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元层状陶瓷论文:Zr2SnC铜基复合材料热压导电性摩擦磨损.doc
4页三元层状陶瓷论文:Zr2SnC铜基复合材料热压导电性摩擦磨损【提示】本文仅提供摘要、关键词、篇名、目录等题录内容为中国学术资源库知识 代理,不涉版权作者如有疑义,请联系版权单位或学校摘要】纯铜由于强度低、耐热性和耐磨性差等不足,应用受到 很大的限制而铜合金在提高强度硬度的同时是以牺牲电导率和热导 率为代价的铜基复合材料以优良的导电性能和高强度,成为一种性 能优异的功能材料MAX是一种金属陶瓷,兼具了金属和陶瓷的优良 性能,被作为一种颗粒增强材料添加在铜基体中,提高了铜基体的综 合性能木文的主要目的是制备Zr2SnC铜基复合材料,使材料在具 有铜基体的各项优点的基础上提高其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摩擦性 能等,同时不明显降低铜的电导率首先利用热压烧结机,制备出陶 瓷增强相Zr2SnC, Z后将其粉碎到所需粒度添加到铜粉中在温度 为850°C、压力为35MPa条件下再进行热压烧结,制成复合材料样品 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铜晶粒和Zr2SnC颗粒大小和Zr2SnC颗粒分布规律利用透射电镜分析Zr2SnC及铜品粒界面的结合情况利用阿基米德法测量密度与理论密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样品致密度利用U!针法测量复合材料导电性。
利用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利用拉伸试验 机做拉仲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来探讨力学性能之后 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将纯铜和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并且分析了载荷及摩擦速度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明:利用热压烧结制备出的Zr2SnC经粉碎后颗粒尺寸为35umo经 过表面改性,Zr2SnC颗粒表面已成功镀覆一层铜晶粒显微结构分 析(0M)及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Zr2SnC/Cu复合材料中Zr2SnC 和铜颗粒分布相对较均匀,两相之间的结合力较强当Zr2SnC含量 为6%时,复合材料理论密度与实际密度较接近,说明样品较致密 复合材料电导率为纯铜电导率的75%左右,硬度为纯铜的1. 65倍左 右,拉伸强度是纯铜的1・47倍摩擦实验表明,加入Zr2SnC颗粒Z 后,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由铜的粘着磨损变为磨粒磨损,且摩擦系数 和磨损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很,改善了铜的耐磨性关键词】三元层状陶瓷;Zr2SnC;铜基复合材料;热压;导电 性;摩擦磨损;【篇名】Zr_2SnC/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口录】Zr_2SnC/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4-5 Abstract 5-6 第 1 章绪论 9-17 1. 1 铜及铜合金9-10 1・2铜基复合材料10-12 1.2.1铜基复合材料的分类10-11 1.2.2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1-12 1. 3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颗粒表面改性12 1.4 MAX相研究进展 12-151.5 MAX相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15 1. 6 Zr_2Sn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15-161.7研究思路及内容16-17 第2章实验方法与仪器17-262. 1实验设计17-202. 1. 1试验原理17-192. 1. 2实验原料19-202. 2材料制备方法20-212.2. 1实验过程202. 2. 2试验工艺流程20-212. 3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21-23 2. 3. 1 密度测定 21-222. 3. 2 X射线衍射分析22 2. 3. 3显微组织分析222. 3. 4表面形貌分析22-23 2. 3. 5透射电镜分析232. 4复合材料性能分析23-26 2. 4. 1力学性能23-242. 4. 2电学性能24 2. 4. 3摩擦性能24-26第3章Zr_2SnC/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26-43引言26 3. 1 Zr_2SnC的制备工艺26-303. 1. 1 反应机理 26-27 3. 1. 2 Zr_2SnC 烧结温度的确定27 3. 1. 3 Zr_2SnC原料配比的确定27-293. 1.4 Zr_2SnC 颗粒的制备 29-30 3.2 Zr_2SnC颗粒表而改性30-34 3. 2. 1颗粒表面改性方法及化学镀铜30-313.2.2镀铜过程31-32 3. 2.3镀铜效果及分析32-343.3 Zr_2SnC/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34-423. 3. 1温度确定 35-42 3. 3. 2压力确定423. 4本章小结42-43 第4章Zr_2SnC/Cu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43-53 4. 1结构分析43-48 4. 1. 1显微结构分析43-44 4. 1. 2 Zr_2SnC/Cu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情况44-48 4. 2性能分析48-52 4. 2. 1复合材料的密度48-494.2.2复合材料的硬度49 4. 2.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49-51 4.2.4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分析51-52 4.3本章小结52-53 笫5章Zr_2SnC/Cu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研究53-61 引言53 5. 1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分析方法535.2摩擦系数分析53-56 5.2. 1相同载荷下纯铜和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与时间的关系53-54 5.2.2载荷对纯铜和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54-55 5.2.3速度对纯铜和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55-56 5. 3载荷对纯铜和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56-61 5. 3. 1相同载荷下纯铜和复合材料的磨损量比较56 5. 3.2不同载荷下纯铜和复合材料磨损量的计算56-57 5. 3. 3磨损形貌分析57-60 5. 3. 4本章小结60-61 结论61-62 参考文献62-66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耍成果66-67 致谢67-68 作者 简介68【索购全文】Q联系Q: 138113721 Q联系Q: 139938848付费即发。












