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师范大学21秋《中国古代诗词专题》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41.docx
16页福建师范大学21秋《中国古代诗词专题》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 下列词人与词集归属正确的是____A.晏殊《片玉集》B.晏殊《漱玉词》C.周邦彦《片玉词》D.周邦彦《珠玉词》参考答案:C2. 下列诗歌属于岑参作品的是( )A、《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逢人京使》D、《燕歌行》E、《别董大》参考答案:ABC3. 标题的形式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 一位中国商人知道在阿拉伯国家,中国的艺术品特别受欢迎,于是,将一件唐三彩的骆驼、一幅古代的山水图和一幅古一位中国商人知道在阿拉伯国家,中国的艺术品特别受欢迎,于是,将一件唐三彩的骆驼、一幅古代的山水图和一幅古代的仕女画送给了埃及的生意伙伴唐三彩的骆驼和古代的山水图特别受到阿拉伯国家的人们的欢迎,但古代的仕女画不合适,因为阿拉伯人不愿让女子的形象在厅堂高悬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意思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意思是( )A、因为B、坐下C、座位D、坐着参考答案:A6. 晚唐诗人中杜甫的诗以七绝最为有名,其咏史诗议论政治得失,讽刺帝王荒淫。
)T.对F.错参考答案:F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权主要掌握在( )手中A.国教B.天主教C.议会D.封建贵族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权主要掌握在( )手中A.国教B.天主教C.议会D.封建贵族正确答案:B8. 长调的字数范围是?( )A.58字B.58~90字C.91字D.100字参考答案:C9. 报纸杂志上不时可以看到未成年小学生在学校读书时,因伤因病由学校以监护人身份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报纸杂志上不时可以看到未成年小学生在学校读书时,因伤因病由学校以监护人身份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报道 小学生李某跑步玩耍中不慎摔倒,压在6岁学前班学生王某身上,造成王某骨折,经法医鉴定属十级伤残王某状告李某及王、李所在小学赔偿人身伤害造成的损失1.3万元一审法院以学校管理不善,应负次要责任为由,判令其赔偿20%,李某负主要责任,赔偿80%;二审法院则以学校对两名学生承担监护责任应负主要责任为由,改判承担赔偿70%,而李某应负次要责任,判令其赔偿30%此案公布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是: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原有的监护权发生转移,孩子脱离了原监护人的监护,学校实际承担了监护职责;依照《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本案中,伤害行为的发生虽属偶然,但与学校未充分、尽职尽责的管理有直接关系,老师虽无故意,或难以发现,或事实上管不过来,但学校并不能因此而免责”,故“二审判决是正确的。
另一种意见是:依据《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以及《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法律并没有把学校列为在校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任何规定,也没有关于监护权和监护责任自动转移的内容,所以认定学生家长的监护权和监护责任由于学生的入校读书而自动转移给学校的论点没有法律依据在学校这种特殊的集体生活环境中,总不免发生学生中吵嘴、打架和意外事故,造成损害后果对于在学校内发生的损害赔偿也应该和在其他场所发生的事件一样,适用《民法通则》所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规定除了符合无过错责任规则的情形外,一般必须查明学校确在造成损害后果上有管理教育的某些过错事实,才应该责令学校承担其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完全是学生之间或其本人造成的损害,而学校在管理和教育工作上又无法预见和防止,就不能离开《民法通则》的规定把赔偿责任无根据地强加在学校头上所以案例中要求学校对一个学生在跑步玩耍中不慎跌倒致伤他人的意外事件,承担管理教育不善的责任和赔偿绝大部分损失是没有道理的 试结合本案例,说说学习法学、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的重要意义正确答案:此题提供的案例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具有较普遍的现实意义对同一个案子出现不同的裁决焦点在于未成年人学生的监护权是否由家长自然转移给学校学校是否承担在校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
有专家指出这个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涉及是否全面掌握了相关法律文件是否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解释了法律的规定甚至涉及有关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是否精密周全同应用法学相关有法”是执法的前提学法懂法是依法治教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学一点法学基础知识熟悉与教育工作相关的法律文件对于依法治教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此题提供的案例,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具有较普遍的现实意义对同一个案子,出现不同的裁决,焦点在于未成年人学生的监护权是否由家长自然转移给学校,学校是否承担在校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有专家指出,这个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涉及是否全面掌握了相关法律文件,是否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解释了法律的规定,甚至涉及有关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是否精密周全,同应用法学相关有法”是执法的前提,学法懂法是依法治教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学一点法学基础知识,熟悉与教育工作相关的法律文件,对于依法治教,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10. 明代重要散曲作家王磐的散曲集是____A.《西楼乐府》B.《秋碧乐府》C.《海浮山堂词稿》D.《林石逸兴》参考答案:A11. 周邦彦写长调的笔法是?( )A.直笔B.曲笔C.思笔D.叙志参考答案:C12. 叶嘉莹先生认为,有些小词可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是因为?( )A.词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B.词以境界为最上C.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D.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参考答案:C13. 夸美纽斯主张设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夸美纽斯主张设立全国统一的学制正确答案:正确夸美纽斯从“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教育接受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为了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夸美纽斯呼吁帝王和官吏为民众兴办学校;鼓励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以无比的热情献身普及教育事业恳请学者和神学家们促成普及教育事业为了便于国家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并在每个时期设立相应的学校:\r\n(1)婴儿期设立母育学校;\r\n(2)儿童期设立国语学校;\r\n(3)少年期设立拉丁语学校;\r\n(4)青年期设立大学因此此命题正确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夸美纽斯的思想理解和掌握情况夸美纽斯除广为认知的教学原则和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还论及普及学校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等14. 就词论词,发其深意的著作是:( )就词论词,发其深意的著作是:( )A、《跋吴思道小词》B、《陈纬云红盐词序》C、《词选序》D、《花间集序》参考答案:C15. 所谓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最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所谓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最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正确答案:人事管理 组织管理人事管理组织管理16. 被称为“苏东坡”的是( )A.苏轼B.苏辙C.苏洵D.苏武参考答案:A17. “燃犀下看”这一典故出自?( )A.全唐书B.史记C.晋书D.明史参考答案:C18.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是《洛神赋》中描写女子的佳句 )T、对F、错参考答案:T19. ( )的五言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在《诗品》中誉之为“诗中之圣”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昂参考答案:B20. 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____A.江西诗派B.江湖诗派C.西昆体D.理学诗参考答案:A21.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中故国指代?( )A.已经灭亡的南唐B.旧地C.首都汴京D.故乡参考答案:C22.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杨玉环 )T、对F、错参考答案:T23. 东汉乐府民歌的特点是叙事性成分增多,有些描写人物形象和抒情真挚、浓郁 )东汉乐府民歌的特点是叙事性成分增多,有些描写人物形象和抒情真挚、浓郁 )A、对B、错参考答案:A24. 陶渊明《饮酒》中的“鸟”是( )。
A.咏物B.明喻C.举隅D.自比参考答案:D25. 被称为“小李杜”的是( )( )A.杜甫B.李白C.杜牧D.李商隐E.杜十娘参考答案:CD26.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王维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王维的( )A、《山中送别》B、《鹿柴》C、《鸟鸣涧》D、《山居秋暝》参考答案:B27. 《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的母亲最终没能知道丈夫对自己的评价,原因是( )A.不想知道B. 询问有失《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的母亲最终没能知道丈夫对自己的评价,原因是( )A.不想知道B. 询问有失教养c. 丈夫已经去世D. 夫妻关系不好参考答案:B28. 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对这句话的内容描述准确的选项是( )A.介绍了宋恩子和吴祥子的衣着变化,反映出他们已今不如昔B.介绍宋恩子和吴祥子的服饰变化,讽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C.反映了宋恩子和吴祥子霸气十足D.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害,宋恩子和吴祥子又成为帝国主义服务的走狗参考答案:B29. 关于词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于词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赋化之词到歌化之词B、从诗化之词到赋化之词C、从歌辞之词变成诗化之词D、从小令变成长调参考答案:B30. 有“一门三学士”之誉的“三苏”指的是( )A.苏轼B.苏辙C.苏洵D.苏武E.苏建参考答案:ABC31. 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 )A、《孟子》B、《中庸》C、《大学》D、《礼记》参考答案:D32. 试析《学记》的教育思想试析《学记》的教育思想正确答案:《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概括\r\n (1)《学记》中关于教育作用、学制系统和学校管理的论述\r\n ①在教育作用方面《学记》把教育作用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作用分别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既论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又阐明了教育的可能性成为后世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表达方式\r\n ②在学制系统方面《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拟定了一个从地方到中央的理想的学制系统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一方面明确了教育的总目标保证了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中都规定了学业知识和思想品德两个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r\n ③《学记》还记录了古代学校管理和行政领导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反映了各级领导重视教育、关心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