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docx
15页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教案范文1 相反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 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 -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 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 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 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 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 相反数的定义 2, 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 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 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 选做题 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教案范文2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 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 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教案范文3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深刻理解正数和负数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理 3.进一步理解0的特殊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熟练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注意数学语言规范 1.认真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某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注明是 ,单位是毫米,这样标注表示零件直径的标准尺寸是 毫米,加工要求直径可以是 毫米,最小可以是 毫米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带有“一”的数是负数; B、0℃表示没有温度; C、0既可以看作是正数,也可以看作是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正、负数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数0。
讲授新课: 例1. 仔细找一找,找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甲队胜5场;零下6度;向南走50米;运进粮食40吨;乙队负4场;零上10度;向北走20米;支出1000元;收入3500元 例2 (1)一个月内,小明的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例3.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小数),哪些是负分数(小数)? 例4. 小红从阿地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记作+3千米,接着她又向西走3千米,那么小红距阿地多少千米? 复习巩固:练习:课本P6 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 的第3、6、7、8题 活动与探究: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30米处,现以海边堤岸为基准,将其记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的高度各应如何表示? 课后反思:————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8 例1,例2、课本P118 练习1、2题 四、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