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8302896
  • 上传时间:2018-0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论文课题名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题目: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关键词:园林设计,中国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2.发展四个历史时期3.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4.各时期代表作品5.总结一.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 11 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 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 3000 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和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复合变异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它的发展表现为极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二.(一)生成期(殷、周、秦、汉)殷、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1.殷、周朴素的囿 中国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灵囿是在植被茂盛、鸟兽孳繁的地段,掘沼筑台(灵沼、灵台) ,作为游憩、生活的境域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划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 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 —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 “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 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 “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3.西汉时已有贵族、富豪的私园,规划比宫苑小,内容仍不脱囿和苑的传统,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如梁孝王刘武的梁园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构石为山,反映当时已用人工构筑石山园中有大量建筑组群,园中景色大体还是比较粗放的,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1.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时期的筑山以仿真山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象来谈玄论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受文学、美术上崇尚歌颂自然和田园生活思想主题的影响,例如当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其他的诗、词等以及画家顾恺之、宗炳等的山水画对自然山河的描绘,自勉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山水园这种自然山水园的发展转过来影响了建筑宫苑这一形式并促进其向自然山水园转变同时,由于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达,宫苑的和园休建筑的技巧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古代“三山一池” 的格式,变宫室建筑主体为山水主题,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山水园或写实山水园 2.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很多寺庙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营建。

      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而且逐渐成为风景游览胜地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的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三)全盛期(隋.唐)1.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苑最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2. 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 400 多间幸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最为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长安城东南隅有芙蓉园、曲江池,一定时间内向公众开放,实为古代一种公共游乐地唐代的离宫别苑,比较著名的有麟游县天台山的九成宫,是避暑的夏宫;I 临潼县骊山北麓的华清官,是避寒的冬宫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两宋到清初)1. 北宋山水宫苑 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 ,兴起了界画宋敬宗赵佶先后修建的诸宫,都有苑囿政和七年(1117)始筑万岁山,后更名艮岳;艮岳主山寿山,岗连阜属,西延为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

      在这样一个山水兼盛的境域中,树木草花,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称为山水宫苑2.元、明、清宫苑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历经营建,完成了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宛这些宫苑或以人工挖湖堆山(如三海、圆明园) ,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 颐和园) 宫苑中以山水、地形、植物来组景,因势因景点缀园林建筑这些宫苑中仍可明显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清乾隆以后,宫苑中建筑的比重又大为增加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湖州、杭州、扬州、无锡、苏州、太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这些园林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称为文人山水园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一)江南园林(庭院)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园林受诗文绘画的直接影响也更多一些不少文人画家同时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匠师也多能诗善画因此,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二)北方园林(北京室园)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三)岭南园林(庭院)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阳的效果,外墙减少了,室外暴晒的热辐射会相应有所消减,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四)巴蜀(川西)园林巴蜀园林有别于富丽豪华的皇家园林、细腻清雅的江南园林与精巧纤细的岭南园林,它自然天成、古朴大方,是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不论是巴蜀的名人纪念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面向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因而更陵近民间,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特有一种质朴之美 “文”是指著名园林都与著名文人有关,园林中蕴含有浓郁的文化气质李白、杜甫、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陆游等著名文人或是故乡在蜀或是旅居四川,都留下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为巴蜀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四.各时期代表作品1.生成期 秦 上林苑(阿房宫) 汉 上林苑2.转折期出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的寺观园林是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僧人慧远在江西庐山创立的东林寺.寒山寺 杭州灵隐寺3.全盛期唐代仍取宫苑结合、前宫后苑的形式,著名的有唐大内三苑(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广宫)和骊山华清宫;北宋的宫苑以宋徽宗建的“寿山艮岳”为代表画家王维的“辋川别业”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屐道坊宅院大诗人杜甫的浣溪草堂(杜甫草堂) 。

      4.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杭州西湖私家园林:元——狮子林明——影园(扬州) 、勺园(北京)清——拙政园、留圆、环秀山庄、余荫山房等五.总结纵观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史,主流思想对古代园林建筑的影响比较大,儒学,佛学等思想对建筑的格局等都有显著的影响,并有着明显的体现随着经济发展,园林也从皇室到了民间的商人,同时也从欣赏性也逐渐向实用性的转变.在各地风俗,气候的影响下,园林的建筑风格也呈现各种特色,有江南的诗情画意与细腻清雅,北方的稳重,敦实,岭南的实用与精巧纤细,巴蜀的自然天成,古朴大方.古代园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凝结了智慧也蕴含了历史的韵味.在现存的各种园林中,我们要好好珍惜,要珍惜保护,同时从中发现,探索其中的深邃,利用在我们当今的建筑学中,取长补短.参考文献:《园林建筑设计》 杜汝俭、李恩山、 刘管平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建筑设计》 张哲、乐志、郭苏明、 等 东南大学出版社《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指导》刘福智、佟裕哲 等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