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野先生》教学案例.docx
3页《藤野先生》教学案例 初建案例及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2、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作于1926年,当时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本文回忆了作者早年留学日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选材,体会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设计思路:1、温故而知新,以第一节所学知识的回顾,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自主探究,带问题浏览课文,获取新知识,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3、活动拓展: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说说作文写作中如何刻画出人物的形和神一、温故而知新: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在鲁莽迅先生眼中是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老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藤野先生,看看他身上哪些优秀品质让作者难以忘怀在赏析课文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些知识1、 说说对老朋友鲁迅先生的了解2、 字词检测一、 课文赏析: (一)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二)自主探究,解决以下问题 1、 阅读课文第6--23段,概括文中记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 2、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与先生是否有关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说说文章的线索要求:1、学生拿出练习本,自己概括写出要点 2、小组内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讨论解决教师指导:1、概括事件时语言要简洁明了 2、用一些词语表明其品质(三)学生自主发言,解决问题1、相识:师:文中鲁迅先生笔下,藤野先生是怎样一个形象 生:黑瘦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师:这属于什么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生:白描、肖像描写 师:能否回想下上册书中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同样采用了这一手法 生:《湖心亭看雪》 师:这一写法有什么好处? 生:语言简洁地写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类似于绘画中的白描手法。
师:可以说这一白描是初次相识中,先生给鲁迅的第一印象,先生的朴素和学者身份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 相处:师:初次相识,我们通过作者的白描以及留级生的介绍,藤野先生的朴素、不修边幅、治学严谨的形象得到初次体现那么具体相处中,作者通过哪些事的叙述让我们更加了解藤野先生了呢,或者说他身上有哪些品质让作者难以忘怀呢 生:为我添改讲义,可以看出先生的认真负责 师:生活中,学习中,我们每一位老师基本上都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在现在看来非常普通的事,却让鲁迅难以忘怀呢?仅仅是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打动他吗? 生:我还看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平待相待,那是作为弱国的留学生,没受到歧视 师:非常棒!这一平常的小事之所以让作者怀念一生不仅仅是藤野先生的治学认真,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我这样一个弱国留学生能一视同仁,这在当时的背景之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师:文中你还读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呢? 生:我还看到了他认真、求实的精神,比如向我了解中国女子裹脚这件事 生:我还看到了他的热情诚恳,比如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课等 生:我觉得藤野先生非常尊重人,比如他在纠正我的解剖图上说得那几句话,既告诉我科学的严谨,说话又非常委婉。
师:太好了!大家能从小的细节上推敲,说明大家已经真正的走入文本中了! 师: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家的讨论中已跃然纸上由于时间有限,下面我们来概括,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哪些相关事件 生:东京的所见所闻,途径仙台所见,仙台职员的优待, 匿名信风波和看电影事件二、 小结 1、课文是如何刻画先生这一人物的2、说说你的收获:作文写作中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藤野先生》一课的第二课时,虽然是第二课时,但在上节课中学生仅仅熟读了课文,疏通了生字词,再次回顾了作家的一些相关文学常识,所以本节课教学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这些地方是比较成功的1 首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比如在温故而知新这一环节上,基本上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了,一是齐声回答文学常识,掌握文章体裁,二是采用默写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在脑海中再现生字词另外在新知识的学习上,我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在组内交流,这就让大多数学生都要发言、说看法、说疑问在争辨和讨论中一些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学生的思维已经调动起来了,无论好坏,我想这一点是比较值得肯定的其次,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出示要求,学生基本上能以较为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但这节课中我觉得更多的是不足因为一节课下来,一是教学任务未能很好完成本来我准备将文章的暗线也在本课时涉及,但根据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草草收束另外对写作上的指导也没能及时完成,所以在第二次讲课时,我作以调整,把先前的第二题的后面几问省略,放在下一课时,本课时则着重探讨文章的选材、文章主旨的把握上另外,在课堂的双边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有所提高,但对于人物在这些事件上所体现的高贵品质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者说还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因此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用具体的恰当的词语来概括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但希望每一节课上完后带给我的都是满足和愉悦,这样可能说明我的课是较为成功的希望在不断的努力中渐渐收获这份满足吧! 重建课改进与反思:经孔阳阳老师建议,这节课我在七班上时做了以下调整:第一:导入中对于字词的检测及作家作品的掌握省去,可以放在课完全讲完后,在小节这一环节体现第二、对于课文的明暗两条线索,尤其是暗线,学生不易发现,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另外由于下午课时间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后一小题可以设计的简略些: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与先生是否有关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两问可以省去,放在下节课谈。
而这节课上着重从文章如何选取典型材料刻画人物性格这一落脚点上来谈,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借鉴,学会选取不同侧面的事例刻画人物性格,这样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更真实,更全面可信反思:经过改进后,我发现有以下好的方面一是节省了不少时间,讲课中不必面面俱到,根据课堂容量,该裁的必需裁掉,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时还可能冲淡主题二是在文章的理解上,背景知识的了解是不可或缺的,这样能更有效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第三、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写作的指导,结合当时的赏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