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中西方金丹术及其思维方式的比较.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33450224
  • 上传时间:2018-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中西方金丹术及其思维方式的比较09级化学班 魏******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及外国古代金丹术的发展史的回顾,从金丹术在不同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西方金丹术的比较等角度探索,并总结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化学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关键词:金丹术,中西比较,化学发展,科学思想高度发展的现代化学,今天不仅揭示了物质变化的秘密,而且创造了许多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人造物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古人所梦想的“夺天地之造化”的地步然而古代使用化学进入封建社会以后,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产生了神秘的金丹术——炼丹术和炼金术这样,化学就开始从生产中分化出来,以金丹术的原始形式出现了中国是炼丹术的起源地炼金术则最早产生于西方到八九世纪,中国炼丹术和西方的希腊化埃及炼金术传到了阿拉伯,形成了阿拉伯炼金术继而又经阿拉伯把炼金术传播到了欧洲,形成了欧洲炼金术1.炼丹术在中国1.1 历代君王对于成仙得道的向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炼金或炼丹活动的国家,中国在商朝时期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炼金术,到公元前 2 世纪的西汉时代已经相当盛行西汉武帝刘彻(前 156—前 87)曾召“天下怀协道艺之士 ”从事炼金活动而西方直到公元后一世纪才在埃及出现,约比中国晚 500 多年。

      此外,中国也是最早撰写炼金著作的国家公元 2 世纪东汉炼丹家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今世界上存在的最古老的炼丹著作到了唐代初期,炼金术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影响到许多文人墨士也参与了活动诗人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就有“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的句子;杜甫在《先寄严郑公五首》中则提到:“衰颜欲付紫金丹”;而白居易则曾钻研学习过魏伯阳的炼丹理论,说“授我参同契,其辞妙且微”,并曾亲自炼丹他在《炼药不成命酒独醉》中说,“丹砂见火空,不能留姹女,争免作衰翁”当时炼金术盛行的情况,可见一斑 炼金术虽然是古人企图“点石成金” 或炼制“长生不老”药物的方术,然而都也是以古代物质理论和古代化学工艺知识相结合而形成的“类化学实验”活动,从而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化学知识,并成为近代科学化学产生的前躯或基础,例如,现代的“化学” (Chemistry )一词就是由“ 炼金术”(alchemy )一词演化而来化学科学的产生也是如此 公元 7 世纪,中国炼丹术西传至阿拉伯,8 世纪开始传入欧洲,并同西方炼金术结合在一起逐步发展成为近代化学,直至现代化学科学因此可以说,中国不仅是炼金术的发源地,而且也是整个化学的发源地。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说,中国是“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 化学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 修炼丹药本为道家之特有的一种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技艺,可以理解为其宗教修持之外的一种食疗辅助黄老之术可上溯至春秋时代的老子在中国的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的时期,生产普遍获得了发展,其中酿造、制陶、采矿、冶金等工业都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生产的发展,统治阶级不仅希望提高物质享受,而且希望长生不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炼丹术就应运而生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药汉武帝本人就热衷于神仙和长生不死之药这时炼丹术兴起来了,不仅是寻找自然界的长生不死之药,而且要炼制长生不死之药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他说“巨胜(胡麻)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取食之,寿命保长久 ”继后,晋代炼丹述家陶弘景著书《真诰》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著作《丹房诀要》 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1.2中国金丹术的主要原理及成果我国古代的炼丹活动(以锻炼身体为主的“内丹”除外) ,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不同领域,主要可分火法和水法两种:火法:主要是带有冶金性质的无水加热法。

      炼丹术最早的研究材料可能是丹砂,就是红色硫化汞,这种研究用的就是火法红色硫化汞一经加热就会分解出水银(汞) ,水银和硫黄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热使它升华,就又恢复红色硫化汞的原状所生成的水银,是金属物质却呈液体状态,圆转流动,容易挥发,显得和寻常物质不同所有这些现象都使古人感到神奇,因此炼丹家一直想利用这些物质制成具有神奇效用的“还丹” ,又称“神丹” 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很生动地描写了水银容易挥发、容易和硫黄化合的特性,并且讲到在丹鼎中升华后“赫然还为丹”的过程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金丹篇》把这些活总结为一句:“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这些说法当然都是他们从长期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到了唐代,陈少微《九还金丹妙诀》所载的“销汞法” (用汞和硫黄制丹砂法) ,已经相当精确细致,汞和硫的分量有一定的比,加热有一定的火候,操作有一定的程序,最后达到“化为紫砂,分毫无欠” (紫砂就是丹砂)的结果这样的方法,和近代化学相比可说已经差不太远关于汞和其他金属形成汞齐的作用,古人在炼丹实践中早就注意到了魏伯阳所谓“卒得金华,转而相亲,化为白液、凝而至坚” ,说的就是汞的这种作用他们制成的汞合金,除锡汞齐以外,还有金、银、铅等金属的汞齐。

      不难理解,古代炼丹家研究汞的这种反应,也是为了寻求一种能“点”水银成黄金的“神丹” 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这种想法是不能实现的,但是他们的实践却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火法炼丹的另一重大成就,是单质砷的制备葛洪《抱朴子·仙药篇》记载了六种处理雄黄的方法,最后一法是用硝石、玄胴肠(猪大肠)和松脂“三物炼之” ,雄黄(As2S2)和硝石(KNO3)同炼,可收集到三氧化二砷(As2O3) ,再先后用含碳的猪大肠和松脂炼两次,就被还原成为纯净的单质砷这是世界最早的制备单质砷的方法,比公元十三世纪日耳曼的炼金家大阿尔伯图斯(约1200— 1280)制取砷的方法早九百年   水法:古代炼丹家对于金石药,一方面要把它们炼成固体的丹,另一方面又要把它们溶解成为液体因此他们在溶解金石药的长期实践中,对水溶液中的复杂反应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性知识  水法炼丹处理药物的方法,大约有下列几种:化(溶解,有时也指熔化) ,淋(用水溶解出固体物的一部分) ,封(封闭反应物质,长期静置或埋于地下) ,煮(在大量水中加热) ,熬(有水的长时间高温加热) ,养(长时间低温加热) ,酿(长时间静置在潮湿或含有碳酸气的空气中) ,点(用少量药剂使大量物质发生变化) ,浇(倾出溶液,让它冷却) ,渍(用冷水从容器外部降温) ,以及过滤、再结晶等。

      用水法制备药物,首先要准备华池,就是盛有浓醋的溶解槽(有时用缸、盆等代替) ,醋中投入硝石和其他药物硝石,古书中原作“消石” ,因为它能“消七十二种石” ,在我国炼丹术中非常重要它在酸性溶液中提供硝酸根离子,起类似稀硝酸的作用,所以许多金属和矿物都可以被它溶解我国古代炼丹家有意识地在醋酸中加入硝石,按近代化学的观点来看,这是把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统一起来加以运用,在化学史上是一种创造,就是在今天也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方法水法炼丹并不是千篇一律都使用醋和硝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有制取硫酸钾的方法:用热水溶化朴硝和硝石,取澄清的混合溶液加热蒸发,使它浓缩,然后在小盆中用冷水从外部降温,经过一宿的时间,溶液中生成的硫酸钾就慢慢结晶出来这是利用溶解度不同制取药物的方法,也是化学史上的一项创造 水法炼丹的另一发现,是水溶液中的金属置换作用炼丹家早有金属互相“转化”的理论,他们为了制作“药金” ,梦想找到使某种贱金属转化为黄金、白银的方法,从很早的时代就注意到溶液中金属互相取代的现象,以为那就是金属的“转化” 西汉的《淮南方毕术》已经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是硫酸铜晋代葛洪进一步观察到,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外变而内不化也。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把实验扩大到硫酸铜以外,发现鸡屎矾(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的性质和曾青相似,可以用来“合” (制造) “熟铜” 这说明炼丹家先后作了很多实验,对金属置换现象作了最早和相当细致的描述;但是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他们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这一发现后来得到发展,成为湿法冶金胆铜法的起源 中国炼丹家至迟在公元 8 世纪的唐代就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火药,首次实现了人工化学爆炸在 8 或 9 世纪成书的 《真元妙道要略》中已经明确提到,“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这可能是人类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中国能够最早发明火药的原因在于中国炼丹家经常用硝石(KNO3)、硫黄和木炭等物质,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前提条件其中强氧化剂硝石的引用是发明的关键 1.3小结炼丹术所追求的目的是荒诞的,所依据的理论也大部分是属于唯心主义和迷信的,这是它在流行一千几百年之后终于让位给本草学(就是包括制药化学在内的中国传统药物学)的原因不过历代炼丹家在广大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知识的基础上,亲自采药、制药,做了种种实验,在炼丹实践中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研究,这就使得他们能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在化学方面,取得许多重大成就,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2.炼金术在古代西方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与西部的中亚、伊朗发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到了唐代,这种交流达到了新的阶级当时的来往是沿着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路进行的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是东西相对应的,构成了当时世界文化的两个中心中国与阿拉伯之间,使节、商人、游客互相来往,开展了频繁的贸易活动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炼丹术和造纸术、医药学、天文学等一起传到了阿拉伯,并与希腊的炼金术相结合,构成阿拉伯学术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阿拉伯的炼金术与中国的炼金术有许多相似之处除了炼制设备相似外,所用药物也大概相同中国所用药物主要是硫、汞、丹砂、硝石、雄磺等,阿拉伯炼金术用的也是这一些阿拉伯人还把许多炼丹术药物的名称前都冠中国二字如硝石,他们称为“中国雪” 阿拉伯的炼金术家同中国的炼丹术家一样,一般都长于医术当然也有些不同,中国的炼丹术家追求的是制造长生不死之药阿拉伯炼金术家追求的是制造黄金,发财致富;但又不仅仅是追求黄金,还具有相当浓厚的学术气息,因而作出了不少重大的化学发现阿拉伯早期有名的炼金术家比尔·伊木·海扬(721-815) ,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医生,著有《物质大典》 、 《七十书》 、 《炉火术》 、 《东方水银》 。

      在这些书里,他指出金属可互相转换,把水银称作重女,说她能起死回生,又能将铜、铁、铅等变成黄金他最早应用蒸馏方法制出硝酸、硫酸,并将硝酸和盐酸混合制成王水据说他还制造过碳酸铅,从硫化物中提取过砷和锑他十分重视实验,并且说:“谁不作研究和实验,则他就一事无成……术士们感到高兴的不是因为有了大批材料,而仅仅是因为得到了完善的实验方法 ”其后阿拉伯著名炼金术家,医生拉泽(860-933) ,研究炼金术有很大的发展他把已知的物质分为植物性的、动物性的、矿物性的和衍生物又把矿物性物质再分为挥发性精英、金属体、岩石、矾土、硼砂和盐使用的仪器有用风籍、坩埚、勺子、铁剪子、烧杯、蒸馏器、沙浴、水浴、漏斗、焙烧炉和天平等后期的炼金术家、医生阿维纳森(980-1037) ,其阿拉伯姓名有“中国之子”的含义,以表明他对中国炼丹术家的崇敬他的著作甚丰,其代表作为《医典》 在《医典》中作者提出了对矿物、金属形成和金属成分的看法他把无机矿物分为石、可熔物、硫和盐四大类按照他的见解,石生于水,再受干素的作用而生成的,明矾和硇砂是含有土和火的盐,金属是由硫、汞及决定金属本性的杂质所组成阿维森纳否定金属可以相互转化他说,炼金家能够得到的只是金属的合金,或能使金属带有贵金属的颜色。

      他的《医典》 ,后来译成拉丁文及其他欧洲文字,长期在欧洲传播着,影响较为深远 3.东西方的比较与其不同取向综观东西方的炼金术,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