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doc
11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正确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机制,积极研究对策,努力探讨适应形势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要注意加强组织管理者自身建设,科学、正确地把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科学、高效的学生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运行机制;只有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地做好学生工作 ,才能为学生的成长、 成才提供全面、 优质的服务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学生为本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一方面, 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形成、品格陶冶、个性发展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提炼和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 思考如何运用新思维和新视角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对于指导和促进学生工作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1.学生素质的下滑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近十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我国的高等教育从 “ 精英教育 ” 转向了 “ 大众教育 ” ,高职院校属于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生源情况显得更加严峻学校本身就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多,难度更大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生源基础差,生源质量总体有所下滑,纪律性差,进取心不够,生活态度懒散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比本科院校学生偏低, 学习的积极性就差, 超过 50% 的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2 .学生在校期短,使党建、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困难重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限短,只有三年,学生党员少,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不足,不利于党、团工作的开展现在,我院学生的入党工作,大部分工作要依靠教师来做,而教师和发展对象之间往往接触不多,对入党人思想状况了解得不够深入同时,学校学生到第二学年末,就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学生干部、现存的学生党员刚成熟就离校了,还有一大部分在外工学结合实习即使随着招生规模扩大,上级组织部门扩大学生入党人数,那么由于高职教育实行三年制,学生干部队伍以及先进学生学习一年后才能进行党校培训,党校培训一年之后才能列为发展对象,等学生成为正式党员的时候,已经毕业离校了。
3.学生的个性化给学生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 1990 年后出生的,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的依赖性大,自理能力弱,身体、心理素质较差,比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缺少集体观念和互助精神,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缺乏自觉性,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大学里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自主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奉献精神不足,没有追求的目标,把一切东西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强调自己的个性,不愿意人云亦云,很多事情上,都要求要有自主选择权可以说,学生管理已经告别了老师说什么是什么的年代了4 .网络等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 ,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学生对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 “ 淹没 ” 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另外,网络的虚拟世界也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借此逃避现实世界的困难和挫折网络;..中的色情、凶杀和游戏也使得学生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 ,这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5.校园环境复杂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冲击传统的高校中,教室、食堂、宿舍在一个校园里,学生有固定的教室,一个宿舍里都是同班的学生,同班甚至同系的学生宿舍也相对集中,学生管理、信息传达都很方便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校园已不再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高职院校多校区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一个系的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学习、生活,使得学生管理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宿舍也都实行公寓化管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混住一室,与以往院系的管理模式大相径庭,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6.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状况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紧缺的问题,由于管理者的缺乏,很难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最有助于学生成才的工作方面上去长期以来,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在日常的具体事务中打转,难以静下心来研究规章制度的建设,因此学生工作制度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还有不少空白点,以至于有时无章可循,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同时,由于新形势、新情况的不断出现,为了保证日常学生工作的正常进行,随时有应;..急的规章制度出台,造成制度上的不一致,使得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管理对象的情况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学生管理者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没有时间及时充实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使得教育管理方法不适应新形式、新情况,增加了学生管理难度,降低了管理效率鉴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变化给学生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 转变思想观念 , 创新工作机制 , 积极研究对策 , 努力探讨适应形势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二、 坚持 “ 以学生为本 ” ,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把 “ 以人为本 ”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 “以学生为本 ” ,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 适应高校发展要求, 变管理学 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1. 树立 “ 以学生为本 ”的学生管理理念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树立 “ 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思想, 变管理为服务。
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 “ 管理学生 ” 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 “ 服务 ” 其次 ,就要确立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 从学生需要和利益出发 , 自始至终贯穿主动、积极为学生服务 ,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以及专业选择的权利 , 要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 2. 建立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学生不仅是接受学校管理的对象, 而且也是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 都要求高职院校在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 , 必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 , 充分调动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这样有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 领导下的、以员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
鉴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方式注意加强对学生骨干的“传、帮、带”和教育管理,确保学生骨干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协助管理;..人员工作 可以说,学生骨干是学生管理所依靠的主要力量要在学生骨干的选拨和培养上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而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都是学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机构在这种方式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明显增强 ,不但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3. 采用渗透式管理方法 ,运用丰富的校园文化育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 学生整体呈现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 思想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 学生教育方式必须随之改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 ,采取以渗透式教育为主的方式 要在教育、 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体现育人功能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 文化活动为载体 ,以先进的文化积极影响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弘扬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 唱响主旋律 , 通过开展融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位的校园活动 ,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只有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 ,充分发挥学校学生社团、 创新活动、讲座、节庆活动、校史校训等文化载体的德育功能,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和辐射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坚持校园文化的导向性、激励性、人文;..性、开放性、高雅性 ,通过举办系列文化艺术活动 , 以先进文化构建大学生的价值体系 ,帮助他们提高人文素养 许多高校团组织都有切身体验 , 每次校园活动的成功举办 , 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 ,实现教育、引导功能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课也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形成大中小学互相衔接、层次递进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4. 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