66tex|不超过0.5km注:混合棉平均性质可按混合棉中各原棉性质和混用重量百分率加权平均计算四)回花和再用棉的使用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回花、回条、粗纱头、皮辊花等称回花,可以与混合棉混用,但混用量不宜超过5%再用棉包括开清棉机的车肚落棉(俗称系统籽)、梳棉机的车肚花、斩刀花和抄针花、精梳机的落棉等开清棉机落棉中可纺纤维少,纤维短,含小杂多,经处理后常混于线密度较大的纱或副牌纱中;斩刀花一般降级混用,精梳落棉在粗特纱中混用5~20%,在中特纱中也可混用1~5%。
第二节化纤原料的选配一、选配的目的(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用性能充分利用化学纤维的各种特性,取长补短,提高使用价值二)增加花色品种通过不同纤维纯纺或混纺,制成各种风格、用途的产品,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三)改善可纺性能在合成纤维中混用吸湿性能较高的棉或粘胶,可改善可纺性能四)降低产品成本在保证服用要求的情况下,混用部分价格低廉的纤维,可降低生产成本二、化纤品种的选择和混比确定(一)化纤纯纺化纤纯纺有单唛和多唛之分,单唛纯纺不易产生色差,多唛混纺时必须进行染色试验,按色泽深浅程度排队,供选配时参考主要品种有纯涤纱、纯腈纱、纯粘纱等二)化纤混纺主要品种有涤粘纱、涤腈纱等三)棉与化纤混纺主要品种有涤棉纱、腈棉纱、维棉纱、粘棉纱等棉起到提高产品吸湿性,可纺性和服用性能的作用四)混纺比的确定混纺纱的常用混比有50/50、55/45、60/40、65/35、也有部分产品采用20/80、30/70等混纺比或倒比例比例多的纤维,其纤维性质对纱线的性质影响较大,成纱更具有此纤维的性能比例的确定主要考虑成本、强力、织物要求及纺纱性能等因素三、化纤原料性质的选配化纤品种和混纺比例确定以后,还应考虑纤维的长度、线密度、强度、伸长度等性质指标,才能确定产品的实际性能一)长度和线密度化学纤维的长度和线密度相互配合构成棉型、中长型、毛型等不同规格。
棉型纤维的长度有32mm、35mm、38mm,线密度1.1~1.7dtex,常用于生产细特纱和质地较紧密的薄型织物;中长型纤维的长度为51~76mm,线密度2.2~3.3dtex,常用于生产中特纱和质地较厚的毛型风格织物棉纺设备主要使用棉型或中长型化纤原料化学短纤维的长度Lmm和线密度dtex的比值一般为23左右当L/Tt〉23时,织物强度高,手感柔软,可纺更细的纱,生产细薄织物,过大时,纺纱过程易产生绕罗拉,绕皮辊、绕皮圈现象,成纱棉结增多当L/Tt〈23时,织物挺括并具有毛型风格,可生产外衣织物,过小时,成纱发毛,可纺性差(二)强度和伸长率化纤的强伸度对成纱强力有一定影响,当混纺纱受拉伸时,断裂伸长率低的纤维先断裂,使成纱强力降低,所以,应选断裂伸长率相近的纤维进行混纺,对提高成纱强力有好处同时,两种纤维的混比选择也应尽量避开临界混纺比三)与成纱结构有关的纤维性质两种纤维混纺时,纤维细长,卷曲小,初始模量小的纤维容易分布在纱条的内层,纤维粗短卷曲大,初始模量大的纤维易分布在纱条的外层外层纤维影响织物的表面性能,因此,要适当选配纤维性质,使某些纤维处于纱条外层,另一种纤维处于纱条内层,充分利用纤维性质。
四)热收缩性多唛混用时,应使不同型号纤维的热收缩性相接近,避免成纱在蒸纱定捻时,或印染加工受热后,产生不同的收缩率,造成印染品出现布幅宽窄不一,形成条状皱痕五)色差通过目测在纺同一品种的熟条,粗纱和管纱上的细纱发现明显的色泽差异,以及在络纱筒子上发生不同色泽的层次的现象称色纱,原纱的色差,会使印染加工染色不匀,产生色差疵布在化纤配料时,对染色性能差异大的原料,应找出合适的混纺比,减少原料的白度差异,接批时要做到勤调少调和交叉抵补一般选1~2种可纺性较好的纤维为主体成分,在原料供应充分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同一牌号化纤多包混配第三节配料方法与配料计算混一、混料方法均匀混和是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混纺纱若原料混和不匀不仅影响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还影响织物的染色均匀性,降低服用性能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混和方法如下:(一)棉包混和将配棉表所规定的各种成分的棉包按排包图置于抓棉机的平台上,经抓棉机打手抓取的混和方法称棉包混和,适用于纯棉纺纱、纯化纤纺纱、化纤混纺纱由于棉包松紧差异,打手在各处抓取能力不同,此混和方法使清梳工序生产顺利、管理方便,但混纺比不易控制,混和效果稍差当混纺纤维落棉差异大时,更难控制混纺比。
二)条子混和将不同种类的纤维分别经过开清棉、梳棉、精梳(化纤不需经过)工序加工成条子后,在并条机上进行混和的方法称为条子混和,适用于棉与化纤混纺此方法有利于控制混纺比,混和均匀,但需经过三道并条工艺才行三)称重混和将几种纤维成分按混和比例称重后混和的方法称为称重混和,适用于混纺比要求较高的化纤混纺四)两步法混和维/棉混纺、丙/棉混纺时,为使混比准确,采用条子混和,但纯维、纯丙的可纺性差,所以,可先用少量的棉与维(丙)混,生产出维/棉(丙/棉)混纺条,再与纯棉条进行充分比例的条子混和,即为两步法混和,此法兼固了保证混比准确和提高可纺性的特点,但生产管理麻烦二、配料计算(一)混纺比的计算1、棉包混和、称量混和时的混比计算化纤混纺时以干重为准,根据设计的干重混比和实测的回潮率求湿重混比纤维湿混比按公式(1-3-1)计算Xi=(1-3-1)式中:Xi?第I种纤维的湿混纺比;yi?第I种纤维的干混纺比;Wi?第I种纤维的实际回潮率;n?混纺纤维的种数例如:涤/粘混纺设计干混比为65/35,若涤的实际回潮率为0.4%,粘的实际回潮率为11%,求两种纤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