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武术在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docx
11页论武术在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戴传晋梅杭强(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0381)〔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资料搜集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于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武术不仅仅是古代锻炼体魄、净化心灵的体育项目,更有利于对个人的身体健康、思想道德的培养,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还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序局面的调控,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且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和谐社会;武术;促进Positive Role of Martial Arts in the Harmonious SocietyDAI Chuan-jin MEI Hang-qiang(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0381)【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collec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ositive role of martial ar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It is concluded that martial arts is not only a sport item to build the and purify the mind in the ancient and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cultivate the individual´s physical health and thought morals, enhance national cohesion, set up correct social moral values, and it is conducive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orderly situation of regulation, promote interpersonal harmony, promote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i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and work【Keywords】harmonious society; martial arts和谐思想蕴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而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正是体现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在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中,无论是从习练方式还是从授课方式上,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都贯穿其中。
虽然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工作、家庭、社会以及不同方面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使人们出现了智力与体力、付出与回报、物质与精神的分割,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常说的“文明病”,使我们越来越成为话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已经逐渐占据了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各种疾病的首要地位这不仅对个人,也会对家庭、社会以及国家都造成极其沉重的负担为此,有识之士开始探求武术对于我们人体自身的好处以及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和谐作用本文通过对武术、和谐社会等重要内涵的研究,讲述武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作用的内在原因,得出武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1“和谐”及武术中体现出的和谐意识1.1“和谐”的基本内涵及其引申含义和谐是指对立的事物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动态、相对和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和谐中的统一是充满生机、互相促进的统一和谐不是否定对立,而是要求我们摒弃破坏和谐的对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失败是成功之母,否定意见会使肯定的意见得到完善和发展,这种相辅相成的对立是永久存在的和谐文化中的基本理念,有价值、真理、发展、道德、存在、协调等,都以和谐为必要条件,是建立在和谐这一基础之上的。
只有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深化理解、正确运用和谐的内在含义,才能有效地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和谐是世界得以有序运转的根本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工作、学习、生活,不仅它们本身必须是和谐的,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和谐若不和谐就无法存在,丝毫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事物变化所以,斗争只是现象,和谐才是本质1.2古代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对于“和谐”的解释对于和谐,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古人眼中的“和谐”意义列举如下,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是指具有差别的不同事物的结合、共存与统一;政治和谐,是一种社会政治的稳定状态;要依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尽可能做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总体看来,和谐指的是对人类和自然社会产生、发展规律的认知,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事物和处事原则的价值观、方法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西方人眼中,毕达哥拉斯说过“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觉得“和谐是产生于对立的东西”;文艺复兴之后,思想家们都把“和谐”视为哲学的范畴;马克思提倡社会和谐,提倡以人为本的和谐价值理念,要求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以人的理性的克制既发展的需要为界限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重要性”,也强调“人的需要”的理性与和谐性。
而在这一点上,与我国提倡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由此看来,中外对和谐的释义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是在提倡社会和谐这一点上,西方与我国的和谐理念有着内在的相通,是不谋而合的1.3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多方面,但主要指的是人与人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包括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针和社会运行体制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变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全针对这一系列情况提出来的,是我们党为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考虑,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任务,它能够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及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最广大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1.4武术中体现出的和谐意识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思想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包含人际关系即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还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在儒家思想中就提到过非常重要的思想“中庸”,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则体现在“天人合一”这一重要思想上〔1〕我们中华武术将“武德”作为每个习武之人的必备品德之一。
武德”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左转·宣公十二年》中有记载,“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2〕学拳者讲究的是以涵养为本,举止和动作之间都要心平气和,要与人善气相迎在武术的习练和传承过程中,武德和尊师重道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所崇尚和重视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及“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等思想,都从不同角度规范着人的德行和做人的道理,对人进行着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武术从漫长的产生、发展到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光辉的文化精髓与内涵,在不断地锤炼当中形成严密、独立而又完善的文化系统,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也蕴含了我们民族所独有的特色与风貌中华武术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作为依据,追求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等,这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2和谐社会的构建2.1和谐社会的最早提出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形态中的一种,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一种社会状态和理想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第一次确切提出,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上,在这次之前的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就已经有了体现,一是报告中指出的,到2020年“社会要更加和谐”;二是报告中第二部分讲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说到,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应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关系。
2.2和谐社会的含义及解释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如果用社会运行论的术语来讲,就是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的社会对当代的中国社会来说,和谐社会就是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政治、东中西部不同地域、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一系列关系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的社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提出和谐社会是具有特定时代的含义,它已不是指传统社会中的自发性、原始性的和谐秩序社会摆脱了自然生长和缓慢发展的缰绳,而在世界中向未来疾驶,自发性和原始性的和谐秩序没了踪影很明显,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和谐的含义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范畴可以说,社会和谐是现代社会所凸显出来的问题,这已经是当今社会亟待大家解决的问题3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人民素质的日益提高,和谐思想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也随之而来,它体现在人们对它的重视、对它的遵守和执行上现在无论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是几岁的小孩儿,都能用促进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来要求自己〔3〕武术也是,虽然它在产生之初就存在着自己本身不可磨灭的技击性,但是,我们在武术的学习和练习中,老师强调的是点到为止,不用自己的武术技术来伤害他人,武术还是要以其内在的和谐为基准而存在。
3.1对人体具有身心兼修、内外合一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健康”已经不再是不生病、没有身体上的缺陷这一简单意义上的含义了,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健康”是一种有着健康的心理和生理,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良好能力,能够享受社会以及自己拥有的一切〔4〕由此可以看出,健康是包含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而在这一点上与武术的内涵是相契合的从小习练武术很多年了,虽然受伤很多也曾想放弃过,但是从中不仅强健了体魄、磨炼了意志,也使自己遇事的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技术和功法都是以意领动的,心动而形随中追求高尚的精神气质3.2对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反映和谐社会根本要求的作用武术对人们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由其内外兼修的功用决定的首先,习练武术对于强健体魄、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效果十分显著;其次,较为缓和且选择有针对性的武术项目,对于一些多年的慢性病也有辅助治疗的效果,促进机体康复,缩短康复时间等〔5〕老话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何以有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在武术的产生及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修身养性的功用,恰巧符合了建设和谐社会,做到一切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3.3对培育公平、健康、民主、正义的社会道德观的作用正所谓“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育中将“武德”作为首要条件,可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武术,是一向崇尚礼仪、讲究谦卑的〔6〕在现代社会,具有优良的武德,对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需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走向小康社会的时期而对于武术界来讲,继续弘扬和发展武术所具有的振奋人心的精神,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3.4对社会安定有序局面的调控作用中国文化历来提倡的是个人道德与社会理想的共同实现,无论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都把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作为人生价值的终极体现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在不断创造灿烂文化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水平往往被看做是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武术是培养人们爱国主义的有效途径,强调首要的目的是安邦救国,只有安邦才能兴国历代的仁人志士、爱国勇士无不凭借自己的武艺,在国家的危难时刻英勇救国因此,习练武术对于安邦兴国、稳定社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