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热测试竞赛卷及答案.pdf
5页比热测试卷 一、选择题 ( 共 20 题,每题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 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2. 生产生活中, 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征,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无关的是() A、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B、汽车发动机中用水循环冷却 C、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D、三峡水电站建水坝储水发电 3.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里氏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 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电站是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的 C、向核反应堆内注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由于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应及时排入大海 4.下列用水的实例中,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的是() A、用水浇花B、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用水发电D、用喷水雾的方法形成彩虹 5.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计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B、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6.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m1,比热为 c1的甲物质和质量为m2、比热为 c2 的乙物质加热, 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 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 m1=m2,则 c1<c2B.若 m1<m2,则 c1>c2 C.若 c1=c2,则 m1<m2D.若 c1>c2,则 m1<m2 7.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 温度均为50℃,现将A 放入甲杯, B 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 降低了 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 A、B 两种物理的比热容之比为 () A、2:3。
B、3: 5C、 4:9D、1:2 8.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 A、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B、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 C、水的热量大于沙石的热量D、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 9.泉州地处沿海,其昼夜气温变化不如地处沙漠的吐鲁番大,其主要原因是海水与沙石相 比有较大的() A、质量B、密度C、比热容D、体积 10.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 A、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D、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11.小明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 B、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12.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莱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 水缸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缸是沙石材料制成的,比热容较小,有散热作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较多热量 C、水缸中的水不断蒸发吸热使水缸内温度降低 D、水缸周围的水蒸气在缸外壁液化吸热,使缸内温度降低 13.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 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 () A、1:2 B、 1:1 C、1:4 D、2:1 14.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 倍, 要使 20g 铅升高 24℃时需要 的热量,可使20g 铜温度升高() A.24℃B.72℃C.8℃D.12℃ 15.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同时从沸水中取出来放在冰上,能使冰熔化得较多的那块金属具有 () A、较大的体积B、较大的密度 C、较大的比热容D、较小的比热容 16.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 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 ) A、4.5℃B、4℃C、 3.5℃D、3℃ 17.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8.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热量之比是2:1,那么甲、乙两种物质 升高温度之比和比热之比分别是() A.2:3, 10:1;B. 3:2,1:10;C.5: 3,2:5;D. 3:5,5:2. 19.质量相等的28℃、 100℃的水分别装在甲、乙两容器中,现将一个温度为100℃的金属 球放入甲容器中,达到温度相同时,甲容器中水温升高到40℃,然后迅速取出金属球放入 乙容器中, 再次达到温度相同时,乙容器中水温是(设不计热量损失和水的质量损失)( ) A、60℃B、70℃C、88℃D、90℃ 20.两种不同的液体,它们的质量、比热、初温度分别为m1 和 m2、c1 和 c2、t1 和 t2,且 t2t1若不计热量损失,则把它们混合后的共同温度为() A、 1122 111222 mcmc tmctmc B、 1122 111222 mcmc tmctmc + + C、 1122 111222 mcmc tmctmc + D、 2211 222111 mcmc tmctmc + 二、填空题 ( 每空 2 分,共 22 分 ) 21、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先把甲放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 高了△ t℃,把甲取出后立即把乙放入此杯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了△t℃。
若忽略热损 失,甲、乙两种物质相比___ ____比热大 2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4 倍,当甲的温度从20℃升高到70℃,乙的温度从40℃ 升高到60℃时,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5∶1,则甲的比热与乙的比热之比是 ___________ 23、将质量为3 千克的 1200℃的铁块先后浸入两个盛有5 千克水的开口容器中,容器中的 水初始水温为25℃.不计容器壁吸收的热量当第一个容器中的水温稳定后再将铁块浸入 第二个容器中则第一个容器中水的最后温度为;铁块的最后温度为已知 铁的比热容为O .5×lO 3 焦/ ( 千克.℃ ) .水的比热容为4.2×10 3 焦/ (千克·℃ ) ,大气 压强恒为l 标准大气压 24、洗澡时将11 C 的冷水与66 C 的热水充分混合成550 kg、36 C 的温水,在混合的过程 中有 2.31 10 6 J 的热量损失掉了,则所用冷水为__________kg,所用热水为__________kg 25、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 2 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 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 在此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 请再列举一个类似思想的实验: (请仿造上面的句式填). (2) 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 量(大于/小于 )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 )升高的温度更 高.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三、计算题(第1 题 10 分,第 2 题 13 分,第 3 题 15 分,共 38 分) 26、有一堆从河中捞出的温砂子,测得其比热容为1.2 × 10 3 焦/(千克.℃) 已知干砂子的 比热容为0.9 × 10 3 焦/(千克.℃) ,则按质量说,这堆砂子含水的百分比是多少? 2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条件下同时给它们加 热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 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 示,求: (1)这种液体的比热容 (2)要使 20kg 这种液体加热10 分钟,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8、在温度为25℃的房间内,将20℃的水 1 千克与 10℃的水 2 千克混合,由于装置不够精 密,与周围物体有8.4 千焦的热量交换,求混合后的温度是多少? 比热测试卷答案 1-5 DDCBC 6-10 BCBCA 11-15 DBCCC 16-20 BDCBD 21. 甲22. 2:1 23. 100℃ ,30℃24. 290,260 25.(1) 吸收的热量 (的多少 ) (2) 大于 (3) 沙子 (4) 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导热性能不好 /沙子里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没有用搅拌棒搅动。
26. 解答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m1-干砂子的质量,m2-水的质量, m-砂子和水的混合物的质量; c1-干砂子的比热容, c2-水的比热容, c-砂子和水的混合物的比热容;Q1-干砂子吸收的热量, Q2-水吸收的热量,Q-砂子和水的混合物吸收的热量; △t-温度差 砂子和水的混合物、砂子、水各自吸收的热量可以表示为: Q=c(m1+m2) △t (1) Q1=c1m1 △t (2) Q2=c2m2 △t (3) 由这三个式子可以解出 代入数值后,得 27. (1)1.68×10 3J/( kg.℃) (2) 3.36 ×10 5 J 28. 不考虑与外界热交换,根据热平衡方程:Q 放 =Q 吸,即: C 热 m△t 热=C 冷 m△t 冷. 即:4.2×103J/(kg?℃)× 1kg×( 20℃﹣ t)=4.2×103J/(kg?℃)× 2kg×( t﹣10℃) , 解得: t=℃; 由题知,水与周围物体有8.4kJ 的热量交换, m 总=1kg+2kg=3kg , ∵Q 吸′ =cm△ t,即 8400J=4.2×103J/(kg?℃)× 3kg×△ t, ∴△ t=℃, ∴水混合后的温度: t′=t+℃=℃+℃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