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903编号微茫的呐喊_流行影视文本中的时代与个人_覃爱玲.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玩***
  • 文档编号:146254840
  • 上传时间:2020-09-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83.8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52 南风窗双周刊 封面报道 Cover Story 微茫的呐喊 从 “蚂蚁” 到 “小小的星辰” , 个人 “微茫” 之感正是在2008年前后中国崛起的呼声达到高潮之时出现的一 种新的文化想象 本刊记者 覃爱玲 流行影视文本中的时代与个 人 随着 小时代 2 青木时代的落幕, 今年夏天,郭敬明的电影首秀华丽结束, 两部成本不足 5000 万的电影最终获得 近 8 亿元的票房,再次印证了 “小四” 的市场魔力,以至于同期上映的多部青 春片毫不留情地遭遇小时代的排片 挤压不过, 小时代的市场冲击波却 是在一片骂声中“逆光飞翔” 第一部刚 上映之时就受到专业影评人、剧作家对 电影品质的怀疑和主流媒体对影片拜 金主义价值观的批判,这些批评不可谓 不犀利,只是依然无法解释小时代 为何会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 于 “80 后” 、 “90 后”等主流消费人群来 说,他们一方面对浮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生活毫无保留地“一往情深” ,另一方面 又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光鲜亮丽背后的 “鸭梨山大” ,而小时代的魅力正好 在于同时满足了这样两种看似对立的情 感体验, 小时代一点都不“小” “微茫感”vs “庞大的时代” “小时代”既是一种对当下的命名, 又是一种对时代的感受。

      与波澜不惊的 “小时代”相参照的就是 “大时代” ,什 么是 “大时代”呢?远的不说,20 世纪 就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 从晚 清到 “五四” 、 到抗战、 到建国、 到大跃进、 到“文革” 、再到改革开放,这一个又一 个 “大时代”就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生活在“大时代的儿女们”为了民族、 被时代湮没的 “小小星辰” 、 “饥饿游戏” 以及宫斗幸存者, 寻找尊严和价值的 “炮灰” , 他们都似在发出微茫的 “呐喊” 2013.10.23-11.5 第 22 期 53 封面报道 Cover Story 国家、人类的事业前仆后继、不畏艰险, “大时代”的人们有一种被时代裹挟、 推动时代发展的主体感这种主体意识 既是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 城” 的民族危亡的召唤 (30 到 40 年代) , 也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 天”的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豪迈 (50 到 70 年代) , 抑或是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 80 年代的 新一辈! ”的理想与乐观 (80 年代) 也 只有在 “大时代” , 个人 (小我) 才能以 “我们” 的名义获得一种 “与时代同呼吸,共命 运”的超能量,才能牢牢把握住时代的 脉搏。

      可是, “大时代”还没有等到“再 过 20 年我们重相会”就已然消失, “我 们”进入了郭敬明所描述的“小时代” , 一个冷战终结、全球化风卷残云的时代 “小时代”之“小”体现为难以讲 述或无法讲述民族、国家、革命、救亡 等宏大主题,生活在“小时代”的“我 们”根本无法扼住时代的咽喉,更难以 感受到“与时俱进”的激情按照小 时代的说法: “我们躺在自己小小的被 窝里, 我们微茫得几乎什么都不是 ” “我 们”只是 “小时代”中“最最渺小微茫 的一个部分” ,这种“微茫”感来自于一 个异常“庞大的时代” 在小说版开篇 是这样论述小时代的: “翻开最新一 期的人物与时代 ,封面的选题是上 海与香港,谁是未来的经济中心 是的,北京早就被甩出去 8 条街的距离 了,更不用提经济疯狂衰败的台北香 港依然维持着暂时优雅的领先,但在身 后追赶的,是一头核能动力般的机器巨 兽,它的燃料是人们的灵魂,它的名字 叫上海 ”在这里, “小时代”被转化为 一个空间的故事、一座城市的寓言 在香港、台北、北京等超级城市所 组成的大中华地形图中, 上海成为了 “一 头核能动力般的机器巨兽” , “这是一个 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

      旋转的物欲和 蓬勃的生机,把城市变成地下迷宫般错 综复杂” ,这显然联系着上世纪 90 年代 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上海取代 80 年代 的深圳特区成为改革开放“旗舰店”的 历史这种无法用文字描述的“光速” 在电影片头被淋漓尽致地呈现为快速 剪辑和航拍镜头中的东方明珠塔、金 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高耸入云、 气势磅礴的摩天大楼,不再是 90 年代 上海怀旧潮中风情万种的外滩万国建 筑群和租界遗迹,而熠熠生辉的浦东陆 家嘴成为了 “机器巨兽”的象征一 个新世纪以来拔地而起的世界金融中 心,恰如两部电影推出片名的方式就是 把“小时代”的巨大字体也像高楼大厦 般镶嵌在陆家嘴的万千楼宇之间 只是这个 “飞快旋转的城市”也有 另外的一面, “这是一个匕首般锋利的 冷漠时代人们的心脏被挖出一个又一 个洞,然后再被埋进滴答滴答的炸弹 财富迅速地两极分化,活生生把人的 灵魂撕成了两半” 也就是说, 小时代 具有光的速度和匕首般锋利的双重面 孔,这些俊男靓女们不仅幸运地降临在 一个上海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快速崛起 的“小时代” ,也不幸地承受着这个时代 所带来的波涛汹涌般的无边黑暗,正如 上下两部小时代分别讲述了几位大 学生恋爱、友谊的小清新和姐妹背叛、 商战沉浮的腹黑故事。

      聪明的郭敬明没 有把小时代书写为你情我爱、大吵 大闹的琼瑶剧,而是让这些无忧无虑、 手无缚鸡之力的青年们在“机器巨兽” 的黑暗帝国里成为主人翁 占领陆家嘴 : 一个城市寓言 1980 年代以来,上海不仅仅是一 座大城市,还是一处历史记忆与欲望 重建的性感尤物1980 年热映的香港 “小时代” 之 “小” 体现为难以讲述或无法讲述民族、 国家、 革命、 救亡等宏大主 题, 生活在 “小时代” 的 “我们” 根本无法扼住时代的咽喉, 更难以感受到 “与时 俱进” 的激情 “我们躺在自己小小的被窝里, 我们微茫得几乎什么都不是 ” 54 南风窗双周刊 封面报道 Cover Story 电视剧上海滩把老上海、民国上海 书写为正邪交织、爱恨情仇的江湖,这 些上海黑帮、军阀、妓女、爱国青年的 乱世情怀被讲述为 “大时代”的风云儿 女80 年代中后期随着张爱玲的 “归 来”以及香港文化人念兹在兹的“双城 记” ,旧上海又华丽转身为摩登 (现代) 、 风韵、带有小资格调的夜上海,这是一 个抹除了 5070 年代革命 (工业)上海 记忆之后回眸与怀旧中的老上海,使得 90 年代经济高歌猛进中的上海找回了 昔日的长恨之歌和风花雪月 (1996 年王 安忆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 、1998 年 女作家陈丹燕出版上海的风花雪月 ) 。

      如果说 30 年代的老上海,60、70 年 代的香港成为新上海的“前世” ,那么 新世纪之交“美女”作家卫慧则把这种 “从十里洋场时期就沿袭下来的优越感” 转化为 “今生”的上海宝贝 在这波 “声势浩大” 的 “上海热” 中, 浮现出来的是晚清歌妓、民国月份牌美 女和上海女宝贝,而这些上海往事的书 写者则是张爱玲及当代传人王安忆、陈 丹燕和卫慧等女作家, 如 长恨歌 以 “上 海小姐”王琦瑶作为贯穿历史的主角和 见证人这种女性的身体既作为一种穿 行于新旧上海历史的主体,又成为一处 全球化时代文化消费和物恋的对象与 这些女性的身影相伴随的是,90 年代 的上海已经从 5070 年代的新中国工 业之都变成一个石库门、咖啡馆、购物 时尚广场的国际化消费之城这种现代 大都市崛起的另一面,就是中国从 80 年代末期开始走向以对外贸易出口为主 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在这个意义上, 发表于 2007 年的小说小时代打破 了这种女性化的上海想象在 小时代 中,无需向历史索要记忆,也无需谄媚 于西方的目光 (就像上海宝贝中性 无能的中国男人与超强性能力的德国情 人之间的对比) ,新一代 “上海宝贝”全 面“占领”了陆家嘴,这个新的金融中 心地带成了年轻人的主题公园,她们一 会出现在金茂大厦,一会登上环球金融 中心俯瞰全城,一会又在看得见东方明 珠塔的楼顶喝咖啡。

      小时代里,在上海弄堂女孩林 萧眼中,顾里、宫洺都是 “那些金字塔 顶端的有钱人” 、 “他们是活在云端的命 运宠儿” 、 “他们占据着上海最美的地段, 最美好的光线,享受众人羡慕的目光” , 这些青春稚嫩的脸庞是这个时代的主 人影片中那个略显自恋的时尚杂志公 司M.E被装扮为 “小时代”里璀璨 夺目的皇宫,宫洺则是一位光彩照人的 青春帝王在这个鎏金华丽的主题公园 中上演着“黑暗无边,与你并肩” ( 小 时代 2的宣传语)的腹黑故事在 小 时代 2中,富家女顾里一开始就遭遇 父亲意外离世和闺蜜众叛亲离的双重 打击,这个被朋友尊称为女王的弱女子 一夜之间就承担起家族企业并购的资 本大戏一袭黑衣的顾里不仅没有退缩, 反而心思缜密、合纵连横最终获得事业 和爱情的双赢,成为与宫洺比肩的“时 尚女魔头” 这种“黑暗世界”的想象本身已经 成为近些年青春叙事的关键词,尤其是 改编自网络宫斗文的后宫剧,把这种尔 虞我诈、阴谋权术的“美人心计”演绎 得风生水起后宫式的空间隐喻不再是 女性遭受囚禁和压榨的牺牲之地,而是 “你死我活”的宫斗场一种 90 年代以 来作为自由平等、公平竞争想象的白领 职场逐渐被明争暗斗和肮脏交易的办 公室政治所取代, 杜拉拉升职记 (小 说出版于2007年) 也变成了 “黑暗无边” 的北京爱情故事 (2012 年) 。

      在这些 封闭的后宫以及腹黑化的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上海等)的书写中,没有提供超 然于世外的空间,每个人都像螺丝钉一 样“自愿或被动”签订“饥饿游戏”的 契约既然被选入宫或者进入黑暗的 “小时代” , 那么接下来的任务不是要 “出 淤泥而不染”做特立独行的梦想家,也 不是逃离这个黑暗之地寻找“美丽新世 界” ,更不是 “金猴奋起千钧棒”造黑暗 王国的反,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以更大的黑暗对抗黑暗,他们像甄 嬛一样用 “黑暗” 的方式占领 “黑暗世界” 2013年8月9日, 郭敬明携姜潮为 小时代2: 青木时 代 到宁波宣传造势 2013.10.23-11.5 第 22 期 55 封面报道 Cover Story 的制高点 从 “蚂蚁”到 “小小的星辰” 尽管小时代里风光无限的年轻 人在当下的“繁花”之地上海如履平地、 一马平川,可是这并没有带给他们一种 成功者的主体感,因为 “我们活在浩瀚 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 的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 在” 也就是说,小时代之 “小”并不 是世界和时代变 “小”了,而是生活在 这个时代的人们变成了 “无边黑暗里的 小小星辰” ,所以,电影小时代1结 尾处小说家周崇光的即兴演讲是如此 地励志,又是如此地绝望 : “你并不知 道生活在什么时候就突然改变方向,陷 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

      你被失望 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挫 折践踏得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 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但是我们却 总是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 心放弃的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 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 ” 这种“微茫”之感正是在 2008 年 前后中国崛起的呼声达到高潮之时出现 的一种新的文化想象其中,最常使用 的比喻就是 “蚂蚁” 2007年热播剧 士 兵突击中许三多是那只蚁群中坚守职 责的、随时可能被碾死的兵蚁,2009 年出现了一部用蚁族来命名 “高智、 弱小、聚居”的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学调 查报告无独有偶, 2012 年古装大片 铜雀台的片头段落也使用了一只沿着 历史的黑洞向前爬行的蚂蚁形象来隐 喻作为人质的刺客,就在即将抵达光明 的洞口之时,一只无名的“大脚印”把 银幕变成了一团黑暗与微弱的蚂蚁同 时还出现了 “炮灰” 、“粉末” 的修辞方式 2009 年军事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讲 述一批中国远征军的散兵游勇组成的 炮灰团重新寻找生命尊严和人生价值 的故事,2010 年历史武打片十月围城 中,一批临时招募的江湖义士演绎了一 出护卫 “国父”孙中山的悲歌,这些历 史中籍籍无名的牺牲者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