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doc
3页第 4 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意义: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炼丹家发现硫磺、木炭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热极易燃烧和爆炸,从而“无意”地发明了火药比例:2 硝、3 木炭和 1 硫)意义: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意义:促进了远洋航行,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4、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意义: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在《电的利弊》一文中,鲁迅曾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句子:“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四大发明在中外所起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科技对社会经济及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作用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二、十进位值制和珠算1、十进位值制(1)殷商时就有系统的自然数数字(2)春秋战国时,出现算筹记数法,具有今天十进位值制的功能,十进位值制成熟意义:7-10 世纪走向世界,至今为国际通用,推动了数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2、珠算 (1)2 世纪(西汉)发明珠算(2)北宋穿档定珠算盘已普遍使用(3)明代《算法统宗》标志珠算法成熟影响:传到世界,是计算机发明之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三、天文历法1、赤道坐标:中国是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2、浑仪:汉武帝时发明3、简仪: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进一步革新,成为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4、 《授时历》:元代郭守敬,一年的周期与先行公历相同,问世欧洲早 300 年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 365.2422 仅差 26 秒四、农学1、 《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1)内容:(2)地位: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上最为系统的一部农学名著(3)农学思想:因时因地制宜2、 《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内容: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并且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方法(西学东渐)知识扩展:1、罗伯特·坦普尔:1945 年生,英国人,美国肯塔基路易斯维尔大学人文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客座教授,中国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拥有梵语和东方学的学位因其部份观点贬低西方文明,而遭到一些人的抨击,称其为“民间科学爱好者” ,写有《水晶太阳之谜》 、 《天狼星之谜》等书,遭到科学界、史学界的指责,国际主流学术界不承认其观点写有《中国的 100 个世界第一》也有个别学者认为,书中提到的麦卡托投影法、西门子炼钢法、蒸汽机、来福枪、多节火箭、白兰地、太阳风、舵、跳伞、运河等被他们认为是中国人最早发明、发现,但事实非如此,或领先时间也无如此长,如太阳黑子、贾宪三角形、石油、炼钢等,还有一位学者批评批评此书颇多穿凿附会。
2、造纸术:(1)水浸: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2)切碎:加工捶洗3)蒸煮:用上石灰,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4)漂洗: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 (草木灰水)浆过(5)舂捣: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6)纸膜: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7)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8)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3、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学那么发达,而到了近代前后开始却会落后于西方呢?或者问:中国古代科技在 16 世纪以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是什么?(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教育等方面)① 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② 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③ 民族交流、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断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自己④ 教育事业发达⑤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为何中国古代科技未能一直延续发展,至明清开始逐步衰落下去?①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② 科技结构自身的局限性:轻视理论概括,缺乏实验研究,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
③ 明清时期具体的社会阻碍因素: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长期的“重农抑商” ,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政治上:明清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对人们的控制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理学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制约了人们创新能力;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对外政策上:明清的“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4、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第一,实用性,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第二,经验性,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第三,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第四,片面性,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自然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