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定稿.doc
6页小学数学课程纲要(三年级上册)学校名称:新郑市实验小学西校区设计教师:苏惠英日期:2013 年 9 月●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数与代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分秒) 35 课时空间与图形(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 13 课时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4 课时实践与综合运用 (数学广角、填一填、说一说,掷一掷) 5 课时综合复习 4 课时机动时间 19 课时总计 83 课时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已经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同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依据上学期期末测试结果和对近来对学生的观察判断: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并且有一定的数学学习的经验二、课程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说出分数(分母小于 10)的意义,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认识时间单位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 1 吨=1000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6、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8、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9、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10、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内容安排单元序号单元主题学习重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 测量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分米、千米、吨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1、毫米、分米的认识2、千米的认识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3、吨的认识及质量单位间的换算5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学生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2、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3、会进行简单的估算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3、加减法的验算 93 四边形1、认识四边形。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掌握方法并进行测量1、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2、周长的含义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4、实物的估量64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竖式计算2、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55 时、分、秒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时分秒之间的关系3、时分秒的实践应用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对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36多位数乘一位数会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说出计算方法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整理和复习137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说出分数的意义2、会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和简单加减法的计算1、认识小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2、几分之一和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3、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4、1 减几分之几的减法计算58 可能性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可能性的大小49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数、组合熟1、不同穿法的组合数2、简单的排列3、简单的组合310 总复习 全册知识点 全册知识点 4四、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图书、报刊杂志、实践活动材料、、音像资料、广播电视等进行数学学习利用如计数器、钉字板、立体模型、校园设施等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班班通等信息技术,积极开发课件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实施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五、课程评价重点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本学期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本学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学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对数与代数内容的评价,应结合具体情境,考察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主要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来评价比如,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从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还可以从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从平时作业中了解学生计算技能的掌握情况,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计算园地、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四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本册内容,准备安排一次口算比赛、一次综合素养比赛分项实施:计算1、三位数的加、减法,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估算、笔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评价方式为:①口算比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待达标②随堂练习③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动手操作1、测量物体的长度2、在钉子板上围不同的四边形3、测量物体的周长4、按要求折简单的分数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解决问题1、会提出问题2、会解决问题主要评价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从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可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